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BOR-033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Borrelidin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链霉菌BOR-033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Borrelidin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实验旨在对链霉菌BOR-0331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希望从中得到结构新颖、药理活性多样的化合物。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阻止该过程是一个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集中的大分子生物制剂方面,研究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在一株链霉菌BOR-0331发酵液中发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组分,TLC行为提示组分含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发酵效价极低,针对产生菌的进行紫外诱变,并采用响应面设计等方法对高产株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初步设计出了该菌株的优势发酵条件,发酵效价达到35.3mg/L。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到1个化合物。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紫外、红外、质谱、核磁等方法分析,证实与文献中报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疏螺旋体素(borrelidin)同质。本研究从一株链霉菌BOR-033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borrelidin,具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该化合物有潜力成为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对于研究抗肿瘤新药、抗菌药物具有很大的意义,经过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单位效价达到较高水平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链霉菌 疏螺旋体素 诱变育种 响应面法 发酵优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缩略词表8-9
- 前言9-12
- 第一部分 链霉菌BOR-0331的菌种选育12-18
- 1 实验材料12-14
- 1.1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12-13
- 1.2 主要试剂与原材料13
- 1.3 实验菌株13
- 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13-14
- 2 实验方法14-15
- 2.1 诱变育种14
- 2.2 菌株筛选14-15
- 2.3 实验菌株稳定性试验15
- 2.4 菌种保藏15
- 3 结果与讨论15-17
- 3.1 自然选育结果15
- 3.2 菌株筛选结果15-16
- 3.3 筛选菌株稳定性实验结果16-17
- 4 小结17-18
- 第二部分 链霉菌BOR-0331发酵工艺优化18-33
- 1 实验材料18-19
- 1.1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18
- 1.2 主要试剂与原材料18-19
- 1.3 实验菌株19
- 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19
- 2 实验方法19-24
- 2.1 单因素实验设计19-21
- 2.2 Plackett-Burman实验21
- 2.3 最陡爬坡实验21-22
- 2.4 响应面优化22-23
- 2.5 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23-24
- 3 结果与讨论24-32
- 3.1 单因素实验设计24-26
- 3.2 Plackett-Burman实验26-27
- 3.3 最陡爬坡实验27
- 3.4 响应面优化27-29
- 3.5 发酵条件优化29-32
- 3.6 优化效率讨论32
- 4 小结32-33
- 第三部分 链霉菌BOR-0331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及分离纯化33-39
- 1 实验材料33-34
- 1.1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33
-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33-34
- 2 实验方法34-36
- 2.1 分析制备方法34
- 2.2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纯化34-36
- 3 结果与讨论36-38
- 3.1 发酵液HPLC分析36
- 3.2 TLC分析36-37
- 3.3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纯化37-38
- 4 小结38-39
- 第四部分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9-45
- 1 实验仪器及材料39
- 2 实验方法39-40
- 2.1 紫外光谱分析39
- 2.2 质谱分析39
- 2.3 红外光谱分析39-40
- 2.4 NMR分析40
- 3 结果与讨论40-44
- 3.1 紫外光谱分析40
- 3.2 质谱分析40-41
- 3.3 红外光谱分析41
- 3.4 核磁共振谱分析41-43
- 3.5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43-44
- 4 小结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图48-53
- 附表53-55
- 综述 血管生成抑制剂及Borrelidin的研究进展55-65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链霉菌鉴定法[J];抗菌素;1976年04期
2 陈耀鸿;;由橄榄变异链霉菌生物合成产物中分离得到的新抗生素——变易霉素B[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2年06期
3 D.A.Hopwood;K.F.Chater;还连栋;;链霉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年03期
4 薛禹谷;我国链霉菌遗传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年03期
5 邓子新;链霉菌基因表达分子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年03期
6 Даниленко.В.Н;唐建国;;链霉菌遗传不稳定性的机理[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0年02期
7 孙胜;;链霉菌的菌种保藏[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0年02期
8 张聪恪,Lee Xingting;蓝色链霉菌对麦秸杆的降解和酶活性测定[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9 宋友礼;;质粒DNA在链霉菌中的高频率转化[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1年03期
10 刘华珍;科科鲁链霉菌产生的新的蛋白质α-淀粉酶抑制剂[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和平;刑仁昌;吴红宇;郑应华;;空间效应对红多孢链霉菌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邓名荣;郭俊;朱红惠;;粤蓝链霉菌中聚酮合酶基因的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邓名荣;郭俊;朱春华;朱红惠;;粤蓝链霉菌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黄璐瑶;江雅莉;李爱英;;来自天蓝色链霉菌的一个小调控蛋白的研究[A];2013年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周敏;覃重军;;天蓝色链霉菌基因组的改造工程[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荣晓莹;郭银平;黄英;;多位点序列分析及聚酮合酶应用于链霉菌系统学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田宇清;谭华荣;;一个非常规的应答调控因子在天蓝色链霉菌孢子形成的不同阶段控制分化的进程[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梅;王磊;;细胞色素P450与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桂敏;周秀芬;邓子新;;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抗生素产生菌—链霉菌中的表达[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袁红莉;王风芹;陈文新;;微生物降解法提高褐煤中黄腐酸的含量[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郑晓春;英破译蓝色链霉菌基因[N];科技日报;2002年
2 王小龙;蓝色链霉菌中筛选出活性基因簇[N];科技日报;2010年
3 ;中比菌类合作研究[N];科技日报;2000年
4 王迪;细菌抗癌引人注目[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月;工业链霉菌中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的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尚广东;牲畜链霉菌调节基因的克隆及生技霉素稳定型基因工程菌的构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黄曦;链霉菌FR-008与灰色链霉菌IMRU3570及其代谢产物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4 张华;人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hsIL-1RI)在链霉菌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5 王骏;链霉菌产生的新型纤溶酶的纯化、性质和基因克隆的研究以及溶栓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6 张渤;位点特异性重组在链霉菌的遗传改造及抗生素基因簇的克隆上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7 姜自彬;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在链霉菌及甲醇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分离纯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刘天罡;南昌链霉菌中聚醚抗生素释放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春平;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KDR)在链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克隆表达及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令桢民;Streptomyces griseus胰蛋白酶的分子改造[D];江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昌鑫;变铅链霉菌基因磷硫修饰蛋白DndE的表达纯化与结晶初步探讨[D];扬州大学;2015年
2 徐钟;利用转座诱变研究天蓝色链霉菌A3(2)的功能基因组[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田淑翠;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茂源链霉菌的诱变筛选和发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鹿小诗;拮抗冬枣黑斑病链霉菌K14固态发酵和菌剂的初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维斌;恰塔努加链霉菌L10中Ⅱ型硫酯酶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成雪晴;藤黄生孢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宏;链霉菌BOR-033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Borrelidin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马腾博;灰色链霉菌胰蛋白酶基因在变铅青链霉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D];江南大学;2013年
9 李亚南;基于代谢组学的始旋链霉菌代谢产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善振;恰塔努加链霉菌磷酸双组份系统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链霉菌BOR-033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Borrelidin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8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