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量子点稳定和诱导i-motif DNA结构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量子点稳定和诱导i-motif DNA结构的形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端粒DNA富含胞嘧啶序列的单链能够形成四链体i-motif的结构。大约40%的所有基因的调控区或其附近区域都发现有i-motif结构,特别是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原癌基因c-Myc以及成视网膜细胞瘤基因Rb等都能形成i-motif结构。因此i-motif结构成为基因调控和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调控i-motif结构也因此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论文主要研究石墨烯量子点(GQDs)调控四链体DNA i-motif结构。研究发现GQDs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稳定i-motif结构,而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GQDs可以诱导i-motif结构的形成。利用圆二色光谱、荧光、热变性曲线、定点突变等研究方法,我们发现GQDs与i-motif结构的loop区域的碱基通过π-π堆积作用而结合,这种相互作用使得i-motif与溶液接触面减小,从而提高了它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同样通过这种作用,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GQDs使得随机无序单链结构和i-motif结构之间的平衡发生偏移,更多的随机无序单链结构转变为i-motif结构,从而诱导随机无序单链结构形成i-motif结构。GQDs诱导i-motif结构的形成以及对i-motif结构的稳定作用使其在基因调控和化学治疗药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量子点 i-motif结构 稳定 诱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9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前言9-25
- 1.1 端粒和端粒酶9-11
- 1.2 四链体DNA的结构11-16
- 1.2.1 G-四链体DNA的基本结构11-13
- 1.2.2 i-Motif DNA的基本结构13-14
- 1.2.3 基于四链体DNA结构为靶点的抗癌药物14-16
- 1.3 小分子与四链体DNA的作用方式16-19
- 1.4 研究小分子与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的方法19-23
- 1.4.1 热变性曲线19-20
- 1.4.2 荧光光谱20-21
- 1.4.3 圆二色光谱21
- 1.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1
- 1.4.5 核磁共振21-22
- 1.4.6 选择性透析22-23
- 1.5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23-24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24-25
- 第2章 石墨烯量子点诱导i-motif结构的形成25-35
- 2.1 实验内容25-27
- 2.1.1 实验材料25-26
- 2.1.2 溶液配制26
- 2.1.3 实验方法26-27
- 2.2 结果与讨论27-34
- 2.2.1 石墨烯量子点(GQDs)材料的表征27-28
- 2.2.2 不同pH条件下d22CT的结构特征28-30
- 2.2.3 通过圆二色光谱研究GQDs诱导i-motif结构的形成30-32
- 2.2.4 通过热变性曲线研究GQDs诱导i-motif结构的形成32-34
- 2.3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石墨烯量子点对i-motif结构的稳定作用35-46
- 3.1 实验内容35-39
- 3.1.1 实验材料35-36
- 3.1.2 溶液配制36-37
- 3.1.3 实验方法37-39
- 3.2 结果与讨论39-45
- 3.2.1 GQDs对G-四链体和i-motif结构的影响39
- 3.2.2 GQDs对四链体DNA稳定性的影响39-41
- 3.2.3 荧光检测GQDs对双链形成的影响41-44
- 3.2.4 凝胶电泳检测GQDs对双链形成的影响44-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石墨烯量子点与i-motif作用机理研究46-56
- 4.1 实验内容46-48
- 4.1.1 实验材料46
- 4.1.2 实验方法46-48
- 4.2 结果和讨论48-55
- 4.2.1 GQDs与i-motif结构的结合能力48-49
- 4.2.2 2-氨基嘌呤取代腺嘌呤对于i-motif结构的影响49-50
- 4.2.3 石墨烯量子点与i-motif作用位点研究50-52
- 4.2.4 石墨烯量子点与i-motif作用机理研究52-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与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3
- 实验仪器一览表63-64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云,张怀渝,王月兰,岳俊杰,梁龙,黄培堂;生物胺受体配基结合区域及其位点的预测[J];生物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2 阎玉河,邵一鸣;慢病毒dUTPase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1年02期
3 孟庆丽,张卓然;CpG-DNA活性的影响因素[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4期
4 董先平,智刚,徐天乐;钙调素参与离子通道和受体功能的调控[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5 王明连,李劲松;RNA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J];病毒学报;2004年01期
6 吴红];单纯疱疹Ⅰ型病毒及早蛋白IE63直接与RNA连接[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年04期
7 赵新燕,杨开勇;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原癌基因c-Mpl蛋白的研究进展[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年01期
8 孙晓健;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5期
9 胡盈莹,江家骥;YMDD变异株的监测方法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年S1期
