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失重条件下硫氧还蛋白1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微丝骨架保护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模拟失重条件下硫氧还蛋白1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微丝骨架保护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拟失重 Trx 微丝骨架 氧化应激 氧化还原调节
【摘要】:目的研究回转模拟失重条件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微丝骨架的保护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Trx1入SH-SY5Y细胞,采用回转方法模拟失重,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分析细胞微丝骨架的形态和结构变化,采用DCF-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AMS修饰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丝骨架蛋白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状态;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球状肌动蛋白(global actin,G-actin)单体和纤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聚合体,Western blot方法鉴定F-actin及G-actin的水平。结果回转模拟失重引起SH-SY5Y细胞微丝骨架排列紊乱,呈弥散不规则分布,Trx1可以保护模拟失重环境导致的微丝骨架的紊乱;回转引起细胞内ROS升高达到对照组2.8倍,而过表达Trx1的细胞回转后ROS的产生仅为对照组的1.7倍;回转模拟失重导致细胞微丝骨架半胱氨酸残基被氧化,而Trx1可以部分阻止半胱氨酸残基氧化;回转模拟失重后SH-SY5Y细胞F-actin发生解聚,G-actin增加,Trx1能够部分对抗F-actin的解聚,维持F-actin/G-actin比率。结论 Trx1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抑制微丝骨架蛋白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对模拟失重状态下肌动蛋白的解聚与聚合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模拟失重 Trx 微丝骨架 氧化应激 氧化还原调节
【基金】:留学回国启动基金项目
【分类号】:R852.22
【正文快照】: 太空飞行或地面模拟失重均引起机体氧化程度增加,导致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严重影响航天员健康和安全高效工作。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重要的氧化还原酶,能还原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使得巯基和二硫化物之间相互转换[1-2],参与调控增殖、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江辉,李莹辉,聂捷琳,丁柏,张晓铀,黄增明,毕蕾;槲皮素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骨架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3年01期
2 熊江辉,李莹辉,聂捷琳;模拟微重力效应对心肌细胞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2年06期
3 毕蕾;曲丽娜;黄增明;王春艳;李琦;谭映军;李莹辉;;抛物线飞行对SH-SY5Y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J];生理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芬,李莹辉,戴钟铨,聂捷琳,熊江辉;回转模拟失重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4年02期
2 孙怡宁;商澎;梅其炳;;微重力引起骨丢失的细胞机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3 Parastoo Karimian;Gholamreza Kavoosi;Zahra Amirghofran;;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agetes minuta essential oil in activated macrophage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4年03期
4 王艳芝;李纾;;一氧化氮等气体信号分子与牙周疾病[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5 张爱君;;砷中毒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01期
6 姚宇华,严洪,熊江辉;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的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骨架的图像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6期
7 杨芬,李莹辉,马永洁,钟萍,宋锦萍,戴钟铨;回转模拟失重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ERK信号传导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S1期
8 李勇枝;;中医药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年03期
9 王春艳;谭映军;聂捷琳;于建茹;王红晖;白延强;李莹辉;;多坝式空间细胞培养室设计参数的微重力实验验证[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4期
10 戴钟铨,李莹辉,丁柏,张玉国,刘维全,刘們們;回转对COL1A1-EGFP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洪;姚宇华;熊江辉;;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分形的细胞骨架图像的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华;周期性牵张应力作用下大鼠成肌细胞形态改变力学响应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邝勇;缺氧早期心肌细胞微管损伤与线粒体损害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王建和;生物活性肽PA1b分布及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永春;模拟失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章烨;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周亮;Ataxin-3的抗氧化损伤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于杨;冬凌草甲素及水飞蓟宾诱导人表皮癌A431细胞死亡机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8 常惠;尾部悬吊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易感性升高的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杨立靖;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两种新型单体天然药物的分子靶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婷;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中GOLPH3介导高尔基体应激(GAS)的相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模拟微重力效应的单轴回转器转速设定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齐晶;模拟微重力效应对人骨肉瘤细胞中心体及BUB1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磊;三维回转模拟失重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张晓先;微重力对多头绒泡菌细胞周期、微丝及蛋白质组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翁宜敬;模拟微重力效应对果蝇发育及相关基因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孙倩倩;单细胞内氧化还原相关活性小分子的原位动态分析与细胞功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韦金池;水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OsGPX3和OsGPX4的分子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李小娟;Nrf2-ARE通路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乳化异氟醚后处理中作用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9 刘磊;香菇C_(91-3)发酵菌丝体蛋白分离纯化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振东;艰难梭菌毒素B诱导细胞产生的ROS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欧阳静萍,王雄,Muller S,Stoltz JF;当归对TNFα导致细胞骨架重排的逆转作用[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岳茗,张小铀,汪恭质,丁柏,曾育章,谭映军;模拟失重对培养心肌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3 刘元生,孙慧宽,邱能庸;吲哒帕胺、维拉帕米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张德良,李美芬,赵保路;乙酸乙酯抽提法在ESR检测一氧化氮自由基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1期
