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累加角度头高斜位下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与脑血流变化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9-03-02 15:46
【摘要】:目的探讨累加角度头高斜位暴露下 ,正常人体血压、心率、脑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特征 ,为建立飞行员晕厥检查的方法学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 ,结合先进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方法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进行累加角度 ( + 4 5°→ 60°→75°)头高斜位 (HUT)暴露下的心率、血压、HRV和脑血流速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 1 )随着倾斜角度加大 ,暴露时程延长 ,HR逐渐增快 ,SBP逐渐下降 ,DBP逐渐升高 ,PP逐渐缩小 ,与暴露前比较 ,HR、PP和DBP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5 ) ;脑血流速率 (包括 :Vs、Vm、Vd)逐渐下降 ,无论与暴露前比 ,或倾斜角度之间比 ,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 ) ;mRR和sdRR逐渐减小。 2 )生理指标与技术指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 :在 1min时 ,SBP、DBP、MAP、Vd、sdRR与倾斜角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在 2 0min时 ,HR和sdRR与倾斜角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与SBP、PP、Vs、mRR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暴露时程与HR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与SBP、Vm、Vd、mRR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3)生理指标间相关分析发现 :HR与SBP、Vs、Vm、Vd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SBP与Vd 和mRR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Vs、Vm、Vd 与mRR和sdR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in normal subjects exposed to cumulative angle head high oblique position, and to provid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establishing the methodology of syncope examination in pilots. Methods A multi-functional two-way medical tilting bed wa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12-lead synchronous ECG recording method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techniqu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exposed at a cumulative angle (45 掳/ 60 掳/ 75 掳) at a head high oblique position (HUT).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HRV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rate. Results 1) with the increase of tilt angle and the prolongation of exposure duration, HR increased, SBP decreased, DBP increased, and PP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pre-exposure, HR, was observ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P and DBP was very significant (P 0.05).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rate (including: Vs,Vm,Vd) decreased gradually, regardless of the ratio before exposure or tilt angle,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 (P 0.01); mRR and sdRR gradually decreased). 2) the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ysiological and technical index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BP,DBP,MAP,Vd,sdRR and tilt angle in 1min (P 0.01); At 2 0min, HR and sdR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ilt angle (P 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BP,PP,Vs,mRR (P 0.01). The duration of exposu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R (P 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BP,Vm,Vd,mRR (P 0.01).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R and SBP,Vs,Vm,Vd (P 0.01); SBP), Vd and mRR (P 0.01), Vs,Vm,Vd and mRR and sdR (P 0.01).
【作者单位】: 航空医学研究所 航空医学研究所 航空医学研究所 航空医学研究所 航空医学研究所 航空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R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武留信;不明原因晕厥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对策[J];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1期

2 武留信;纪桂英;胡大一;;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方法学研究进展[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7年01期

3 纪桂英;武留信;陈同欣;王露今;王铃;;晕厥飞行员倾斜试验下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8年01期

4 武留信,闫春连;倾斜试验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留信,吴家龙,刘森,蒿东献,师绿江,宋蕾,强东昌,郑学文;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的研制与应用评价[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4期

2 王成,李茗香,谢振武,林萍,李小明;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3期

3 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吴燕红;直立倾斜试验与晕厥评价[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4 吴斌,由广兴,吴萍,刘兴华,薛月英,宿双宁;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5期

5 丁佳;吴斌;吴萍;谷志明;刘兴华;周越;;反复体位改变试验的心血管效应及其在航空航天医学中的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1期

6 李雯;王成;李茗香;何芝香;郑慧芬;薛小红;林萍;谢振武;;儿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时心律失常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5期

7 牛纪华,刘新宇,郭晋萍;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1998年11期

8 杨爱兰,唐玉珍,洪萍;63例晕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9 贾志越,董改英;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苟春萍;张海萍;梁锦军;;直立倾斜试验对青少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J];新疆医学;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延勇;基于无创伤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的倾斜实验系统[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杨长斌;推拉效应模拟方法及防护训练方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武留信;不明原因晕厥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对策[J];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1期

