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的药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8:06

  本文关键词: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的药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罗布麻叶为模型药,研制一种由胃滞留与脉冲原理相结合的释药系统,即漂浮型脉冲释药系统,用于节律性疾病高血压的时辰治疗。该释药系统利用胃液量远多于肠液的特性,提高释药时滞的稳定性,延长制剂在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从而能在胃中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且不受胃排空率影响,保证药物的释放和吸收,避免药物释放时已过吸收部位。凌晨易发作的疾病,病人可在睡前服用,药物在病发前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用药顺应性。高血压病血压峰出现的时间为凌晨6-9点左右,心血管意外事件多发生于清晨。罗布麻主要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为治疗高血压的要药,其降压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本课题针对普通剂型存在的不足,且为满足高血压的有效治疗,将其制备成能定时定位释药的漂浮型脉冲释药片,研究内容如下:提取工艺研究,采用热浸回流对罗布麻总黄酮进行提取,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65%乙醇为溶剂,提取时间为150 min,料液比为1:23,提取2次。纯化工艺研究,采用静态吸附对6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进行筛选,以HPD400型大孔树脂最优。采用动态吸附,以总黄酮的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纯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最终确定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柱液浓度为0.02 g生药/ml,上样速度为1 BV/h,最大上样量为4 BV,水洗脱体积为3 BV,以4 BV的9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速率为1 BV/h。处方前研究,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对罗布麻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对中间体的溶解度、休止角、吸湿性进行了考察,罗布麻提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好,在酸碱条件下均有一定溶解性,能满足漏槽条件,流动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7.73%。建立了罗布麻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释放度测定方法。成型工艺研究,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含药速释片芯,漂浮顶层,包衣层。通过对速释片芯崩解剂种类及用量的筛选,优选得到的最佳崩解剂为8%交联聚维酮(PVPP);采用混料设计优选漂浮层最佳配比,漂浮层以卡波姆(Carbopol)为30%,羟丙甲基纤维素K4M(HPMC K4M)为36.3%,碳酸氢钠(NaHC03)为33.7%为宜;通过考察亲水性凝胶辅料的溶蚀性和吸水性,以HPMCK4M为宜,并以乳糖为溶蚀速率控制剂,采用单因素优选包衣层配比,HPMC K4M与乳糖以4:1为宜,能使药物在预定的时滞后释放。漂浮型脉冲片的质量标准初步研究,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对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中的总黄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
【关键词】:昼夜节律性 高血压 罗布麻叶 漂浮型脉冲 总黄酮 压制包衣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引言11-15
  • 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12
  • 2 模型药物的选择12-13
  • 3 漂浮型脉冲释药系统的研究现状13-14
  • 4 技术路线图14-15
  • 第一章 罗布麻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15-34
  • 1 仪器与试药15
  • 1.1 仪器15
  • 1.2 试药15
  • 2 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15-27
  • 2.1 材料的预处理及评价指标的确定15
  • 2.2 总黄酮的测定方法15-16
  • 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16-20
  •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6
  •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6
  • 2.3.3 显色溶液的配制16
  • 2.3.4 测定波长的选择16-17
  • 2.3.5 线性关系考察17-18
  • 2.3.6 样品的配制及测定18
  • 2.3.7 精密度18
  • 2.3.8 稳定性实验18-19
  • 2.3.9 重复性实验19
  • 2.3.10 加样回收率实验19-20
  • 2.4 单因素实验20-23
  • 2.4.1 提取方法筛选20
  • 2.4.2 提取次数考察20-21
  • 2.4.3 乙醇体积分数考察21-22
  • 2.4.4 料液比22
  • 2.4.5 提取温度22-23
  • 2.4.6 提取时间23
  • 2.5 星点设计实验23-27
  • 2.5.1 模型拟合及显著性检验23-27
  • 2.5.2 工艺条件优化与预测27
  • 2.5.3 验证试验27
  • 3 罗布麻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考察27-34
  • 3.1 总黄酮的测定27
  • 3.2 固形物收率测定27-28
