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L.plantum和E.coli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3:24

  本文关键词:L.plantum和E.coli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肽聚糖的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比较革兰氏阳性细菌(植物乳杆菌为代表)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为代表)细胞壁肽聚糖对肠道菌群组成和机体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为肽聚糖作为潜在疫苗的开发提供前期的数据支持。本实验通过三氯乙酸法分离了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得到大肠杆菌肽聚糖的提取率为(11.2±1.35%)。并以壳聚糖作为壁材,通过化学交联法制备了大肠杆菌肽聚糖(EPG)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证明EPG微球成球性良好,该微球载药量为(43.51±4.66)g/100g,包封率为(91.20±1.82)%。肽聚糖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数据显示:肽聚糖微球组小鼠肠道中的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条件致病菌肠杆菌、肠球菌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血清中溶菌酶含量、IgG含量、IL-2含量、肠粘膜中SIgA的含量、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肽聚糖微球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肽聚糖微球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条件致病菌数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血清中IgG含量、IL-10含量、肠粘膜中的SIgA的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IL-6的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肽聚糖微球成球性良好、性能稳定,两种肽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可以有效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具有有效的且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两种肽聚糖在保护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初步显示肽聚糖在保护效果上具有非特异性,为肽聚糖作为疫苗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肽聚糖复合微球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前言10-22
  • 1.1 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10-11
  • 1.1.1 肠道菌群概述10
  • 1.1.2 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10-11
  • 1.2 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控制措施11-15
  • 1.2.1 抗生素治疗11-12
  • 1.2.2 益生菌治疗12-13
  • 1.2.3 益生元治疗13-14
  • 1.2.4 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4-15
  • 1.3 细菌肽聚糖的研究及应用15-19
  • 1.3.1 细菌肽聚糖概述15-16
  • 1.3.2 细菌肽聚糖的免疫效果研究进展16-17
  • 1.3.3 细菌肽聚糖应用研究进展17-18
  • 1.3.4 肽聚糖作为肠道菌群和机体免疫调节剂的可行性分析18-19
  • 1.4 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19
  • 1.5 本课题研究的立体依据,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19-22
  • 1.5.1 立体依据及目的意义19-20
  • 1.5.2 研究内容概述20-22
  • 第2章 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分离及微球的研制22-34
  • 2.1 实验材料22-25
  • 2.1.1 菌种22
  • 2.1.2 培养基22-23
  • 2.1.3 实验试剂23-24
  • 2.1.4 实验仪器24-25
  • 2.2 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分离25-26
  • 2.2.1 菌种的活化25
  • 2.2.2 三氯乙酸法提取肽聚糖25
  • 2.2.3 溶菌酶试验25-26
  • 2.3 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制备26
  • 2.4 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26-27
  • 2.4.1 EPG微球扫描电镜观察26
  • 2.4.2 红外光谱分析26-27
  • 2.4.3 热重分析27
  • 2.4.4 肽聚糖-壳聚糖缓释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检测27
  • 2.5 结果与讨论27-32
  • 2.5.1 溶解酶实验结果27-28
  • 2.5.2 扫描电镜观察EPG微球,CS微球形态28-29
  • 2.5.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29-31
  • 2.5.4 热重分析31-32
  • 2.5.5 载药量和包封率32
  • 2.6 本章小结32-34
  • 第3章 EPG微球,LPG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和机体免疫的调节作用34-58
  • 3.1 实验材料34-35
  • 3.1.1 实验动物34
  • 3.1.2 实验材料及试剂34-35
  • 3.2 实验方法35-39
  • 3.2.1 动物分组和剂量设置35-36
  • 3.2.2 肠道菌群检测36
  • 3.2.3 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检测36-37
  • 3.2.4 血清中Ig G,IL-2 含量检测37-38
  • 3.2.5 肠粘膜中SIg A含量检测38
  • 3.2.6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38-39
  • 3.2.7 统计学分析39
  • 3.3 结果分析39-53
  • 3.3.1 小鼠表观特征观察39
  • 3.3.2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39-45
  • 3.3.3 各组小鼠血清中溶解酶含量变化45-46
  • 3.3.4 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46-50
  • 3.3.5 各组小鼠Ig G,IL-2,SIg A含量的变化50-53
  • 3.4 讨论53-58
  • 3.4.1 小鼠免疫器官测定53-54
  • 3.4.2 各项检测指标的分析54-58
  • 第4章 肽聚糖缓释微球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的研究58-75
  • 4.1 实验材料58
  • 4.1.1 实验动物58
  • 4.1.2 实验材料及试剂58
  • 4.1.3 实验仪器和设备58
  • 4.2 试验方法58-59
  • 4.2.1 大肠杆菌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立58-59
  • 4.2.2 缓释微球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保护效果评价59
  • 4.3 实验结果讨论59-71
  • 4.3.1 小鼠表观特征观察59
  • 4.3.2 大肠杆菌感染后各组肠道菌群的含量的测定59-65
  • 4.3.3 大肠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 Ig G、IL-6、IL-10 含量的测定65-69
  • 4.3.4 大肠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肠粘膜SIg A的测定69-70
  • 4.3.5 各组小鼠小肠病理学变化70-71
  • 4.4 讨论71-75
  • 4.4.1 大肠杆菌感染后小鼠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分析71-72
  • 4.4.2 大肠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Ig G,IL-6,,IL-10含量变化分析72-75
  • 第5章 结论75-76
  • 第6章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展望76-77
  • 6.1 创新点76
  • 6.2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琛;江振友;宋克玉;施珊珊;严群超;吴莎;孙毅凡;;中草药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2 李巧巧;王莉;胡永红;;七才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3 杨景云;马淑霞;李俭;丛淑珍;于敏;;低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中药903Ⅱ号的调节作用[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4 杨景云;马淑霞;李俭;丛淑珍;于敏;霍继明;;低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中药903Ⅱ号的调节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1期