2 胡大一;倾斜试验与血管神经性晕厥[J];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4年03期

3 纪桂英,武留信,张立藩;空中晕厥与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学军,房兴业;连续每搏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2 戚仕涛,朱兴喜,吴敏,沈苏静;手指动脉数字血压计原理与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2002年10期

3 卢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陈同欣,黄远桂,王铃,孙绍芝,王露今,雷震,姜树强;人体对预先暴露-1,-0.5,0Gz之后+Gz时的心血管反应[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1期

5 焦志刚,张宏金,朱亚芬,王玉平,关宏,颜桂定,汤维平;预测下体负压耐力的心血管功能指标[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6 黄力宇,程敬之,鞠烽炽,王伟荣;基于单片机的血压监护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2年04期

7 刘俊山,胡三觉,顾建文,翁志成;同步记录神经放电密度与血压变化的微机处理系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8 李伟刚,张复生,闫晓霞;动态血压记录仪测量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1999年03期

9 金篆芷,刘鸿铨,王继海;峰值保持法──一种快速高精度的收缩压、舒张压检测技术[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6年04期

10 周荷琴,杜克强,冯焕清;基于OEM模块的自动血压血氧监护仪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憨振东;崔永生;田艳萍;;吸烟、戒烟与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A];第15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家鼎;施丹妃;;良好健康行为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2例报告[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芳超;葛增;杨学礼;黄建凤;;年龄是血压晨峰的独立危险因素[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航;;从生物力学观点看人体血压形成机理在中医审证求因中的价值[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航;;从生物力学观点看人体血压形成机理在中医审证求因中的价值[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余婷;李李;博庆丽;韩艳萍;穆敏;杜秋菊;王缨;;大学生血压的出生至成年体质指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沈蓓蓓;钱立晶;杜江;潘发明;;低出生体重对青少年期及成年期血压的影响[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8 黄建;赵海;朱剑;李学波;许雷;;基于光电容积法的人体血压检测系统设计[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志芳;;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内皮及左室质量的影响[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阳;张爱芳;;石家庄市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肥胖程度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尤佳;血压高应查查肾[N];健康时报;2009年

2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 和渝斌;孕期下肢浮肿查查血压[N];保健时报;2010年

3 文实华;人到中年要调血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4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邢宏义;他左臂血压为何测不出来[N];健康报;2009年

5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 和渝斌;血压多高算正常?[N];健康时报;2008年

6 陈志峰;右臂为何量不出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肖瑶;血压高者性次数减半[N];健康时报;2009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 杨璞 朱群;来暖气前盯住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9 ;量血压不准引来麻烦怎么处理?[N];中国医药报;2011年

10 记者 魏静 苏梓琴 通讯员 张维夏;每抽一根烟血压就上升[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安;光疗对新生儿外周血节律基因表达和血压节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2 谢晓平;小儿心血管机能的近日节律特征[D];四川大学;2007年

3 胡和平;针刺对大鼠不同状态血压的调节及其与孤束核的关系[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4 张力军;腹式呼吸训练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及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阳清伟;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宋建钢;阻塞性黄疸对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李霞;ADM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伟忠;中枢咪唑啉-1受体参与心血管调控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李娜;β肾上腺素受体及G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药效学和血脂升高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鲁彦;内皮素-1_(1-31)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鑫;基于虚拟仪器的血压测量仪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索庆芳;针刺百会透前顶穴对血压即刻效应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方凯飞;基于血压和体温测量的家庭健康网络[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4 张海飞;SO_2衍生物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年

5 曹毅;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抵抗素和血压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孙锦峰;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血压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徐明;桂皮醛对麻醉大鼠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刘宏锦;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血压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09年

9 孙善才;A型行为者应激反应相似性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10 马明丽;血脂异常的中医分型及各型之间血脂、血压的相关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3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433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