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然降糖活性成分结构改性的新型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初筛
本文关键词:基于天然降糖活性成分结构改性的新型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初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的势头不容忽视。在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T2D)所占的比例约为95%。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是T2D的主要病理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提高胰岛素刺激靶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成为T2D新药研究的重点。虽然临床上已有相当多的降糖药物用于T2D的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仅仅只有于上世纪90年代上市的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研究者迫切需要寻找到新一代安全有效的胰岛素增敏药物以满足那些对双胍类药物不再有效或者由于TZDs的禁忌症而不能使用TZDs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巨大用药需求。大量生化实验、细胞层面研究揭示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胰岛素和瘦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负调控因子。通过PTP1B抑制剂来抑制PTP1B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治疗T2D和肥胖症。目前发现的许多高效、高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都带有容易电离的基团,从而导致其不易通过细胞膜生物利用度低难以达到药用要求。由于目前尚未有PTPl B抑制剂上市,因此开发具有抑制性、专一性,同时兼具良好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小分子PTP1B抑制剂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大量研究表明,含五环三萜母核的萜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这为体内外具有PTP1B抑制活性的新药和先导化合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虽然已有研究者对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并开发出具有潜在PTP1B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但是无可否认,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作为药物开发有其天生缺陷,如分子量大、脂水分布系数不良、不易透过细胞膜、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活性广泛却选择性低,结构修饰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要解决该类化合物的种种成药弊端,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结构修饰和结构简化。本文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G作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先导化合物G与PTP1B的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再借助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对先导化合物G的结构进行了简化优化,最终设计得出目标化合物T。然后,在合成目标化合物的过程中,在查阅相关文献及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单步反应条件的不断摸索,设计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合成路线,并据此最终成功的合成了4个松香酸衍生物和9个全新结构的目标化合物。同时对所合成的这9个化合物进行了PTP1B抑制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AA-1具有与先导化合物G相当的PTP1B抑制活性。初步构效关系显示:a和c部分之间为2个碳是抑制效果是最优的;b和c部分之间以酯的方式连接优于以醚的方式连接;当b和c部分之间以酯的方式连接时羧基在邻位时抑制效果是最佳的,而b和c部分之间以醚的方式连接时羧基在对位时抑制效果是最佳的。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发现更具潜力的新型PTP1B抑制剂和开发具有糖尿病治疗作用的新型胰岛素增敏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松香酸 构效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R91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9
- 1.1 糖尿病10-11
- 1.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11-12
- 1.3 PTP1B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和挑战12-14
- 1.4 PTP1B晶体结构14-16
- 1.4.1 PTP1B的催化结合位点14-15
- 1.4.2 PTP1B的非催化结合位点15-16
- 1.5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16-17
- 1.6 课题提出及意义17-19
- 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19-38
-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19-21
- 2.2 松香酸衍生物的合成21-26
- 2.2.1 松香酸衍生物合成路线21-22
- 2.2.2 松香酸衍生物的合成讨论22-25
- 2.2.2.1 化合物A1的合成讨论22-23
- 2.2.2.2 化合物A2的合成讨论23-24
- 2.2.2.3 化合物A3的合成讨论24-25
- 2.2.3 松香酸衍生物合成小结25-26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26-33
- 2.3.1 片段的合成26-27
- 2.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27-32
- 2.3.2.1 含A1片段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讨论27-32
- 2.3.3 目标化合物合成小结32-33
- 2.4 有关物质的核磁数据分析33-38
- 3 体外酶活性测试和构效关系的研究38-41
- 3.1 实验原理及方法38
- 3.1.1 实验原理38
- 3.1.2 实验方法38
- 3.2 实验结果38-40
- 3.3 构效关系研究40-41
- 3.3.1 b部分结构改造对抑制率的影响40
- 3.3.2 c部分结构改造对抑制率的影响40-41
- 4 合成实验41-46
- 4.1 设备、仪器41
- 4.2 试剂41
- 4.3 实验操作41-46
- 5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图52-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张南;李佳琳;邢姗姗;马坤;崔龙;;刺五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08期
2 王辰,王沥,杨泽;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J];遗传;2004年06期
3 郑元盛;;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达可抑制人neu基因的转化作用[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2年04期
4 平川;王润玲;刘梦源;徐为人;周慧;;咪唑烷二酮类PTP1B抑制剂的分子对接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崔龙;李志;孙亚楠;张南;;车前子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与其抑制PTP1B的活性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庞晓斌;谢欣梅;李晓婷;王守宝;杜冠华;;人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功能域及其全酶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张薇;李静雅;李佳;;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新靶点PTP1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6年05期
8 王歆;马英;郁彭;王润玲;;PTP1B选择性抑制剂的设计及分子对接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邵建华,高妍,袁振芳,冯琦;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细胞PTP1B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8年10期
10 郭静;石琨;;PTP1B及基因芯片技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兆峰;刘红兵;姚艳雯;陈芳芳;宋勇;;PTP1B在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郭天剑;杜庆锋;周淑芸;;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对K562细胞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郭天剑;杜庆锋;周淑芸;;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对K562细胞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郭天剑;杜庆锋;周淑芸;;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诱导K562细胞凋亡与红系分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杜欣;肖志艳;;新型苯丙酸类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评价[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黄超;高立信;冯柏年;李佳;王文龙;;新型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培洁;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及3T3-L1前脂肪细胞PTP1B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程;新型氟代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周晓伟;PTP1B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活性检测[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娜;刺五加有效成分及其抑制PTP1B、NF-κB活性研究[D];北华大学;2016年
4 陈泉龙;基于天然降糖活性成分结构改性的新型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初筛[D];西华大学;2016年
5 张薇;中草药来源的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原宇;2,2'-联咪唑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学性质及PTP1B酶抑制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岳锦俊;水杨醛缩氨基酸希夫碱氧钒—多吡啶三元配合物抑制PTP1B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王岩;人PTP1B催化结构域的克隆表达及其抑制剂的筛选[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转红;树莓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PTP1B抑制活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赵丹;PTP1B抑制剂结合过程及筛选方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天然降糖活性成分结构改性的新型PTP1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初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4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