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

发布时间:2017-04-17 03:12

  本文关键词: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为了延长药物对病灶组织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疗效,可通过对药物结构进行修饰或将药物制成长效缓释制剂。载药微球是将药物溶解或者分散到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结构。本论文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水溶性头孢唑啉钠(CEZ)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聚乳酸-头孢唑啉钠载药微球;并对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具体结果如下: 1.考察了聚乳酸分子量的大小和体外释药介质对载药微球释药的影响,分别用分子量为10000和25000的聚乳酸制备了载药微球。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呈现良好的球形结构,并且表面多孔,对比图片可以看出由分子量较大的聚乳酸制备得到的微球表面空洞较多,这些孔洞为头孢唑啉钠的溶出提供了通道。分子量10000的微球包封率为23.63%,载药量4.27%;分子量25000的微球包封率为34.46%,载药量6%。红外光谱图谱显示微球中有CEZ和PLA两种成分的特征峰。用差热分析法(DTA)分析得知,聚乳酸和模型药物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分子量的载药微球进行体外释药实验,释药介质分别为PBS(pH=7.3)和胃液(pH=1.2),累积释药曲线表明,在同种释药介质中,分子量大的聚乳酸载药微球释放头孢唑啉钠的速度较慢;而相同分子量的载药微球在PBS(pH=7.3)中的释药速度较快。 2.在复乳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渗透压在制备微球过程中对微球形貌、包封率、突释效应和释药性能的影响。当内外水相不存在平衡渗透压时,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微球表面光滑无孔;但是随着向内水相加入不同浓度的缓冲溶液时,这时引起了内外水相的渗透压差,导致外水相的水溶液流入内水相,一部分头孢唑啉钠流入外水相;因此制备得到的微球表面多孔,且包封率较低;体外释药曲线显示,表面多空的载药微球具有明显的突释效应,此后是缓慢释放阶段。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微球的结构来控制头孢唑啉钠的释放。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材料 复乳法 渗透压 药物释放 聚乳酸微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94
【目录】:
  • 目录3-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1
  • 第一章 绪论11-32
  • 1.1 引言11-12
  • 1.2 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12-14
  • 1.3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方向14-16
  • 1.3.1 改进和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14-15
  • 1.3.2 研究新的降解材料15
  • 1.3.3 研究具有全面生理功能的人工器官和组织材料15-16
  • 1.3.4 研究新的药物释放体系和药物载体材料16
  • 1.3.5 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16
  • 1.4 控制释放给药系统16-19
  • 1.5 药物控制释放机理19-20
  • 1.5.1 扩散控释19
  • 1.5.2 化学控释19
  • 1.5.3 材料控释19-20
  • 1.6 控释药物载体材料20-22
  • 1.7 聚乳酸简介22-24
  • 1.7.1 聚乳酸的合成22-23
  • 1.7.2 聚乳酸降解23-24
  • 1.7.3 聚乳酸的应用24
  • 1.8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24-27
  • 1.8.1 乳化溶剂挥发法24-25
  • 1.8.2 液中干燥法(复乳法)25
  • 1.8.3 喷雾干燥法25-26
  • 1.8.4 相分离法26
  • 1.8.5 熔融法26-27
  • 1.9 参考文献27-32
  • 第二章 聚乳酸头孢唑啉钠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32-42
  • 2.1 引言32-33
  • 2.2 实验部分33-35
  • 2.2.1 仪器和试剂33
  • 2.2.2 头孢唑啉钠检测波长的确定和工作曲线的绘制33-34
  • 2.2.3 PLA-CEZ微球的制备34
  • 2.2.4 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34
  • 2.2.5 微球的DTA分析34
  • 2.2.6 微球的体外释药34-35
  • 2.3 结果与讨论35-39
  • 2.3.1 CEZ的工作曲线35
  • 2.3.2 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35
  • 2.3.3 CEZ-PLA微球的形貌观察35-36
  • 2.3.4 微球的DTA分析36-37
  • 2.3.5 载药微球的FT-IR分析37-38
  • 2.3.6 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分析38-39
  • 2.4 结论39-40
  • 2.5 参考文献40-42
  • 第三章 改良复乳法(W/O/W)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42-53
  • 3.1 引言42
  • 3.2 实验部分42-44
  • 3.2.1 仪器和试剂42
  • 3.2.2 微球的制备42-43
  • 3.2.3 微球的DSC分析43
  • 3.2.4 微球形貌的观测43
  • 3.2.5 微球载药量的测定43
  • 3.2.6 载药微球的体外试药43-44
  • 3.3 结果与讨论44-49
  • 3.3.1 载药微球的制备44
  • 3.3.2 微球的DSC分析44-46
  • 3.3.3 载药微球的形貌观察46-47
  • 3.3.4 微球载药量的测定47-49
  • 3.4 结论49-50
  • 3.5 参考文献50-53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血管组织工程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8期