  • 3.3 上样液的制备28
  • 3.4 大孔树脂预处理28
  • 3.5 树脂型号的筛选28-34
  • 3.5.1 树脂静态吸附考察28-29
  • 3.5.1.1 树脂静态饱和吸附量的测定28
  • 3.5.1.2 树脂静态解析率的测定28-29
  • 3.5.2 树脂动态吸附考察29-34
  • 3.5.2.1 上样浓度考察29-30
  • 3.5.2.2 上样流速考察30
  • 3.5.2.3 最大上样量考察30-31
  • 3.5.2.4 水洗用量的考察31
  • 3.5.2.5 洗脱溶剂的选择31-32
  • 3.5.2.6 洗脱流速的考察32
  • 3.5.2.7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32-33
  • 3.5.2.8 纯化工艺验证试验33-34
  •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34-45
  • 1 仪器与试药34
  • 1.1 仪器34
  • 1.2 试药34
  • 2 罗布麻叶提取物质量标准34-36
  • 2.1 制法34
  • 2.2 性状34
  • 2.3 薄层鉴别34-36
  • 2.3.1 供试品的制备34-35
  • 2.3.1.1 供试品溶液134-35
  • 2.3.1.2 供试品溶液235
  • 2.3.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35
  • 2.3.3 对照品溶液35
  • 2.3.4 展开系统的选择35-36
  • 2.4 水分检查36
  • 2.5 罗布麻提取物的含量测定36
  • 3 罗布麻提取物在不同pH值介质中溶解度的考察36-37
  • 4 堆密度的测定37
  • 5 休止角的测定37-38
  • 6 原料药引湿性考察38-39
  • 7 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39-40
  • 7.1 CRH的确定39
  • 7.2 CRH的测定39-40
  • 8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40-44
  • 8.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40-41
  • 8.2 漂浮型脉冲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1
  • 8.3 测定波长的选择41-42
  • 8.4 专属性考察42
  • 8.5 线性关系考察42
  • 8.6 精密度42
  • 8.7 稳定性实验42
  • 8.8 重复性实验42-43
  • 8.9 加样回收率实验43
  • 8.10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43-44
  • 9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44-45
  • 9.1 释放度的测定44
  • 9.2 释放度的数据分析方法44-45
  • 第三章 漂浮型脉冲片处方及其释药机理的研究45-66
  • 1 仪器与材料45
  • 1.1 仪器45
  • 1.2 材料45
  • 2 漂浮型脉冲片的制备方法与结果45-58
  • 2.1 罗布麻双层漂浮型脉冲释药片的制备45-46
  • 2.1.1 罗布麻双层漂浮型脉冲片的设计45-46
  • 2.1.2 双层漂浮型脉冲片的剂量设计46
  • 2.1.3 双层漂浮型脉冲片的制备46
  • 2.2 崩解时限测定方法46
  • 2.3 速释片芯处方筛选及单因素试验46-50
  • 2.3.1 填充剂及粘合剂的筛选46-47
  • 2.3.2 制备方法的筛选47
  • 2.3.3 片芯用崩解剂的筛选47-49
  • 2.3.3.1 崩解剂种类的筛选47-48
  • 2.3.3.2 崩解剂用量的筛选48-49
  • 2.3.4 润滑剂的筛选49-50
  • 2.3.5 最终确定的速释片芯处方50
  • 2.4 罗布麻速释片的验证50
  • 2.5 漂浮层处方的筛选及漂浮性能考察50-53
  • 2.6 包衣层辅料的筛选53-57
  • 2.6.1 亲水性衣膜材料的溶蚀性和吸水性考察53-55
  • 2.6.2 衣层的制备55-57
  • 2.6.2.1 制备方法的筛选55
  • 2.6.2.2 乳糖用量的考察55-56
  • 2.6.2.3 衣层用量的选择56-57
  • 2.7 片剂硬度影响57-58
  • 3 处方和工艺重现性试验58-60
  • 4 漂浮型脉冲释放片体外释放条件的影响60-63
  • 4.1 不同pH的溶出介质考察60-61
  • 4.2 搅拌速度考察61-62
  • 4.3 释放介质粘度的影响62-63
  • 5 漂浮型脉冲片的释药机理研究63-66
  • 5.1 漂浮型脉冲片的溶蚀率测定63-64
  • 5.2 溶蚀模型的拟合64-66
  • 第四章 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的质量标准初步研究66-72
  • 1 仪器与材料66
  • 1.1 仪器66
  • 1.2 材料66
  • 2 辅料质量标准66
  • 3 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质量标准66-72
  • 3.1 处方66-67
  • 3.2 制法67
  • 3.3 性状67
  • 3.4 薄层鉴别67-69
  • 3.4.1 供试品的制备67
  • 3.4.1.1 供试品溶液167
  • 3.4.1.2 供试品溶液267
  • 3.4.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67
  • 3.4.3 对照品溶液67-68
  • 3.4.4 展开系统的选择68-69
  • 3.5 检查69-71
  • 3.5.1 重量差异69
  • 3.5.2 重金属69
  • 3.5.3 砷盐检查法69
  • 3.5.4 漂浮性检查69-70
  • 3.5.5 释放度的测定70
  • 3.5.6 含量测定70-71
  • 3.6 功能主治71
  • 3.7 用法用量71
  • 3.8 规格71
  • 3.9 贮藏71-72
  • 第五章 总结72-74
  • 1 提取工艺部分72
  • 2 纯化工艺部分72
  • 3 处方前研究72
  • 4 成型工艺部分72
  • 5 质量标准部分72-74
  • 参考文献74-78
  • 综述78-86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8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双立;管庆海;;绿色保健植物:罗布麻[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20期

