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毒理、抗炎活性、分布及代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3:01

  本文关键词: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毒理、抗炎活性、分布及代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表明,羰基金属CO释放分子(CORMs)具有内源性CO的生理功能,如较强的抗炎及扩张血管作用,其中含钴CORMs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随着环氧酶COX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COX2将成为抗癌药物研究中极具潜力的靶点之一,富含COX2酶抑制剂药效团的杂化型羰基钴CORMs很可能是一类新型的多靶点抗炎兼抗癌的药物。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在总结研究组对CO释放分子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前药原理,将乙酰水杨酸,布洛芬、甘草次酸、5-氟尿嘧啶等与羰基钴CORMs通过分子间成键作用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得到17个杂化型CORMs,并通过核磁,红外,质谱以及X-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同时从化合物的CO释放能力、细胞毒性、动物毒性、抗炎活性、分布以及代谢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化合物的CO释放能力,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有释放CO的能力,它们的CO释放半衰期在8.1-71.8 min之间;同时测定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logP值在1.56-1.96之间。(2)毒性研究:实验表明所有化合物都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利用MTT法测得所有化合物对于Hela细胞系的IC50在36.2-131.0μM之间,对Hepg2的IC50在39.2-139.0μM之间;同时我们选择化合物1,9进行了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活性氧(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等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可以诱导Hela细胞后期凋亡、阻滞Hela细胞在G2/M期,同时可以诱导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升高、破坏细胞中线粒体的膜电位。小鼠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LD50在1500-3000 mg kg-1,同时发现在连续给药7天条件下,通过HE染色以及投射电镜对组织进行观察,发现化合物对大鼠肝、肾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均产生损伤。(3)抗炎活性:选取含有乙酰水杨酸,对氨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片段的目标化合物1,3,12进行抗炎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均能降低细胞内亚硝酸盐水平,同时通过与相应配体对照实验证实,其抗炎活性主要来自于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释放的CO分子。(4)体内分布:利用ICP-AES为检测手段,测定化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小鼠的血液,肝脏,以及肾脏中,在其它脏器中分布较少且不易穿过血脑屏障。(5)代谢:利用FT-IR、ESI-MS及XPS为研究手段,对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在体内的代谢物进行跟踪检测,同时FT-IR结果显示尿液代谢物中未发现羰基,表明化合物在体内是逐步释放CO的。XPS结果显示化合物中的钴原子在体内被氧化为CoⅡ和CoⅢ并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关键词】:一氧化碳释放分子 毒性 抗炎 分布 代谢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0-25
  • 1.1 在生物体内一氧化碳的发现及作用10-13
  • 1.2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研究进展13-18
  • 1.3 选题背景18-20
  • 参考文献20-25
  • 第二章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理化性质及CO释放能力的检测25-50
  • 2.1 前言25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25
  • 2.3 实验方法25-38
  • 2.3.1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25-32
  • 2.3.2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与表征32-37
  • 2.3.3 化合物晶体结构的检测37
  • 2.3.4 化合物CO释放能力的检测37-38
  • 2.3.5 logP的测定38
  • 2.3.6 利用紫外光谱仪检测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38
  • 2.4 结果与讨论38-48
  • 2.4.1 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分析38-44
  • 2.4.2 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与CO释放能力44-46
  • 2.4.3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稳定性研究46-48
  • 2.5 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0
  • 第三章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毒理研究50-63
  • 3.1 前言50
  • 3.2 实验材料与试剂50
  • 3.3 实验方法50-52
  • 3.3.1 抗肿瘤活性实验50-51
  • 3.3.2 小鼠经口毒性LD50的测定51
  • 3.3.3 化合物 1, 9 对于Hela细胞凋亡检测。51
  • 3.3.4 化合物 1,9 对于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51
  • 3.3.5 化合物 1, 9 对于Hela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影响。51
  • 3.3.6 化合物 1,9 对于Hela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51-52
  • 3.3.7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大鼠主要组织器官的损伤。52
  • 3.4 结果与讨论52-60
  • 3.4.1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细胞毒性测定52-54
  • 3.4.2 化合物 1, 9 对Hela细胞系的凋亡影响。54
  • 3.4.3 化合物 1, 9 对Hela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54-55
  • 3.4.4 细胞中活性氧簇的测定55-56
  • 3.4.5 化合物 1,9 对于线粒体膜电位的而影响。56-57
  • 3.4.6 化合物对小鼠经口毒性LD50的测定57-58
  • 3.4.7 化合物 1,9 连续给药后对大鼠器官的影响58-60
  • 3.5 小结60-62
  • 参考文献62-63
  • 第四章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抗炎作用研究63-69
  • 4.1 前言63
  •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63
  • 4.3 试验方法63-64
  • 4.3.1 体外抗炎实验63-64
  • 4.3.2 巨噬细胞RAW264.7 生长抑制实验64
  • 4.4 抗炎活性结果与讨论64-66
  • 4.5 结果与讨论66-68
  • 参考文献68-69
  • 第五章 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分布、代谢研究69-78
  • 5.1 前言69
  • 5.2 材料及试剂69
  • 5.3 实验方法69-70
  • 5.3.1 化合物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69-70
  • 5.3.2 大鼠尿液代谢研究70
  • 5.3.3 大鼠肝匀浆实验70
  • 5.3.4 目标化合物 1, 9 与内源性物质模拟反应70
  • 5.4. 化合物分布研究70-73
  • 5.5 化合物的代谢研究73-75
  • 5.5.1 大鼠肝匀浆代谢研究73-74
  • 5.5.2 目标化合物 1, 9 与内源性物质模拟研究74-75
  • 5.6 小结75-77
  • 参考文献77-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82
  • 附录82-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罗崇念,卞庆亚,肖培根;小檗胺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英)[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9年02期

2 孙国权;李玲;易杨华;胡宏岗;游亮;;海洋抗炎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8年02期

3 李大喜;传统抗风湿剂Culcasia scandens的抗炎活性的初步评价[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4期

4 杨真威,姜瑞芝,陈英红,高其品;耙齿菌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抗炎活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5 戚繁;周金培;丁一为;黄文龙;钱海;戴岳;;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炎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吴艳俊,彭司勋;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齐传民,李玉兰,计志忠;二环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年02期

8 吴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活性[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9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对甲磺酰基苯乙烯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药学学报;2004年10期

10 毕晓黎;黄志军;陶君彦;张琼光;熊富良;许沛虎;郑国华;;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和评价清热解毒中药抗炎活性的研究[J];中药材;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华;;白皮杉醇的抗炎活性[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于黎鑫;梁冬冬;赵烽;刘珂;关玉昆;;奇壬醇缩醛缩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江泽斌;陈一村;石刚刚;;海滩牵牛有效部位抗炎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刘旭;王立升;王松青;杨华;;新型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抗炎活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敖桂珍;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D];中国药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翔;喹啉并杂环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顾琼;两种海南海洋生物抗炎活性物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程丹丹;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生药学比较及其抗菌、抗炎活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孙韬;新型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弓亚国;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毒理、抗炎活性、分布及代谢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胡川;3-氨基-6-烃氧基[1,2,4]三唑[3,4,α]酞嗪的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金天;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潘冬梅;怀牛膝的抗炎活性评价和毒理学检验[D];扬州大学;2012年

9 崔香;冷水海胆和海洋赤散囊菌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10 齐悦;咪唑烷二酮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毒理、抗炎活性、分布及代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34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