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7:12

  本文关键词: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现代药物学研究中,新的活性化合物层出不穷,但是能作为药物应用到临床的却少之又少,其中两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化合物溶解度小、稳定性差。研究证明,应用现代纳米制剂技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高分散性,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且由于药物载体的包裹隔离药物与外部液体的直接接触能够增加化合物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难溶、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姜黄素为模型药物,以丙烯酸树脂E-100作为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载体材料,制备出一种姜黄素的有效口服溶液剂型,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使更多的活性化合物能够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做出贡献。方法对姜黄素进行处方前研究,并进行方法学论证,建立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高分子材料丙烯酸树脂Eudragit E100为载体材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乙醇为有机溶剂,Poloxamer 188为表面活性剂,以m cur、m E100、v水:v油、Poloxamer 188浓度等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体外采用透析袋法考察纳米粒的释药性能,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及相互之间粘连程度并对纳米粒的存放稳定性给予考察。采用灌胃给予实验动物(wistar大鼠)姜黄素纳米粒口服液制剂和姜黄素混悬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并应用专业软件(DAS2.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制剂与姜黄素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等指标。结果本实验最终确定了制备姜黄素纳米粒的最优处方:姜黄素5 mg,丙烯酸树脂50 mg,乙醇2 m L,1%Poloxamer 188水溶液10 m L。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包封率为(51.52±0.22)%,载药量为(5.11±0.07)%,平均粒径为130.7 nm,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得的姜黄素纳米粒形状为类球形,且纳米粒之间基本无黏连、大小均匀,体外模拟药物释放表明纳米粒的药物释放持续稳定。稳定性考察确定纳米粒溶液在4°C及室温下下均可以稳定放置3个月,且包封率没有显著变化。在模拟肠液和胃液中,纳米粒在12 h的药物累计释放度为74.40%和44.33%。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Cur-SLNs的AUC0→t为姜黄素混悬液的12.46倍。结论本实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姜黄素纳米口服液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较高且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姜黄素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稳定性好,体内试验表明,姜黄素纳米粒口服液制剂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姜黄素混悬剂。本实验为姜黄素纳米粒给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姜黄素 丙烯酸树脂E100 纳米粒 体外释放 口服生物利用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5-7
  • 英文论著摘要7-9
  • 英文缩略语表9-10
  • 前言10-12
  • 第一章 姜黄素的纳米粒制备12-22
  • 实验材料与方法12-16
  • 实验结果16-20
  • 讨论20-21
  • 结论21-22
  • 第二章 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体外溶出度测定及质量评价22-27
  • 实验材料与方法22-24
  • 实验结果24-25
  • 讨论25-26
  • 结论26-27
  • 第三章 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27-34
  • 实验材料与方法27-29
  • 实验结果29-33
  • 讨论33
  • 结论33-34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52
  • 文献综述37-49
  • 参考文献45-49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49-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Swetha Sunkar;C Valli Nachiyar;;Biogenesis of antibacterial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the endophytic bacterium Bacillus cereus isolated from Garcinia xanthochymu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2年12期

2 刘莉;林嘉鹏;吴阳升;汪立芹;田永芝;黄俊成;;Mg_2Al-Cl-LDH载体转染细胞的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3 刘珍宝;石依倩;陈长仁;段林花;王薪茹;;核酸适配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年14期

4 文宇;熊力;裴冬妮;苗雄鹰;;纳米光敏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23期

5 张苗;刘文;陈荆晓;陈敬华;;还原响应型K5多糖胶束药物载体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甘自保;铁氧化物/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蒋丽琴;胆固醇基普鲁兰自组装纳米粒与肝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赵东;天然高分子及多肽修饰的碳酸钙共沉淀基因及药物传递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魏琳;功能金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D];湖南大学;2013年

5 邓小峰;空心硅纳米粒子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胆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璨;多功能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袁丽;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控释系统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杨淼森;中空水滑石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王超群;基于生物大分子/碳酸钙杂化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基因及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生磊;基于掺锰磷酸钙纳米粒子的新型多功能载药系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晓晴;不同形貌抗癌药物/LDHs纳米复合物缓释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婧熠;碳纳米管在神经细胞溶酶体与细胞膜交换中对钙离子平衡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李相纲;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介导siRNA进行基因治疗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霍成龙;空心硅纳米粒子光敏剂对胃癌细胞AGS的杀伤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6 须苏菊;纳米羟基磷灰石介导p53基因抗肿瘤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7 万希晨;氧化铁共修饰的明胶硅氧烷纳米粒载体的构建及其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李莹莹;介孔分子筛对西替利嗪掩味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易小龙;新型纳米二氧化硅类流体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龙振东;负载Photosan氧化硅纳米颗粒对肝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果及其介导的自噬现象观察[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姜黄素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28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