5 陈海龙;曲丽娜;李启德;毕蕾;黄增明;李莹辉;;模拟微重力效应下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氧化应激[J];生理学报;2009年02期
6 李莹辉,丁柏,汪恭质,岳茗,谭映;药物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慧华!710032西安市,钱蕴秋!710032西安市,暴军香!710032西安市,周晓东!710032西安市,朱永胜!710032西安市,张立藩!710032西安市;高频超声评价正常和模拟失重大鼠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年07期
2 孙标!710032西安,刘春!710032西安,倪鹤鹦!710032西安,程九华!710032西安,吴燕红!710032西安,张立藩!710032西安;模拟失重大鼠间断性站立或离心对抗骨骼肌萎缩的效果比较[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3 何杨举;短期模拟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4 杨玉华,高淳;失重或模拟失重对人体交感肾上腺活动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年03期
5 沈羡云,陈建和,孟京瑞;模拟失重时兔血液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1997年02期
6 李莹辉,丁柏,汪恭质,岳茗,谭映;药物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7 马进,张立藩,杨天德;模拟失重大鼠动脉平滑肌收缩反应性的变化[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8 贾铁利,张津丽,郑超,王哲;短期模拟失重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16期
9 马进,陈杰,丁兆平,,张立藩;模拟失重九十天对大鼠长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10 余志斌,张立藩;失重/模拟失重对心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福森;武惠斌;吴元亮;张红;;模拟失重条件下微生物的变化[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王宝珍;李勇枝;程张红;刘国印;辛冰牧;;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瘀”证的防治效果[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贾斌;郑琪;张卫菊;谢丽;骞爱荣;商澎;;亚磁场及中性悬浮模拟失重对MLO-Y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军辉;马进;张作明;谢满江;;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脑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差异性改变[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熊江辉;李莹辉;杨唐斌;聂捷琳;张德良;赵保路;;一氧化氮对模拟失重下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张舒;张勇;王冰;吴兴裕;;模拟失重环境下BMP-2对成骨细胞诱导作用变化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刘成林;李瑞先;;悬吊模拟失重对大白鼠骨成分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8 张晓铀;丁柏;聂捷琳;;药物对模拟失重环境下成骨细胞的防护效应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张立藩;;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股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与动脉收缩蛋白相关[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张立藩;;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股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与动脉收缩蛋白相关[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刘伯明;漫步太空 为国争光[N];黑龙江日报;2008年
2 杭仁;在模拟失重中“适应”太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张年华;三方面探寻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驻法国记者 毛文波;悬浮在空中的手术台[N];科技日报;2006年
5 吉星邋本报记者 赵宇清;为太空行走提供逼真环境[N];黑龙江日报;2008年
6 韩文强;吴一福;失重致立位耐力下降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赵波;揭秘太空超人训练营[N];中国国防报;2008年
8 本报驻巴黎记者 宋斌;法国完成首例“太空外科手术”[N];光明日报;2006年
9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教授 陈宝元邋刘道安 整理;间歇低氧危害更大[N];健康报;2007年
10 记者 廉丹;中外媒体探访北京航天城[N];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菲;回转模拟失重对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章烨;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暴军香;模拟失重大鼠血管、心肌与肾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张林;模拟失重加辐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和太空燮理汤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邹琳;模拟失重所致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谢满江;平滑肌离子通道机制在模拟失重致血管适应性变化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马彬云;拟南芥V型ATP酶B亚基参与细胞微丝骨架动态装配的生理生化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乐宁;模拟失重下脑血管的适应性变化及间断性重力作用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孟庆军;模拟失重下血管分化性改变的局部调节机制—L-RAS与收缩蛋白[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李静;模拟失重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异常和红花甙修复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三维回转模拟失重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熊丽林;微囊藻毒素-LR的毒性和毒作用机制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章清;叶黄素对糖尿病氧化应激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4 贺必梅;全麻中头针镇痛效应及对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彭斌;CO_2气腹对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尹冬华;辛伐他汀对apoE~(-/-)小鼠早期氧化应激及微膜蛋白-1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赵芳;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清MDA、SOD、GSH-Px水平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8 于洁;氧化应激在腹膜纤维化模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普罗布考的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陈明艳;Leptin对HUVECs的氧化应激和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周素方;六味地黄丸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885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88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