2 吴国际;吕长波;鲁传华;林腾;;玉米醇溶蛋白的物理化学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明;;生物可降解材料引导骨组织长入植入体狭长腔洞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杨冬芝;叶鹤荣;胡平;;新型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夏磊;;生物可降解纤维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晓健;卢文庆;王伟;赵敏;;聚乳酸头孢唑啉钠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5 谢松涛;陈璧;陶克;;含内皮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体外构建及裸鼠移植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6 汪黎明;陈鑫;徐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最适孔径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7 王洪涛;陈璧;陶克;汤朝武;胡大海;;人胎儿毛乳头细胞在聚羟基乙酸真皮支架上的生长特性观察[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郎美东;;官能团化脂肪族聚酯[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徐永祥;徐军;周啸;郭宝华;谢续明;;聚丁二酸丁二酯的多重熔融行为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孟晟;钟伟;杜强国;;磷脂功能化生物可降解材料[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兆军邋通讯员 石明山 于柏林;我首家研发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企业成立[N];科技日报;2007年

2 玉塑;“玉米面”变身可降解“塑料纸”[N];中国包装报;2007年

3 周万良 通讯员 张耀民、周洪志;玉米面”变成可降解“塑料纸”[N];河北日报;2007年

4 实习生 严玉霞 记者  张维维;国韵生物:技术创新围着市场转[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5 符慧;天津国韵:徘徊在玉米和石油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6 驻京记者 李瑶;药物支架涂层技术进入生物相容阶段[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驻京记者 李瑶;药物支架涂层技术进入生物相容阶段[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本版编辑邋陈晓平 黄晨霞;分子革命:想象PHA[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美国希悦尔公司全球包装技术总监 William Armstrong (威廉·阿姆斯特朗);废弃物处置中的生物降解性[N];中国包装报;2007年

10 郭艾琳;帝斯曼风投中国首笔资金投向PHA[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筱梅;聚乙烯醇修饰脂质体的制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震杰;一种新型可降解高分子血管外支架的制备及抗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国华;编织结构生物可降解神经再生导管的制造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4 张广明;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己内酯无规共聚物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及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樊玲;三(2,4,6-三甲基苯氧基)稀土配合物单组分催化环酯聚合与可控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胶束的制备[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庆阳;组织工程动脉血管组织构建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喻湘华;固定化酶催化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黄国平;玉米醇溶蛋白的超声波提取、改性与释药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哲;可吸收脱细胞猪主动脉基质人工食管替代犬食管缺损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郑重;聚羟基脂肪酸酯材料的改性和生物合成[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健;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孟锐;基于生物可降解材料为载体的农药微胶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朱长丽;MHA/PCL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制[D];东华大学;2005年

4 周鹏;镁钙系统力学性能与表面吸附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曹文玲;P(3HB-co-4HB)/PLA共混高聚物的选择性生物降解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维华;针织结构周围神经再生导管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朱秀华;熔融固相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的工艺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倩;苦参素脂质体的制备以及质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谢家馨;基于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构建人工红细胞的工艺研究及其评价[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董晓庆;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12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