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及LW-AFC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5:33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起病隐袭,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兴奋性毒性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作为囊泡谷氨酸填充的决定因素,使得VGLUTs在AD的兴奋性毒性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SAMP8小鼠是研究散发型AD发病机制的一个良好模型。已有研究表明,SAMP8小鼠脑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发生异常,包括氨基酸能和单胺能神经系统。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LW-AFC可减少遗传相关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的含量,减轻神经元的丢失,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并能够改善老化相关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其是否是通过调节AD模型小鼠脑中的谷氨酸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发挥作用却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LW-AFC能否引起SAMP8小鼠主管学习记忆的关键脑区-海马中Glu等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研究LW-AFC对SAM 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的异常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观察LW-AFC对谷氨酸能系统中的突触后受体、突触间隙Glu的清除、Glu的再合成以及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的影响,来研究LW-AFC调节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具体机制。本研究以SAMP8小鼠为AD模型,SAMR1小鼠为对照,首先通过微透析联合HPLC-ECD方法,检测海马组织间液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其随昼夜及增龄的动态变化,以观察SAM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异常;其次,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中突触前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及降解其的酶、突触后NMDA和AMPA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再合成Glu的GS和Glutaminase以及转运Gln的SN1和SAT1的表达,以研究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机制;最后,通过观察LW-AFC对SAMP8脑中Glu含量的影响,研究LW-AFC对其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调节作用,并通过观察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各个环节,揭示LW-AFC调节AD动物模型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进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一、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观察研究1.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兴奋性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微透析联合HPLC-电化学方法检测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神经递质含量,结果表明,SAMR1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含量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老年前期(3和9月龄)Glu的含量白天高、晚上低,老年期(12到18月龄)的昼夜节律则与老年前期相反。与SAMR1相比,SAMP8的Glu含量昼夜节律则发生紊乱,表现为3月龄Glu含量在晚上低,6、12、15月龄则在晚上高,9和18月龄小鼠无昼夜节律变化。Glu含量昼夜节律的AUC表明,SAMR1和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lu含量均随增龄呈年龄依赖性降低,而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3和9月龄SAMP8小鼠Glu含量降低,而12月龄则升高。另外,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中Ser、Gln和ASP含量的昼夜节律也发生紊乱,且与同月龄SAMR1相比,多个月龄SAMP8小鼠Ser和ASP含量出现降低,而Gln含量则在6、9、15月龄SAMP8小鼠中含量升高,18月龄时降低。这些结果表明,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出现异常。2.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对于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和Gly在海马组织间液中的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AMR1小鼠的GABA含量在成年期白天高、晚上低,老年时白天低、晚上高,然而Gly含量仅在3月龄时表现为白天高、晚上低,此后则呈现GABA老年期的昼夜节律。SAMP8小鼠GABA和Gly含量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GABA和Gly含量昼夜节律的AUC表明,SAMR1和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ABA和Gly含量均随增龄而降低,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6、15月龄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ABA含量降低,6、9、12月龄Gly含量均升高而15月龄则降低。3.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对于海马组织间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的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AMR1小鼠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在老年前期晚上升高,在老年期晚上降低,而SAMP8小鼠中这些递质含量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多表现为晚上降低。对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总含量,SAMR1和SAMP8均在6月龄时达到最高后随增龄依赖性降低,与同月龄SAMR1相比,SAMP8的5-HIAA含量均升高,NE含量仅在3到9月龄升高。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兴奋性神经递质Gln、Ser、ASP的含量、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与Glu的含量、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均与Glu具有正相关关系,提示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脑中Glu的异常除了Glu能系统自身异常原因外,其他系统也对其具有协同作用。二、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机制研究为了研究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机制,我们检测了海马中突触前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及降解其的酶、突触后NMDA和AMPA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再合成Glu的GS和Glutaminase以及转运Gln的SN1和SAT1的表达,结果如下:VGLUT1和VGLUT2的蛋白表达在9和12月龄SAMR1小鼠海马增加,随后降低,而在SAMP8中随增龄表达下降,且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VGLUT1的表达均下调,而VGLUT2在12月龄后均显著下调。Calpain和Caspase3是降解VGLUTs的酶,检测结果表明,SAMP8小鼠海马中Calpain蛋白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Caspase3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该结果说明,SAMP8脑中VGLUTs表达降低,而Caspase3的增加是其可能的原因。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海马中NMDAR1、NMDAR2A、NMDAR2B、NMDAR2C、NMDAR2D蛋白的表达均降低,AMPA2蛋白的表达升高,AMPA1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说明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突触后受体减少了。SAMP8小鼠海马中EAAT1和EAAT2蛋白表达降低,EAAT3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该结果说明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了。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海马中SN1、谷氨酰胺酶和GS蛋白表达降低,SAT1蛋白的表达升高,说明Glu的再合成减少了。以上结果提示,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中Glu含量上升可能是由于突触后受体和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引起的,而突触前囊泡膜上VGLUTs减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Caspase3的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Glu再合成减少引起的反馈造成的。三、LW-AFC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调节作用研究灌胃给予7月龄雄性SAMP8小鼠LW-AFC(1.6g/kg)198天,可使SAMP8小鼠海马中VGLUT1和Calpain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可使突触后受体NMDANR 1、NMDANR2A、NMDANR2B、NMDANR2C、NMDANR2D以及AMPA1、AMPA2的蛋白表达上调,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2蛋白表达升高,也可使谷氨酰胺酶、SN1和SAT1蛋白表达增多。该结果说明,LW-AFC对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的异常具有调节作用。选择含有LW-AFC中主要入脑成分的活性部位LWD-b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灌胃给予SAMP8小鼠LWD-b(0.216g/kg)可增加SAMP8小鼠海马中VGLUT1和VGLUT2蛋白的表达,减少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下调EAAT1和EAAT2蛋白的表达,上调NMDANR1的蛋白表达。通过以上研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AD模型小鼠SAM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Glu、Ser、Gln和ASP含量昼夜节律紊乱,Glu含量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异常对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可能与Glu具有协同作用。(2)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机制一方面在于突触后受体和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引起海马组织间液中Glu含量上升,另一方面在于Caspase3的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引起的反馈所造成突触前囊泡膜上VGLUTs减少。(3)LW-AFC对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的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可通过增加突触囊泡膜上VGLUT1、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突触后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以及使Glu再合成相关的分子表达增多来实现。
【图文】: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及LW-AFC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


