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基于肿瘤靶向的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合成及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21:08

  本文关键词:基于肿瘤靶向的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合成及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新型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探索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方法(1)以黄酮化合物和氨基酸为原料,采用常规方法合成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2)通过溶解性实验、熔点的测定和pH值对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影响的测定对合成产物的性质进行研究。(3)选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为实验模型,采用MTT法对合成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研究。结果(1)制备得到并表征了10个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甘氨酸席夫碱(化合物I)、木犀草素-甘氨酸席夫碱(化合物II)、芹菜素-甘氨酸席夫碱(化合物III)、杨梅素-甘氨酸席夫碱(化合物IV)、二氢槲皮素-甘氨酸席夫碱(化合物V)、水飞蓟宾-甘氨酸席夫碱(化合物VI)、木犀草素-赖氨酸席夫碱(化合物VII)、芹菜素-赖氨酸席夫碱(化合物VIII)、二氢槲皮素-赖氨酸席夫碱(化合物IX)、水飞蓟宾-赖氨酸席夫碱(化合物X)。(2)本论文选择的母体黄酮均难溶于水,而所合成的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化合物I,II,VI,VII的熔点比母体黄酮高,热稳定性比母体黄酮好;化合物III,V,IX,X的熔点与母体黄酮相差无几,它们经过氨基酸修饰后热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而化合物IV和VIII在未达到母体黄酮的熔点时就发生了分解,导致热稳定性降低。化合物I~化合物X在pH值3~8范围内的吸光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在酸性和弱碱的条件下显示了较好的对pH值稳定性。(3)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类化合物I~化合物X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FC-7及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率与自身的母体黄酮相比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化合物I、II和V作用于MFC-7的IC50值与自身母体黄酮相比明显降低,而作用于SGC-7901的IC50值与母体黄酮相比基本相当。化合物III和VI与母体黄酮相比,作用于SGC-7901的IC50值降低幅度更为突出。通过靶向指数的考察我们发现,化合物I,II,V,VII,VIII,X的乳腺癌细胞靶向指数大于1,而化合物III,IV,VI,IX的胃癌细胞靶向指数大于1。结合化合物与母体黄酮的IC50值的比值与靶向指数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化合物I、II和V对MFC-7具有良好的选择杀伤性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靶向性,而化合物III和VI表现出对SGC-7901的靶向性。结论本论文利用氨基酸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亲和性这一特点,以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以氨基酸为靶头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黄酮药物分子引入肿瘤细胞内,提高了黄酮类药物的水溶性、热稳定性、pH稳定性、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结合IC50值及靶向指数可以筛选出对人乳腺癌细胞及人胃癌细胞具有靶向性的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氨基酸席夫碱 抗肿瘤 靶向性
【学位授予单位】:佳木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5;R9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18
  •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12-14
  • 1.1.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性质12-13
  • 1.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3-14
  • 1.2 氨基酸席夫碱的研究进展14-17
  • 1.2.1 氨基酸席夫碱类化合物常用合成方法15
  • 1.2.2 氨基酸席夫碱类化合物的活性作用15-17
  • 1.3 小结与展望17-18
  • 第2章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18-33
  • 2.1 仪器与材料18-19
  • 2.1.1 仪器18
  • 2.1.2 试剂与材料18-19
  • 2.2 实验方法19-22
  • 2.2.1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19-21
  • 2.2.2 化合物I~化合物X的结构表征21-22
  • 2.3 结果与讨论22-32
  • 2.3.1 化合物I~化合物X的合成结果22
  • 2.3.2 化合物I~化合物X的结构表征22-30
  • 2.3.3 讨论30-32
  • 2.4 小结32-33
  • 第3章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的性质研究33-38
  • 3.1 仪器与材料33
  • 3.1.1 仪器33
  • 3.1.2 试剂与材料33
  • 3.2 方法33
  • 3.2.1 溶解性考察33
  • 3.2.2 熔点的测定33
  • 3.2.3 pH值对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影响的测定33
  • 3.3 结果与讨论33-37
  • 3.3.1 黄酮类化合物与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的溶解性33-34
  • 3.3.2 熔点的测定34-35
  • 3.3.3 pH对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稳定性的影响35-36
  • 3.3.4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的热稳定性36-37
  • 3.4 小结37-38
  • 第4章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抗肿瘤活性及其靶向性研究38-49
  • 4.1 仪器与材料38
  • 4.1.1 仪器38
  • 4.1.2 试剂与材料38
  • 4.2 方法38-41
  • 4.2.1 体外抗肿瘤活性38-40
  • 4.2.2 体外抗肿瘤活性靶向性评价40-41
  • 4.3 结果与讨论41-47
  • 4.3.1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的体外抗肿瘤试验41-42
  • 4.3.2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讨论42-44
  • 4.3.3 黄酮-氨基酸席夫碱的靶向性评价结果44-47
  • 4.4 小结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57
  • 英文缩写57-58
  • 附图58-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思玮,刘树祥;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J];无机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肿瘤靶向的黄酮—氨基酸席夫碱合成及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82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