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大麻素1型受体抑制剂的筛选及减肥作用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6:15
本文关键词:外周大麻素1型受体抑制剂的筛选及减肥作用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观察新合成的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1 receptor,CB1R)抑制剂的减肥作用及对抑郁行为的影响,筛选出减肥效果好,中枢副作用低的外周CB1受体抑制剂。另一方面,研究其调节脂代谢的机制,为新型外周CB1受体抑制剂应用于肥胖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在体实验:选用高脂饮食诱导成功的肥胖小鼠,给予新化合物,并记录给药组和对照组每天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在给药18天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进行抑郁行为学的检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ITT)及葡萄糖耐受实验(GTT)。测定血清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HDL、LDL及LDH、ALT、AST等生化指标。称量小鼠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及肝脏。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脂肪细胞及肝细胞的形态。离体实验:采用PA-Na(0.5 mM)处理HepG-2细胞24 h造成脂肪肝的细胞模型,再加入不同浓度(3、10、30μM)的ZH-101-S处理细胞24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试剂盒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代谢指标水平。线粒体数量采用Mito Tracker Red染色法检测,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中ATP含量,H2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膜上CB1受体的表达及p-AMPK、PGC-1α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实验:持续给予CB1受体抑制剂ZH-101-S 30mg/kg的小鼠体重较高脂对照组下降趋势明显。EPM、FST、TST等行为学模型结果显示,与利莫那班组相比,外周CB1受体抑制剂ZH-101-S可增加小鼠在EPM中进入开放臂的频率、时间和运动距离,降低了小鼠在FST、TST中的不动时间。ZH-101-S与利莫那班一样,具有改善高脂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耐受的情况。并可降低小鼠血清CHOL、TG、Glu、LDL、AST、ALT、LDH水平,升高HDL-C,减小脂肪细胞的直径,改善肝脏组织的形态,改善脂质代谢及肝损伤。离体实验:MTT结果表明0.5 m M PA-Na及3、10、30μM ZH-101-S对Hep G-2细胞基本无损伤。油红染色结果显示,与PA-Na处理组相比,30μM ZH-101-S处理使细胞内脂滴的含量显著减少了30.0%。与PA-Na处理组相比,30μM ZH-101-S处理使细胞内CHOL降低了30.0%,TG水平降低了63.6%,且TG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细胞线粒体膜上存在CB1受体的表达,并且ZH-101-S可促进P-AMPK、PGC-1α的表达。与PA-Na处理组相比,ZH-101-S处理可使线粒体数目增加、ATP合成增加及ROS含量减少,线粒体功能改善。结论:ZH-101-S给药可显著减轻肥胖小鼠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保持利莫那班减肥效应的同时避免了其致抑郁样的副作用。其减肥及改善脂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ZH-101-S作用于线粒体外膜上的CB1受体,促进线粒体功能,增强能量代谢有关。
【关键词】:大麻素1型受体抑制剂 减肥 利莫那班 线粒体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引言13-24
- 1.1 大麻13
- 1.2 大麻素13
- 1.3 大麻素受体13-15
- 1.3.1 大麻素受体的分布13-14
- 1.3.2 CB1受体的功能14
- 1.3.3 mtCB1受体14-15
- 1.4 肥胖15-20
- 1.4.1 肥胖的发生15
- 1.4.2 肥胖并发症15
- 1.4.3 肥胖的发病机制15-17
- 1.4.4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17
- 1.4.5 肥胖与线粒体17-18
- 1.4.6 肥胖与CB1受体18-19
- 1.4.7 肥胖的治疗药物19-20
- 1.5 利莫那班20-22
- 1.5.1 利莫那班的产生20-21
- 1.5.2 利莫那班的减肥作用及机制21
- 1.5.3 利莫那班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21-22
- 1.5.4 利莫那班的副作用22
-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22-24
- 第二章 作用于外周CB1受体抑制剂筛选24-31
- 2.1 实验材料24-25
- 2.1.1 试剂24-25
- 2.1.2 仪器25
- 2.1.3 实验动物25
- 2.2 实验方法25-27
- 2.2.1 动物饲养25-26
- 2.2.2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26
- 2.2.3 强迫游泳实验(FST)26
- 2.2.4 悬尾实验(TST)26-27
- 2.2.5 统计27
- 2.3 实验结果27-30
- 2.3.1 ZH101S不影响小鼠进入开放臂的频率、时间及运动距离27-28
- 2.3.2 ZH101S不影响小鼠在FST中的固定不动时间28-29
- 2.3.3 ZH101S不影响小鼠在TST中的固定不动时间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ZH101S降脂减肥作用研究31-44
- 3.1 实验材料31-32
- 3.1.1 试剂31-32
- 3.1.2 化合物的配制32
- 3.1.3 仪器32
- 3.1.4 实验动物32
- 3.2 实验方法32-34
- 3.2.1 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32-33
- 3.2.2 分组设计33
- 3.2.3 小鼠的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33
- 3.2.4 肝及脂肪病理切片的观察33-34
- 3.2.5 血脂代谢指标的检测34
- 3.2.6 葡萄糖耐受实验(GTT)及胰岛素耐受实验(ITT)34
- 3.2.7 统计学方法34
- 3.3 实验结果34-42
- 3.3.1 ZH101S给药后降低肥胖小鼠体重34-36
- 3.3.2 ZH101S对小鼠附睾脂肪的影响36-39
- 3.3.3 ZH101S改善肥胖小鼠血脂代谢39-40
- 3.3.4 ZH101S改善肥胖小鼠肝脏病变40-41
- 3.3.5 ZH101S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41-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ZH101S降脂减肥作用线粒体机制的研究44-63
- 4.1 实验材料44-47
- 4.1.1 试剂44-46
- 4.1.2 仪器46-47
- 4.1.3 细胞株47
- 4.2 实验方法47-51
- 4.2.1 细胞培养47
- 4.2.2 PA-Na对HepG-2 细胞的损伤作用47
- 4.2.3 ZH101S对HepG-2 细胞的作用47
- 4.2.4 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47-48
- 4.2.5 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定量检测48
- 4.2.6 细胞内TG、CHOL指标检测48
- 4.2.7 细胞线粒体分离48-49
- 4.2.8 细胞全蛋白的提取49-50
- 4.2.9 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50
- 4.2.10 荧光素-荧光素酶法检测ATP的生成50
- 4.2.11 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ROS的生成50-51
- 4.2.12 MitoTracker Red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数量51
- 4.2.13 细胞活性检测 (MTT实验)51
- 4.2.14 统计学方法51
- 4.3 实验结果51-61
- 4.3.1 PA-Na及ZH101S的细胞毒检测51-53
- 4.3.2 ZH101S可对抗PA-N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53-55
- 4.3.3 线粒体外膜存在CB1受体的表达55-56
- 4.3.4 ZH101S可对抗PA-Na诱导的HepG2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56-57
- 4.3.5 ZH101S可促进PGC-1a及p-AMPK蛋白的表达57-59
- 4.3.6 ZH101S可对抗PA-Na诱导的HepG2细胞内ATP生成减少59-60
- 4.3.7 ZH101S可对抗PA-Na诱导的HepG2细胞ROS含量的增多60-61
- 4.4 本章小结61-63
- 第五章 讨论63-66
- 本文创新点66-67
- 结论与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5
- 致谢75-76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76
本文关键词:外周大麻素1型受体抑制剂的筛选及减肥作用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9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