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紫草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HMGB1的影响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5:24
【摘要】:目的:研究紫草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性介质、凋亡基因的表达及大体形态的影响,探讨紫草素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为探索缺血再灌注损伤新的治疗理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南华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50-370g/只,饲养期间自由进食。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组(A)10只,术前7天每天尾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实验动物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假实验组(B):术前7天每天尾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实验分离股动脉,不予以动脉夹夹毕。对照组(C):术前7天每天尾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实验分离股动脉,动脉夹夹毕股动脉,4小时后松动脉夹行血液灌注。实验组(D):术前7天每天尾静脉滴注紫草素(10g/kg),溶剂共100ml,实验分离股动脉,动脉夹夹毕股动脉,4小时后松动脉夹行血液灌注。常规饲养适应后,四组术前禁饮禁食6小时。20%乌拉坦0.07ml/10g腹腔内注射麻醉。取右下腹正中切口,按实验分组内容行分离股动脉,同号动脉夹选择性夹闭股动脉,松动脉夹共恢复血流灌注24小时等实验操作,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尾静脉取血,检测造模成功后0min-24H时IL-1、IL-6、TNF-α、HMGB1、ICAM-1等介质指标。4组大鼠分别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解剖,取实验侧腓肠肌肌肉标本半定量检测Bcl-2-m RNA和Bax-m RNA转录水平,腓肠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大体形态学及细胞变化。以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炎性介质结果:A、B两组炎性介质水平基本维持正常稳定状态,C组HMGB1、ICAM-1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较其他组均高(P0.05),D组血清HMGBl、ICAM-1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等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5)。2.RT-PCR结果:A、B两组骨骼肌Bcl-2基因表达明显强于Bax,Bcl-2/Bax的比值降低,(A与B组比较,P0.05);C组再灌注后Bcl-2基因表达降低、Bax基因表达进一步增高,Bcl-2/Bax的比值进一步降低,(C组与A组,C组与B组比,P0.01)。用紫草素预处理后,Bcl-2基因表达较C组增高、Bax基因表达较C组下降,Bcl-2/Bax的比值大于C组(D组与C组比,P0.05)3.HE染色光镜结果:A:骨骼肌肌纤维规则排列,肌细胞未见明显变性、水肿、断裂;周围组织间质无明显红细胞渗出及炎细胞浸润。B:骨骼肌肌纤维规则排列,肌细胞未见明显变性、水肿、断裂;周围组织间质无明显红细胞渗出及炎细胞浸润。C:骨骼肌肌纤维变性水肿、断裂,部分肌细胞溶解,肌细胞破坏严重,未见明显肌细胞结构,断裂溶解肌纤维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D:骨骼肌肌纤维排列欠规则,仍可见水肿变性,但未见断裂溶解,肌细胞明显肿胀,肌纤维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渗出不明显,但仍可部分聚集于损伤血管区域。结论:1.紫草素预处理后可通过下调HMGB1、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四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紫草素预处理后可通过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和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来降低凋亡的发生,减轻四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图文】:

电泳图,bax基因,电泳,基因


6.3 肢体缺血应用紫草素预处理后, D 组 Bcl-2 基因 mRNA 表达比 A 组降低(P<0. 05),,而 D 组 Bax 基因 mRNA 表达明显增强(P<0.05);6.4 肢体缺血应用紫草素预处理后,D 组 Bcl-2 基因 mRNA 较 C 组表达增高(P<0. 05),Bax 基因 mRNA 表达较 C 组开始降低(P<0. 05),表 6. Bcl-2、Bax、β-actin 基因 RT-PCR 产物电泳条带光强度值 值项目 A 组 B 组 C 组 D 组Bcl-2/β-actin 1.7828±0.0532 1.6932±0.1325 0.9132±0.0774 1.5283±0.0538Bax/β-actin 1.1325±0.0512 1.0998±0.0653 2.4958±0.1938 1.9866±0.0532Bcl-2/Bax 1.6019±0.0109 1.5932±0.0309 0.3978±0.0092 0.8672±0.0101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小建;陶熔;;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兔脊髓损伤后炎性介质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13期

2 邱振宇;周盾;;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1期

3 周君琳;黄欣莉;常君英;刘清和;田庆显;杜心如;;一氧化碳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患者血清所致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核因子κB 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5期

4 彭昕;董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年04期

5 谭塔林;王红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J];医学综述;2006年01期

6 唐旭东,姜建青,刘宝玉,周凯,丁盛,李丽,张富英,刘小燕;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多层次的心肌保护[J];四川医学;2004年02期

7 李宏;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现状[J];西藏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8 康舟军,梅冰,杨瑞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机制探讨[J];上海医学;2002年12期

9 顾玉东;血管痉挛与栓塞的诊治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2617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17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