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06:01

  本文选题:新兵 +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参考:《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摘要】:目的 :了解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为部队选兵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武警某部 2 0 0 0年男性新兵 80 5人 ,随访 1年 ;对其体质、体能进行测量和评价 ,检出其中过劳性损伤病例 93人 ,采用 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 :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的累积发生率为 8.5人次 / 10 0人年 ,占军事训练伤的 77.7%。过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训练中间无休息、应激性生活事件、缺乏体育活动和下肢损伤史。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OR值 ,分别为 10 .19、14 .5 7、2 .36、4 .5 3。结论 :在选兵时应选择身体素质好 ,剔除有下肢损伤史者。在训练中 ,及时与战士沟通了解情况 ,避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 ,还要加强新兵的营养 ,减少过劳性损伤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overwork injury in armed police recruit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electing soldiers and making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805 male recruits from a military police department in 2000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their physique and physical fitness were measured and evaluated, 93 of them were found to have overworked injuries. The 1:2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Results: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overwork injury in armed police recruits was 8.5 person-time / 100 person-years, accounting for 77.7%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 The risk factors of overstrain injury were no rest during training, stress life events, 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istory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y. The OR value of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10.195.57. 2. 36.15 and 45.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selecting soldiers, we should select good physical quality and eliminate those with history of lower limb injury. During the training, we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the soldiers in tim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voi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stress life events, strengthen the nutrition of the recrui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verwork injury.
【作者单位】: 武警医学院卫生勤务学教研室 武警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泳,李远贵,李良寿,孙长生,常耀明,杨洪源,朱文强,邹声听;部分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2 王心,史俊祥,吕辉,薛文龙,周蔚;武警新兵入伍前状况与入伍后军事训练伤发生关系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颀,李忠仁,穆艳云,赵涤,龙浩文,吴杞;针刺对16例阿耳茨海默病患者智能障碍影响的对照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2 王志凌,李育红,杨昆英,左津淮;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周期性精神病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3 钱丽,王守娥,王敏;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曹教育;;CCU患者对限制陪护心理反应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黄发源,陶芳标;中学生饮酒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相互影响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6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7 王晓平;中西医结合及心理治疗神经症2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许华山,许霞;癌症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崔海;电针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殷萍华,季燕东,罗盛;重症肌无力病人抑郁状况调查[J];北京医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天真;李书平;;产前妇女负性情绪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许虹;李美山;徐飞;李方;;多发性硬化事件相关电位的检测及其情感障碍的评价[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彭武清;杨梅;;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精神状况及生存质量探讨[A];睡眠医学与精神卫生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50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腊英;曾桂娥;熊桂兰;;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干预[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居还英;刘苏敏;盛嘉玲;;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6 叶莉军;陈凯;李冬琴;;强化疗法在住院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7 索乐课题协作组;田维才;刘波;涂哲明;蔡德明;邓小鹏;;国产利培酮(索乐~(NFDA3))治疗精神分裂症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8 唐江萍;邹文华;王民主;;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和负性情绪的对照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9 朱学平;朱孔美;梁家国;王东;;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综合征疗效观察[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10 戴静;孙海霞;刘协和;马渝根;王林;王克家;陈仁意;谢庭菊;何洪高;卢江;;老人的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红芳;加味大柴胡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邓云龙;功能性躯体不适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岳伟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睡眠、临床特征、神经生化及5-HTT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郭英君;人类染色体6q23-26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李志红;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和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曲淼;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侯秀娟;从单胺递质及其受体探讨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曹克刚;脑痛立停分散片治疗偏头痛的作用与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王悦;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3 蒋强;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华;关于构建军队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5 刘彩谊;特殊作业环境下军人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心理行为干预措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6 潘琼;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高建明;有关灼口综合征发病因素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3年

8 张德辉;军事训练所致下腰痛患者躯干肌功能特点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彭淼;~1H磁共振波谱分析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董福明;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心理因素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泳,李远贵,李良寿,孙长生,常耀明,杨洪源,朱文强,邹声听;部分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2 孙长生,李良寿,李祖国,迟永辉,黄久仪,张世忠,李远贵,邓敬兰,郝学礼;新兵应力性骨折的群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6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希忠,蔡义鸿;擒拿格斗训练伤的防治[J];武警医学;1994年S1期

2 代芊,薛国文,刘建平,张蔚,王思雄;通气相关肺炎致病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3 王波,孙长生,李良寿,张世忠,李远贵,陶惠人,郝崇礼;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过劳性损伤的前瞻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4 王波,孙长生,李良寿,李远贵,张世忠,陶惠人,郝崇礼;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过劳性损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5 黄昌林;军事共同科目常见训练伤病的原因与防治[J];人民军医;1998年10期

6 郭存三,王声涌;第15届国际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召开[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7 戴伟,徐肇翊,董守福,王彬;钢铁工人肺癌的高危工种和病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年01期

8 吴钦永,杨占清,李欣,刘运喜,周鹏富,周礼,秦守荣,陈炳荣,王志;干预措施预防军事训练伤的效果[J];前卫医药杂志;1999年01期

9 ;第六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代芊,薛国文,刘建平,冷泰俊;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通气相关肺炎危险因素调查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鸿鑫;肺炎衣原体感染增加成人心梗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

2 于丽云;β受体阻滞剂增加妇女骨折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

3 鲁豫;SSRI可能增加出血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

4 苏晓;SSRI可减少 结肠癌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5 赵林;增加AMI危险是COX-2选择性NSAID的类效应[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6 蒋鸿鑫;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可增加房颤发病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7 闫丽莉;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加替沙星[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8 西伊;高血浆铁蛋白水平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9 随风;早产儿和近足月产低出生体重儿更易患多动症[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10 魏立强;糖尿病患者宜接种流感疫苗[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峰;高发区乙肝病毒致肝细胞癌风险的病毒学特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剑;大肠癌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史晓红;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复制状况及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冯永亮;HLA-DR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丽燕;太原市幼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李铁钢;胎盘组织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及其感染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缪凡;海岛出生缺陷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王增杰;辽宁省汉族育龄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7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