5 傅金衡,魏华,孙红斌,许杨,袁勇芳;抗生素伴侣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5期

6 张力华;黄代勇;王卫华;李开军;盛洪;周小红;;甘露低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年06期

7 杨景云;李丽秋;马淑霞;迟振富;张桂春;于敏;霍继明;;中药903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8 颜玉,孙绍杰,杨景云,于敏;中药931-Ⅰ号对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机制初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年06期

9 赵霖,冉陆,丛涛,鲍善芬,田鹤,杨宝兰,李志刚;蔬菜类保健食品“赛金”等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史权,薛艳华,赵光远,杨景云,马淑霞,李俭,李立秋,聂清,刘君兴,施中凯,宋淑贤;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霖;冉陆;丛涛;鲍善芬;田鹤;杨宝兰;李志刚;;蔬菜类食品对生长中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廖吕燕;马玉芳;李健;黄一帆;;“芪苓”制剂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周波;王晓红;宋儒;郭连营;张卓;徐超;;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海峰;刘伟;张力增;郭小青;秦雪梅;;大鼠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及其多态性分析[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晓飞;夏芳珍;陆颖理;;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刘伟;孙海峰;秦雪梅;张丽增;郭小青;;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逍遥散对CUM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思;乳酸菌利用低聚糖的特性及在肠道中的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2 陈星星;传统发酵酸面团菌群结构的对比及优选菌株益生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甘敏;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益生功能及机理的初步探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范佳惠;L.plantum和E.coli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李宛真;电针调控肥胖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李丽婷;小鼠肠道菌群构成与肥胖易发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7 赵胜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8 殷晓晨;中药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张国斌;小鼠肠道菌群失衡与恢复重建对肠道黏膜形态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颖;内蒙古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L.plantum和E.coli细胞壁肽聚糖缓释微球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98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