2 翟丽莉;吕建华;;罗布麻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06期

3 魏鉴明;;罗布麻在医药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国药学杂志;1986年12期

4 本刊编辑部;生态洗血,一个虚幻的神话——还原真实的罗布麻[J];家庭医药;2004年08期

5 谭晓蕾;马运运;彭勇;王晓东;孙志一;刘海波;;罗布麻发明专利信息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年06期

6 虞颖映;王海明;;罗布麻茶的饮用安全性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7 王海明;陈小珍;唐秀琼;殷刚;;罗布麻茶饮用安全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01期

8 徐仰仓;;罗布麻、绿茶及其配伍对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比较[J];中草药;2007年07期

9 李艳提;赵金凤;张卫明;顾龚平;刘起棠;陆长梅;;罗布麻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06期

10 周曙明;彭广芳;刘晓;林慧彬;李英霞;;黄河三角洲罗布麻资源的开发利用[J];山东中医杂志;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永兴;竺越;杨震球;陈叔英;王赞舜;俞赛美;丁佩珍;;天然制剂抗衰老药物的观察(四) 罗布麻制剂(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钱学射;张卫明;张广伦;顾龚平;肖正春;;罗布麻国外研究进展[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海明;陈小珍;;罗布麻茶饮用安全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马永兴;竺越;杨震球;陈叔英;王赞舜;俞赛美;丁佩珍;;天然制剂抗衰老药物的观察(四)罗布麻制剂[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海明;陈小珍;;罗布麻茶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何燕君;31团大力发展罗布麻产业[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2 ;新疆“原叶”罗布麻茶进军保健品市场[N];中国质量报;2004年

3 姚震、杨祖六;野生罗布麻——人类健康的益友[N];经济日报;2002年

4 记者 王忠英 通讯员 负海文;罗布麻拯救工程初显成效[N];博尔塔拉报(汉);2013年

5 高国安 记者 颜志华;新疆兵团野生罗布麻促农增收[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6 通讯员 帕尔哈德;花落花开罗布麻[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7 ;治碱开发相辅相成 实现西部经济腾飞[N];吉林日报;2006年

8 ;几种理想的调压调脂天然植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通讯员唐晓波;罗布麻茶一“泡”走红乌洽会[N];伊犁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孙燕明;保健茶:有效控制高血压?[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彬;新疆罗布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董艳红;松嫩平原罗布麻种群生殖生态学特性时空格局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庆华;松嫩草原罗布麻主要抗氧化成分积累动态及其抗氧化活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博;三种不同环境的罗布麻植物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立宇;内蒙古罗布麻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苏前;新疆罗布麻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7 冉茂莲;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的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磊磊;罗布麻纤维结构及成分初探[D];青岛大学;2007年

9 叶菊;罗布麻总黄酮提取、分离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慧娟;罗布麻有效成分分离与抑菌活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罗布麻漂浮型脉冲片的药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7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