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影响个体晕船发生的心理因素

发布时间:2019-06-09 19:03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个体晕船发生的心理因素,以期为晕船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棒框仪、晕动病历史问卷、晕船自我效能感量表、身体警觉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参加海上实习的124名医疗专业本科学员于出海作业前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在海上航行中,由专职人员根据被试出现的晕船症状和体征用Graybiel晕动病评分法评估。结果123名被试者中75名发生晕船,48名未发生晕船。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晕动病历史问卷、晕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个体晕动病历史、晕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为影响晕船发生的主要心理因素。结论个体晕动病历史、晕船自我效能感等影响因素为防治晕船的心理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seasickness in individual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asickness. Methods the rod frame instrument, the history questionnaire of motion sickness, the self-efficacy scale of seasickness, the body alertness scale,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he anxiety state-trait questionnaire, 12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124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took part in marine internships before going out to sea. During maritime navigation,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seasickness were evaluated by Graybiel motion sickness score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seasickness. Results among 123 subjects, 75 had seasickness and 48 had no seasickness.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storical questionnaire of motion sickness and the self-efficacy of seasicknes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Two classific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history of individual motion sickness, seasickness self-efficacy h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which is the main psychological factor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seasickness. Conclusion the history of individual motion sickness and self-efficacy of seasickness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asickness.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411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解放军第411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军体教研室
【基金】:军队“十五”重大指令性课题(01L053).~~
【分类号】:R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学青;高宏伟;张岩;路路;彰颖;刘杰;;军事应激对军人部分生化生理指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2 王丽范;李勇;王家富;韩巍;马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PET-C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9期

3 金雷;吕娅;高宇;于云辉;;如何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服务工作[J];解放军健康;2011年04期

4 冉宏;甘志才;;浅议基层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08期

5 张爱艳;;“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J];政法论丛;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田骅;刘坚;伊其忠;朱炎;;滥用大麻后的病理、生理、心理学反映[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黄勇前;张景;;我国高等院校排球专业学生脊柱腰段损伤现状及致因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柴萌;;136例少年犯罪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覃江;黄卫东;;影响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一致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平荣;;论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确认标准[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靳跃;毛书贵;;司法精神病学与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之比较[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陈广华;;PTSD与法医学[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陈广华;王长玉;王菲;;颅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法医临床学[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储皖中;对邱兴华做司法精神鉴定的几点思考[N];法制日报;2006年

2 李卫芹;细雨微风润心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王雪飞 张秀花;我国颈椎病患者可能有上亿[N];健康报;2004年

4 蓝天;乘飞机忌服安眠药[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应学良 本报特约记者 周林;心有千千结,就找万军医[N];解放军报;2009年

6 胡雪峰 记者 陈典宏;运动处方引导官兵科学施训[N];解放军报;2009年

7 吕媛;四大措施出手 新兵健康全有[N];解放军报;2010年

8 记者 黄超 通讯员 罗许;踏波逐浪服务海岛官兵[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莫烽锋;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晕动病发生机制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罗琳;高温高湿环境对晕动病的影响及热习服与消退再巩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国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5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495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