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性肌萎缩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7:07
本文关键词:失重性肌萎缩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骨骼肌 肌萎缩 介电特性 Cole-Cole数学模型
【摘要】: 通过交流阻抗测量技术获取细胞介电特性的方法即为细胞介电研究方法,本文在40Hz-110MHz频率范围内,使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正常及失重性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的肌纤维与电场呈平行方向的介电谱。 以下为主要研究内容: 1.在40Hz-110MHz频率范围内,测量了正常及失重性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介电谱。 2.通过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失因子频谱、介电损耗角正切频谱等图谱的综合分析,建立大鼠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的数据特征。 3.利用Cole-Cole数学公式,通过非线性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的方法,创建了大鼠骨骼肌细胞的数学模型。 4.对正常及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的介电响应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响应具有频率依存关系: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电导率随频率的增加而上升; 2.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响应满足Cole-Cole数学模型; 3.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响应较正常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响应有所改变: 1)在低频段:肌萎缩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常数降低(εL)、电导率略有增加(κL),在高频段:介电常数略增加(εh)、电导率降低(κh); 2)肌萎缩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增量(Δε=εL-εh)和电导率增量(Δκ=κh-κL)皆较正常骨骼肌降低,即失重性肌萎缩骨骼肌细胞的绝缘性和导电性皆降低; 3)肌萎缩骨骼肌细胞的介电损耗(Δε”)和损耗角正切(Δtgδ)皆低于正常骨骼肌细胞; 4)肌萎缩与正常大鼠骨骼肌比较,第一特征频率(fC1)减小,第二特征频率(fC2)增加。此外,无论正常还是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的第一和第二特征频率均与蛙骨骼肌的存在差异。 我们对正常及失重性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被动电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的表现,完成了数学仿真参数的建立,为肌肉萎缩的临床诊断和研制开发新的诊疗仪器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骨骼肌 肌萎缩 介电特性 Cole-Cole数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佳木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8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3
- 文献综述13-17
- 材料与方法17-19
- 结果19-30
- 讨论30-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 英文缩写38-39
- 已发表论文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宗友;介电谱分析技术在漆包线生产中的应用[J];电线电缆;2003年01期
2 周继斌,樊小力,吴苏娣,许临平;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重和形态结构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1999年02期
3 杨威,樊小力,宋新爱;100Hz振动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4 孙亚志,黄丽昀,张谦,杨光华,张敏;中长期模拟失重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6年03期
5 马青,侯晓荣,王立洪,渡边牧夫,洲崎敏伸;蛙骨骼肌细胞的被动电特性[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2期
6 崔湘屏,王淑秋,马青;人红细胞对10kHz- 100MHz电磁场的介电响应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年04期
7 侯曼,刘静民,侯少华;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体成分的研究进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林新,董秀珍,付峰,张国鹏;生物组织阻抗频谱在体测量方法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05期
9 唐敏;生物阻抗测量原理与测量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年02期
10 马青,渡边牧夫,洲崎敏伸;骨骼肌介电行为的理论模型仿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989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9890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