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电针刺激对人体4d头低位卧床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7 19:31

  本文关键词:电针刺激对人体4d头低位卧床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头低位卧床 电针 立位耐力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内关穴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抗模拟失重所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防护作用。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仅进行4 d头低位卧床,电针组则在卧床期间给予双侧"内关穴"电针刺激,30 min/d,连续4 d。卧床前后进行立位耐力、心脏功能、心率变异性以及血液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浓度测定。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心脏收缩功能及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卧床后LF/HF以及血液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浓度显著增高(P0.05),立位耐力呈下降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卧床前后心脏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功能降低,立位耐力下降。电针刺激"内关穴"可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液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释放,进而有效维持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脏功能以及立位耐力。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 航空航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 电针 立位耐力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内关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1682) 军队青年培育项目(13QNP123)
【分类号】:R856.2
【正文快照】: 在航天飞行中,失重环境可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功能的显著变化。其中,失重所致航天员心血管功能改变是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的主要原因[1-4]。目前应用的对抗措施如运动锻炼、下体负压、企鹅服、水盐补充、药物等,对抗效果相对有限[5]。已有研究表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长斌;张玉;高原;吴燕红;王永春;姚永杰;孙喜庆;;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4d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超;孙喜庆;姚永杰;张舒;耿捷;高原;杜挺媛;;三周间断性短臂离心机+Gz暴露和运动负荷对人体心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2期

2 朱超;孙喜庆;姚永杰;张舒;王永春;王雷;任虎君;;间断性短臂离心机+Gz暴露联合运动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3期

3 张毅;杨长斌;高原;张舒;刘新宇;王永春;孙喜庆;;SAC-Ⅲ短臂离心机的研制与应用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2期

4 韩刚;张兆洋;孙喜庆;张舒;王庆伟;杨长斌;石菲;曹新生;高原;赵疆东;王永春;;失重或模拟失重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5 高放;程九华;白云刚;Marco Boscolo;黄晓峰;张向;张立藩;;模拟失重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力学特性与重塑变化及重力性对抗措施的防护效果(英文)[J];生理学报;2012年02期

6 孙喜庆;张舒;耿捷;王永春;;对长期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医学防护问题的思考[J];载人航天;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放;模拟失重致大动脉血管的重塑与局部RAS变化以及-G_X重力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崔艳;失重对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孙志芳;逆灸对力竭大鼠Ghrelin的影响及能量代谢相关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霍婷婷;减少全麻药副作用的两种策略区域阻滞和针麻的并发症调查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超;短臂离心机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林乐健;模拟失重对大鼠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重塑作用以及-Gx重力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张玉;短臂离心机的应用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蔡越;模拟失重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5 周恒;STAT3分子的磷酸化及其调控机制在电针预处理脑保护效应中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超;孙喜庆;姚永杰;张舒;王永春;王雷;任虎君;;间断性短臂离心机+Gz暴露联合运动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求鲁,孟京瑞,沈羡云,汪德生,董颀;模拟失重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2 孙喜庆,姚永杰,杨长斌,冯岱雅,蒋昌林,梁文彬;21d头低位卧床期间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3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4 谈诚;曹毅;张丽芬;袁敏;王惠娟;牛东滨;赵琦;李志利;陈文娟;杨鸿慧;王林杰;李莹辉;白延强;;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立位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5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乔宗林,姜世忠;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2期

6 郑军,张立藩,魏金河,王兴邦;卧床中及卧床后头高位倾斜时心率及血压变异谱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6年04期

7 张静雪,王承珉,谢俊水,张宝兰,闫晓霞,单毅;低氧、气功对抗卧床模拟失重和卧床后立位耐力的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年01期

8 姜世忠,蒋昌林,李建军,孙喜庆,吴兴裕,乔宗林;加压套带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生理影响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8年03期

9 汪德生,向求鲁,沈羡云,孟京瑞,董颀;头低位卧床7d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2期

10 王守岩,张立藩,王兴邦,程九华;心率/血压变异性与压力反射敏感度的年龄依赖性[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锦学;张宝兰;彭远开;张华;刘钢;;7天—6头低位卧床对急性缺氧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褚茂平;吴蓉洲;陈其;项如莲;;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隋敏生;王良玉;张钰;;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克强;刘雪红;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志辉;宋治远;庄国强;孙玉锦;史光鉴;;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钟杭美;罗昭林;刘春燕;刘莉;耿召华;祝善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马延峰;郭治彬;赵勇;刘睦胜;;小檗胺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莉;谢晋湘;刘力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10 王一尘;杨明珍;;心血管神经源性晕厥的心率变异性特点[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阳活血法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作用明显[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贡小兵;老年人如何自测心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占肆土 作者单位:江西总队医院;强化基层党支部凝聚兵心功能[N];人民武警;2004年

4 尹明;6分钟步行试验的秘密[N];健康报;2006年

5 赵平阳;自由基堆积加剧心功能恶化[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陶子安;步行六分钟测试心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7 连雪;冠心病养好亦延年[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刘涵;针灸改善心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徐济民;治疗心跳过快的药物[N];家庭医生报;2006年

10 通讯员刘宁春 记者杨丽佳;一基因有抵抗心梗后心室重构“潜质”[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电针对+Gz所致人体意识丧失防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霍则军;百会、足三里的长期电针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袁明;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王继江;心迷走节前神经元氨基酸能传入的相互影响及P物质和开胃素的调制[D];复旦大学;2007年

5 田淑君;电针对去卵巢大鼠脑认知功能影响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王秀女;电针刺激合并中药制剂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之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许娟娟;电针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建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单怡;κ阿片受体在复苏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李程;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与模型仿真[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艳琴;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及稳定期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黄子秉;心肌病变部位对心率变异性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3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翟福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KLOTHO基因多态性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钟意娟;焦虑症患者心理障碍特征用其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侯晓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刘晓芳;麻醉期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8 何勤;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的比较及腹式呼吸训练对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马群;不同程度运动性心理疲劳心率变异性与脑电图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10 任虎君;60天头低位卧床期间振动和中药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1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931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