10 王琦,李伟鹏,陈小燕;基于计算机的启动子识别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otif Based Gene Discovery in Plant and Bacteria[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修篁;魏春红;李毅;;拟南芥GDSL-motif1和GDSL-motif2基因在抗病信号通路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蓉;刘昀;李晓晶;吴亦洁;郑易之;裴奉奎;;LEA3蛋白11-氨基酸motif的结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马宜菲;王国仁;李永光;;一种基于clique模型的在DNA序列中发现motif的算法[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5 Linda Millen;Juan L.Mendoza;Philip J.Thomas;;A Unique Redox-sensing Sensor-II Motif in TorsinA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Nucleotide and Partner Binding[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堂林;何照林;李俊;王春江;;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5-aza-Spiro[2,4]heptane Motif via Catalytic Asymmetric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水;缑金营;王佳伟;上官小霞;王凌健;李春红;陈晓亚;;棉花转录因子基因GaMYB2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王凯慧;李卡;郭瀛军;孙树汉;;绦虫膜联蛋白家族分子结构特点、功能与进化的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七届一次青年研讨会暨上海高校模式生物E——研究院第一届模式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Chemoselective C-C Bond Cleavage of Epoxide Motif:Gold(Ⅰ)-catalyzed Diastereoselective [4+3] Cycloadditions of 1-(1-Alkynyl)oxiranyl Ketones and Nitrones[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罗灯涛;范继英;何月秋;范成明;;根癌土壤杆菌两质粒基因组中的分泌型信号肽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七届一次青年研讨会暨上海高校模式生物E——研究院第一届模式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心元;新的窗口 新的世界[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福建平和电信 许耀山;低成本构建关键业务信息系统[N];人民邮电;2001年
3 ;业务扩展的基础[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寸英;企业级备份系统NetBackup[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将存储提升到应用层[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张田勘;假如转基因漂移到人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控制中心软件助力北京移动BOSS[N];人民邮电;2003年
8 新加坡杜文系统公司首席技术总监 赵敏哲;为计算机教育插上翅膀[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9 ;构建高效可靠的基础平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练根;基于微恒力位移传感器的表面形貌测量系统和二维Motif评定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玲;Toll样受体9在小鼠皮肤天然免疫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翟志源;基于序列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和功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关新刚;NPA motifs与水通道蛋白AQP4质膜定位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黎刚果;基因模块识别与分析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张晓峰;基于籼稻全基因组剖析抗性基因的结构及其分布特点[D];浙江大学;2004年
7 栾治东;人hGBP3和ALEX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吴孝槐;水稻花发育相关基因RA68和OsUBP1的分离与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9 郭文久;微卫星在基因组上的分布与功能及其计算方法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10 周光金;HN1家族基因和PNO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沙沙;基于启发式策略的快速motif发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岩;面向Motif图形用户界面的自动化迁移与测试[D];南京大学;2013年
3 陈鑫;石墨烯量子点稳定和诱导i-motif DNA结构的形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丹;一种新的基于特征聚类的网络motif识别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乔梁;基于Solaris系统的虚拟现实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冯永志;生物信息学中的模式发现算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雷静;人类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8 魏雅卓;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勇;关于真核基因受体位点识别问题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丛培宽;原生动物阴道毛滴虫组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启动子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量子点稳定和诱导i-motif DNA结构的形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5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