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益气活血组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对VEGF、bFGF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0 11:13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益气活血组方组。运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素-1(ET-1)的浓度,以及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MVC)和微血管密度(MVD)、VEGF和b FGF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b FGF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假手术比较,各组大鼠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各组ET-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MVC、MVD增高,VEGF、b FGF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和益气活血组方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较前明显减轻,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MVC、MVD明显增高,VEGF、b F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1);与芪参益气滴丸组比较,益气活血组方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较前改善,ET-1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MVC、MVD增高,VEGF、b FGF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组方能明显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一方面与其能够降低血清中ET-1浓度,提高NO浓度,从而保护血管内皮有关;另一方面上调心肌VEGF和b FGF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
【图文】:

心电图,大鼠,心电图,电图


连接并记录心电图,气管插管处接呼吸机,暴露胸腔,,撕开心包膜,用6/0眼科无创缝合线在左心耳根部1-2mm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见图1。心电图上可观察到QRS波群增高增宽,ST段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见图2。图 1 大鼠 AMI 模型冠脉结扎前心电图 冠脉结扎后心电图图2 大鼠造模前后心电图比较

HE染色法,形态学比较,组织病理,益气活血


大鼠 HE 染色病理观察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组织无明显病理形态改变,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变性、坏死,心肌肌束排列不整齐;芪参益气滴丸组心肌度较模型组减轻;益气活血组方组肌束排列较整齐,炎性,无明显细胞肿胀;其结果说明益气活血组方组大鼠正常有较多新生微血管形成,从而改善缺血心肌组织。结果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昌;;参麦联合黄芪治疗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BN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35期

2 向本旭;刘婷婷;孙芳玲;艾厚喜;王文;;VEGF相关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年12期

3 宋汝汝;郭志华;吴钟琴;邓育兵;;心痛泰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清ET-1、NO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5年12期

4 付卫云;刘暖;杨雷;徐国昌;叶松山;;红景天苷促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年05期

5 刘暖;杨雷;毛秉豫;徐国昌;叶松山;;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19期

6 刘暖;杨雷;毛秉豫;徐国昌;叶松山;;丹参提取物促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08期

7 姚静;戴国华;刘宁;宋宪波;马培泽;;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07期

8 姜丽红;吴成哲;;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9 王建忠;付文杰;;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01期

10 戴海安;吴斌;耿萍;杨宇玲;;冠心病的中医病名琐谈[J];新疆中医药;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宇;糖尿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佶;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证候分布变化及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2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22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