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对某些抗癌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对某些抗癌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的提高,人类在如何保持健康的基础上也更加重视对疾病的关注。尽管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但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敌人,而让人类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癌症的发病率更是逐年上升。在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型抗癌药物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已成为人类与癌症斗争的有力武器。而抗癌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若使用剂量较大也会伤害人体正常细胞而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影响人体肝、肾的健康以及其它神经病变、肌肉疼痛、脱发等等。因此,其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对于新药的临床试验及治疗过程中的体内残留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一直倍受世界关注。目前已报道的抗癌药物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虽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仪器昂贵、成本高、操作繁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电化学分析方法却凭借着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制备了三种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一系列快速、灵敏、稳定的定量检测方法,对常见的生物抗癌药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用电化学方法依次将普鲁士蓝膜(PB)和纳米铜(CuNPs)电沉积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相应的修饰电极(CuNPs/PB/GCE)。考察了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机理和制备条件,进一步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芦丁在CuNPs/PB/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求解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电极表面PB和CuNPs的存在有效的提高了Rutin的电化学响应,检出限为2.8×10-9 mol/L(S/N=3)。这种沉积方式提高了电极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等电化学性能,可以成功的应用于Rutin水样的检测。2.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烯(GR)和硫化铜纳米花(Nf CuS)。采用滴涂法依次将GR和NfCuS定量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修饰电极NfCuS/GR/GCE。采用扫描电镜(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GR和NfCuS形貌及修饰电极电化学能力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详细探究了长春地辛(Vindesine,VDS)在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出限为4.9×10-9 mol/L(S/N=3)。在[Fe(CN)6]3-/4-溶液中,CME上电荷转移阻抗明显小于裸玻碳电极,表明电极表面石墨烯和硫化铜纳米花的存在有效的提高了VDS的电化学响应。最后探讨了VDS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及电极性能指标。3.以吡咯为聚合单体,肾上腺素为模板,在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基体电极上通过电聚合、洗脱,制备了识别肾上腺素的聚吡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P-PPy/GCE)。进一步在该传感器表面自组装纳米金粒子进行优化,对所制备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详细的表征和探究。实验证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对肾上腺素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选择性,检出限为4.5×10-8 mol/L(S/N=3),将该传感器在冰箱中4℃下放置2周其灵敏度仍达92%。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常见的可能共同存在的药物基本上不发生干扰。加标回收实验证明该传感器具有一定的重现性,样品分析及回收率测定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可用于肾上腺素的临床检测。
【关键词】:芦丁 长春地辛 肾上腺素 纳米 电化学 分子印迹 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79.1;TP2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1 绪论12-18
- 1.1 化学修饰电极简介12-13
- 1.1.1 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和类型12-13
- 1.1.2 电化学修饰电极的表征13
- 1.1.3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13
- 1.2 电化学传感器13
- 1.3 分子印迹技术13-14
- 1.4 生物抗癌药14-17
- 1.4.1 芦丁14-15
- 1.4.2 长春地辛15-16
- 1.4.3 肾上腺素16-17
- 1.5 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17-18
- 2 分步电沉积普鲁士蓝、纳米铜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芦丁18-26
- 2.1 引言18
- 2.2 实验部分18-19
- 2.2.1 仪器与试剂18-19
-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过程19
- 2.2.3 实验方法19
- 2.3 结果与讨论19-21
- 2.3.1 CuNPs/PB/GCE的电化学表征19-20
- 2.3.2 Rutin的循环伏安研究20-21
- 2.4 CuNPs/PB/GCE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21-24
- 2.4.1 缓冲溶液的选择21
- 2.4.2 pH的选择21-22
- 2.4.3 扫描速率的选择22-24
- 2.5 CuNPs/PB/GCE电极的响应性能24-25
- 2.5.1 线性范围、检出限24
- 2.5.2 共存离子的干扰24
- 2.5.3 CuNPs/PB/GCE修饰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24-25
- 2.5.4 样品分析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3 新型抗癌药物长春地辛在硫化铜纳米花/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26-36
- 3.1 引言26-27
- 3.2 实验部分27-28
- 3.2.1 试剂与仪器27
- 3.2.2 实验过程27-28
- 3.2.3 实验方法28
- 3.3 结果与讨论28-33
- 3.3.1 修饰材料石墨烯和硫化铜纳米花的扫描电镜28