SAM小鼠海马中氨基酸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与VGLUTs蛋白表达的相关性Pearsoncorrelationanalyze

小鼠,海马,突触间隙


图 3-4 SAM 小鼠海马中 NMDA 和 AMPA 蛋白的表达*P<0.05,**P<0.01,vs SAMR1,mean±SEM,n=5-6,t-test。.2.3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的表达以雄性 SAMR1 和 SAMP8 小鼠为研究对象,,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其取总蛋白,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图 3-5),与 SAMR1 小鼠AMP8 小鼠海马中 EAAT1 和 EAAT2 蛋白的表达降低,EAAT3 蛋白的著性变化,SAMP8 小鼠 SN1 蛋白的表达降低,SAT1 蛋白的表达升高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君梅;谷氨酸受体和痛[J];神经科学;1994年01期

2 邓孔昭;;谷氨酸毒性的多种机制[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3 俞海国;谷氨酸受体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4 刘智敏,陈俊杰,杨绍华;谷氨酸受体分子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机理[J];生物多样性;1999年01期

5 杜亚松;禹顺英;刘漪;汪栋祥;钱依萍;张野;江三多;;谷氨酸受体6基因多态与孤独症的关联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6期

6 陈西平,王成斌;软骨藻酸和谷氨酸受体[J];卫生研究;2000年04期

7 潘雨晴;冯雍;李晓婷;王保捷;;谷氨酸受体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8 石晓蕾;王琦;;谷氨酸受体系统与肝性脑病[J];医学综述;2006年03期

9 高尚,金晓杰;听觉中枢重组与谷氨酸受体的关系[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10 刘晓梅;孙伟;李小翠;孙亚峰;汤仁仙;裴冬生;张光毅;;谷氨酸受体-6在海人藻酸致痫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自强;;外周谷氨酸受体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黄晓婷;冯丹丹;刘伟;彭湘萍;李杨;黄艳红;汉建忠;罗自强;;小鼠胰腺及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谷氨酸受体的表达[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3 李春杰;赵航;盛婧雪;盛军;施维;;普洱因子抑制癫痫疾病发生及调控谷氨酸受体的分子模型机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芳;;谷氨酸受体膜稳态及其调节在抑郁症中的作用[A];浙江省药理学高峰论坛暨浙江省药理学会、浙江省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摘要集[C];2017年

5 宋智琦;;谷氨酸受体通路对恶黑细胞树突形态及其细胞骨架蛋白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曾燕;施静;;神经细胞激活控制成纤维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张秀兰;张梅;胡慧玲;Claire H.Mitchell;葛坚;;嘌呤受体P2X7激活谷氨酸受体NMDA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亚军;刘进;喻田;;氯胺酮对大鼠丘脑VPM核及S1区神经元谷氨酸受体的作用[A];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董其平;柴真;;谷氨酸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活动的影响[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林元相;黄锦聪;康德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谷氨酸受体及γ-氨基丁酸受体的表达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白毅;ASICs是介导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分子[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编译 牛梦笛;植物也能思考吗[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谷玮玮;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I区GLT-1结合特性、谷氨酸摄取及谷氨酸浓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朱雅妮;谷氨酸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闫桂刚;慢性高眼压对大鼠视网膜谷氨酸代谢改变的实验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张伯玉;精神分裂症与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代谢通路中酶基因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李巍;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介导AMPA受体兴奋性毒性效应[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孙安;帕金森病的前庭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罗芬兰;工频磁场暴露对大鼠内嗅皮层钙信号和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悦凡;脑出血后的红细胞溶解清除与谷氨酸毒性中RNF146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9 刘蓓;蛋白激酶C对焦虑样行为小鼠前边缘皮层突触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荣;谷氨酸囊泡转运体在卵巢癌癌痛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静;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及LW-AFC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年

3 达明莲;谷氨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4 郭依侠;Tourette综合征患儿GRIN3B基因突变筛查[D];青岛大学;2018年

5 王维;小鼠社会挫败模型前额叶中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6 刘睿婷;小脑性共济失调症患者谷氨酸受体δ2基因突变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阎娜;谷氨酸受体阻滞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8 陈逊;天麻素干预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后相关脑区谷氨酸受体、转运体的表达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9 刘晨旭;Ferrostatin-1保护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Ferroptosis机制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宋琦琳;PTSD大鼠模型不同脑区谷氨酸受体的表达变化[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0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590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