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驻高原睡眠障碍的效果和神经递质变化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丁苯酞治疗驻高原睡眠障碍的效果和神经递质变化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原地区 睡眠质量 神经递质 缺氧 焦虑 抑郁 匹兹堡睡眠 质量指数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多导睡眠图 脑电超慢涨落图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丁苯酞软胶囊(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NBP)对治疗迪庆军区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人睡眠障碍的效果,并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分析。 [方法] (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把驻迪庆某部队(平均海拔3700m)以连为单位依次编号,然后分别随机抽取其中的4个连队,共196人。 (2)对抽取的对象分别采用自制问卷(附表一)、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附表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附表三)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附表四)进行问卷调查;按自制问卷、PSQI、HAMD、HAMA量表调查结果及入组时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迪庆高原不伴焦虑、抑郁的睡眠障碍者(PSQI评分7且HAMA≤7且HAMD8)共36人,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分为高原睡眠障碍治疗组18例和高原睡眠障碍安慰剂组18例,治疗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安慰剂组口服丁苯酞模拟胶囊,两组均200mg/次,3/日,疗程为2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测,并在治疗2周后复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睡眠质量。 (3)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 PSG)监测的指标包括(总记录时间(分钟)、睡眠潜伏期(分钟)、觉醒次数、总觉醒时间(分钟)、总睡眠时间(分钟)、睡眠效率(%)、Ⅰ期(%)、Ⅱ期(%)、Ⅲ+Ⅳ期(%)、REM期(%)、睡眠转换次数、觉醒时平均Sa02、睡眠中最低Sa02、睡眠中最高Sa02、睡眠中平均Sa02);脑涨落图仪(Encphalofluctuograph, EFG)检测脑内神经递质的指标包括(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神经递质功率、递质相对功率、总功率、脑功能指数和熵值)。 (4)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入选两组患者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及HAMD、HAMA、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前高原睡眠障碍治疗组和高原睡眠障碍安慰剂组PSG客观睡眠指标比较,两组仅在睡眠转换次数指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PSG客观睡眠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按照治疗方案正规治疗14天后进行高原睡眠障碍治疗组和高原睡眠障碍安慰剂组PSG客观睡眠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睡眠潜伏期(分钟)、ⅢH+Ⅳ期(%)、觉醒时平均Sa02、睡眠中平均Sa02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PSG客观睡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治疗前进行高原睡眠障碍治疗组和高原睡眠障碍安慰剂组神经递质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神经递质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5)按照治疗方案正规治疗14天后治疗后进行高原睡眠障碍治疗组和高原睡眠障碍安慰剂组神经递质比较,结果显示高原睡眠治疗组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功率及总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6)试验全过程中总共有4例用药后发现不良事件,其中高原睡眠障碍安慰剂组的2例表现为腹泻和恶心,与治疗基本无关,高原睡眠障碍治疗组出现2例不良事件,表现为恶心和口干,判断为与用药可能有关,上述4例都未作特殊处理,但后随访均恢复良好,完成试验研究。 [结论] (1)丁苯酞软胶囊能改善高原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主要体现睡眠潜伏期(分钟)、Ⅲ+Ⅳ期(%)、觉醒时平均Sa02、睡眠中平均Sa02,提示了丁苯酞软胶囊对高原睡眠障碍是有治疗意义的,这为丁苯酞作为早期干预高原睡眠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2)丁苯酞软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睡眠障碍患者脑内的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功率。 (3)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高原睡眠障碍的的应用中无明显药物副作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高原地区 睡眠质量 神经递质 缺氧 焦虑 抑郁 匹兹堡睡眠 质量指数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多导睡眠图 脑电超慢涨落图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82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引言12-14
- 1. 研究对象14-16
- 2. 实验方法及监测指标16-19
- 3. 质量控制19-20
- 4. 统计分析20-21
- 5. 结果21-27
- 6. 讨论27-33
- 7. 全文结论33
- 8.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33-34
- 参考文献34-40
- 附表40-52
- 综述52-59
- References56-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英;封浩德;;神调液治疗中学生失眠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7年05期
2 张海明;杨之;刘建凯;刘生青;吴世政;苏小玲;齐伦;宋瑞芬;姜侠飞;刘宝章;;海拔高度对人体睡眠结构和神经机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3 许存和;王纯莹;赵秀丽;戴青湘;张红武;李军;许慧宁;杜欣柏;宋志强;韩国玲;刘桂兰;简冶拉;阿怀红;李平善;;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4 欧阳海燕;;中国职场人睡眠健康大调查 九成人睡眠不足 八成人睡眠亚健康[J];小康;2011年04期
5 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自主神经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发病中的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6 赛燕;田原;李云鹏;叶峰;王涛;刘辉;董兆君;;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7 汤毓华;张明园;;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8 汤毓华;张明园;;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9 刘阳云,孙正良,李正贤,江文,冯秀荣;睡眠障碍对战士记忆和训练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4年03期
10 王宏运;蒋伟;蔡斌林;胡耀文;;高原军人睡眠状况调查[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昆;迪庆高原军人睡眠障碍多导睡眠监测和神经递质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周会敏;老年痴呆睡眠呼吸紊乱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张宇;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的建立及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电生理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7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68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