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纳米颗粒及多层纳米膜的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2:08
本文关键词:载药纳米颗粒及多层纳米膜的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亦称作药物传输系统,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给药形式。在给药过程中,通过药物载体来实现药物释放,是近年来药剂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药物的大小、释放速度等影响其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而由静电喷射法制得的药物纳米控释系统具有尺寸可控性好、比表面积大、制作简便等优点,使得该技术成为一种制备缓控释系统的有效手段。 本课题中分别运用静电喷雾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纳米颗粒和多层载药纳米纤维膜,然后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溶出实验,研究不同的制备方法和不同的药物载体对所得载药系统的形貌影响和对药物释放的调控作用。 本实验首先用静电喷雾法制备了载药纳米颗粒。SEM表明,原药粉末表面较饱满而乙基纤维素表面塌陷并且不规则。乙基纤维素含量低的载药颗粒比较饱满和圆润,随着乙基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颗粒形貌类似于乙基纤维素,且直径逐渐减小。由DSC和XRD研究可得,药物失去原有的晶体结构,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载药纳米颗粒中。FTIR结果显示,药物与高聚物之间有化学作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随着乙基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药物释放速率减慢。综上所述,运用电喷技术制备的载药纳米颗粒能够实现药物缓释。 实验然后研究了使用不同粘度的乙基纤维素、分别运用静电喷雾法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颗粒、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纤维膜时,对载体形貌及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不同影响。SEM表明,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颗粒表面坍塌且不规则,彼此之间连接较为紧密;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纤维结构均匀、纤维之间没有串珠或纺锤出现,同时也没有药物颗粒出现,这表明药物与成纤聚合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XRD显示,在两种载体中,药物均失去了原有的晶体结构,高度分散于高聚物基材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颗粒和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纤维膜均使药物的释放先较快后较缓慢,但是后者比前者的释药速率大、释放量多,因此在相同时间内(48h)能够达到更好的缓释效果。 使用不同高聚物和不同高聚物含量的纺丝溶液制备不同的单层载药纤维膜:酮洛芬-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膜和酮洛芬-乙基纤维素纤维膜。SEM表明,当药物与高聚物的质量比为1:4时,由电纺所制备的纤维膜其形貌最为优良、纤维结构均匀、纤维之间没有串珠或纺锤出现。XRD结果说明,在这两种纤维膜中,药物均失去了原有晶体结构,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高聚物中。体外溶出实验说明:聚乙烯吡咯烷酮能够提高药物释放速率,而乙基纤维素能够使药物实现缓释。另外,载药纤维膜的药物释放行为与纤维直径有关,而纤维直径可以通过电纺溶液中高聚物的含量来调节。当电纺溶液中高聚物的含量高时,所制备的纤维直径大。直径大的载药纤维能够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因此,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较为轻松的调节纤维直径,进而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最后,本实验运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三层载药纳米纤维膜,这种多层纤维膜能够实现两相释药,即:第一层和第三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药基材,第二层以乙基纤维素为药物载体时,药物释放能够实现速释-缓释-强化释药的效果。SEM显示,增加纺丝时间则纤维层的厚度增加。体外溶出实验表明,纤维层厚度会影响药物的释放:当增加第一层和第三层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时,能够使药物释放速率加快、释放量增加。因此,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方便的调控纤维层厚度,以控制药物释放的持续时间。
【关键词】:静电纺丝 乙基纤维素 聚乙烯吡咯烷酮 载药纳米颗粒 载药纳米纤维 两相释药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7
- 1.1 给药系统研究背景及现状13-16
- 1.1.1 给药系统的发展历程13-14
- 1.1.2 给药系统的分类14-16
- 1.1.3 给药系统研究发展方向16
- 1.2 部分新型药物载体介绍16-17
- 1.2.1 纳米颗粒16-17
- 1.2.2 药物纤维17
- 1.3 多层片释药系统介绍17-20
- 1.3.1 多层片介绍17-18
- 1.3.2 多层片的不同释药模式18-20
- 1.3.3 多层片释药系统前景展望20
- 1.4 静电喷射20-24
- 1.4.1 静电喷射基本原理20-21
- 1.4.2 静电喷雾21
- 1.4.3 静电纺丝21-24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4-27
-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24-25
-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25-27
- 第二章 静电喷雾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颗粒27-38
- 2.1 前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31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28-29
- 2.2.2 制备电喷溶液29
- 2.2.3 电喷过程29-30
- 2.2.4 载药颗粒表征30
- 2.2.5 载药颗粒体外溶出30-31
- 2.3 结果与讨论31-36
- 2.3.1 扫描电镜(SEM)31-32
- 2.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32-33
-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33-34
-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34-35
- 2.3.5 体外溶出试验35-36
- 2.4 本章小结36-38
- 第三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单层载药纳米纤维膜38-52
- 3.1 实验部分38-41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38-39
- 3.1.2 配制电纺溶液39
- 3.1.3 单层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39
- 3.1.4 单层载药纤维膜的形貌观察(扫描电镜,SEM)39-41
- 3.1.5 单层载药纤维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41
- 3.1.6 单层载药纤维膜的体外溶出实验41
- 3.2 结果与讨论41-50
- 3.2.1 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颗粒与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纤维膜的比较41-44
- 3.2.2 单层载药纤维膜的表征及体外溶出行为的调控44-50
- 3.3 本章小结50-52
- 第四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两相释药的多层载药 #40纳米纤维膜52-62
- 4.1 前言52-54
- 4.2 实验部分54-57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54
- 4.2.2 配制电纺溶液54-55
- 4.2.3 多层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55-56
- 4.2.4 多层载药纤维膜的形貌观察(扫描电镜,SEM)56
- 4.2.5 多层载药纤维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56-57
- 4.2.6 多层载药纤维膜的体外溶出实验57
- 4.3 结果与讨论57-61
- 4.3.1 多层载药纤维膜的形貌观察57-58
- 4.3.2 多层载药纤维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58-59
- 4.3.3 三层载药纤维膜的制备及其两相释药的研究59-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2-65
- 参考文献65-75
- 硕士期间文章发表和专利申请情况75-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祥,柴雅凌;药物织物发展刍议[J];纺织科学研究;1996年01期
2 吴晓辉;王林格;黄勇;;电场纺丝法制备药物缓释乙基纤维素纤维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年02期
3 贺鹏;齐鲁;;缓释药物纤维的发展[J];合成纤维工业;2007年01期
4 王立新;张幼珠;何莉;;静电纺再生丝素纳米纤维载药体系研究[J];丝绸;2007年06期
5 何莉;;聚乳酸基电纺丝作为缓释材料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1期
6 丁峰;朱家璧;周勤;;阿比多尔双层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药[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年01期
7 林晓,陈济民;水溶性药物骨架片释放达零级的几种方法[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03期
8 聂诗明;张红;;雷公藤双层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年07期
9 顾书英;张春艳;任杰;;卡莫氟-聚乳酸纳米纤维缓释体系的制备及体外缓释性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高迎春,张亮,王晓娟,刘杰忠;复方卡托普利缓释双层片的研制及释放度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宗刚;静电纺丝制备胶原蛋白—壳聚糖纳米纤维仿生细胞外基质[D];东华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载药纳米颗粒及多层纳米膜的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1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