- 3.3.2 电极电化学性质表征28-30
- 3.3.3 长春地辛的电化学响应30-31
- 3.3.4 NfCuS/GR/GCE测定条件的优化31-32
- 3.3.5 电极反应中电子数的测定32-33
- 3.3.6 电极反应机理的探讨33
- 3.4 NfCuS/GR/GCE电极的响应性能33-34
- 3.4.1 线性范围33-34
- 3.4.2 共存离子的干扰34
- 3.4.3 NfCuS/GR/GCE修饰电极的稳定性、重现性34
- 3.4.4 回收率的测定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4 纳米金功能化聚吡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测定肾上腺素36-46
- 4.1 引言36
- 4.2 实验部分36-38
- 4.2.1 仪器与试剂36-37
- 4.2.2 MIP-PPy/AuNPs/GCE的制备37-38
- 4.3 结果与讨论38-43
- 4.3.1 分子印迹电聚合38
- 4.3.2 分子印迹膜的结构探讨38-39
- 4.3.3 印迹效应表征39-40
- 4.3.4 纳米金功能化效应表征40-41
- 4.3.5 MIP-PPy/AuNPs/GCE制备条件的优化41-42
- 4.3.6 MIP-PPy/AuNPs/GCE对EP的电化学响应42
- 4.3.7 MIP-PPy/AuNPs/GCE选择性42-43
- 4.3.8 MIP-PPy/AuNPs/GCE的重现性、稳定性43
- 4.3.9 样品分析43
- 4.4 本章小结43-46
- 5 结论46-48
- 致谢48-50
- 附录50-52
- 参考文献52-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祥;;电化学传感器与分析仪市场[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3期
2 陈昕,张漪丽,司士辉;纳米微粒增敏的压电化学传感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3 张永刚;徐常龙;马丽丽;方涛;;电化学传感器在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应用中的微型化和阵列化[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丁桂蓉;;血药测定仪[J];化学传感器;1989年04期
5 张笑言;彭媛;高志贤;宁保安;白家磊;刘颖;;纳米金信号放大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雌二醇的检测[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6 马佩俊;黎振华;窦艳枝;邓王平;吕建新;宋世平;樊春海;;多通道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人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J];临床检验杂志;2014年08期
7 杨国忠;;一种用于临床和免疫分析的简易且廉价的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6期
8 赵金农,张瑞菊,范菲;饮水中碘含量的快速测量——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测量[J];医疗设备信息;1999年02期
9 茹慧瑛;徐芬;孙立贤;刘青山;刘娜;;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的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J];药学学报;2011年10期
10 刘文伟;韩跃武;张雪燕;查成喜;;核酸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爽;巴恒静;;钢筋混凝土腐蚀监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晓霞;王颖;胡胜水;;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陈晓霞;易洪潮;王颖;胡胜水;;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郭萌;姚素薇;张卫国;张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进展[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安升;宋诗哲;;水环境中焊接件腐蚀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高鑫;余其俊;韦江雄;;电化学传感器在钢筋混凝土锈蚀监测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琳;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2 杨光明;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检测药物小分子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谷月;金属复合材料及共轭聚合物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4 金党琴;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6年
5 刘丽君;多层膜的组装及新型含硫化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D];浙江大学;2009年
6 金根娣;杯芳烃等功能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D];扬州大学;2012年
7 张芬芬;抗菌类药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8 宦双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界面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刘召娜;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熊世权;离子液体纳米材料复合物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媛;几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刘文文;基于导电碳黑糊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渔业环境中残留药物的检测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汤帅;基于二嵌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张凯鑫;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在大环内酯类和酚类药物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晓伟;基于氮掺杂碳球的电化学传感器对铅、镉的检测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6 盛格;导电聚合物掺杂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7 司荣炜;基于希瓦氏菌反向电子传递的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及其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刘洁;基于石墨烯—金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蒋玲珊;新型功能化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界面的构建和危害物分析[D];福州大学;2014年
10 丁春玉;微小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酚类检测中的应用[D];福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对某些抗癌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1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