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钩吻素子抗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脑内机制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4 11:05
【摘要】:目的: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上,观察钩吻素子(koumine,KM)抗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及其特点,为KM可能用于防治DNP提供实验依据;进而探讨KM抗DNP作用与脑组织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甾体别孕烯醇酮水平的关系,初步分析KM抗DNP作用的脑内可能机制,以期为KM防治DNP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并有助于深化理解DNP发生的中枢机制。方法:⑴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诱导DNP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模型鼠KM处理组(KM-0.28mg/kg、KM-1.4mg/kg、KM-7.0mg/kg)和阳性对照组(加巴喷丁组100 mg/kg);建模成功后第22天开始灌胃给药,1天1次,连续8天,以机械痛阈为指标,观察KM对DNP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特点。⑵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大鼠灌注固定,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星形胶质细胞特征性标记物(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阳性反应情况;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大鼠取脑,分离出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蛋白质分子印迹法测定GFAP的水平。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促炎细胞因子TNF-a与IL-1β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神经甾体别孕烯醇酮的水平。结果:⑴KM可显著提高模型鼠机械痛阈,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停药后,效应仍可维持80 h以上,提示灌胃给予KM具有显著抗DNP效应。⑵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较对照组其GFAP荧光光密度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较大,呈激活型;模型鼠经KM处理后其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GFAP荧光光密度减弱、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趋向静止型。蛋白分子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其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GFAP水平上升;KM可显著对抗模型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GFAP水平上升。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其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TNF-a与IL-1β水平均升高;KM可显著拮抗DNP样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TNF-a与IL-1β水平升高。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别孕烯醇酮水平较对照组未有显著变化,而KM可显著上调模型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的别孕烯醇酮水平。结论:1.灌胃给予钩吻素子具有显著的抗DNP作用。2.钩吻素子抗DNP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模型鼠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a和IL-1β水平、提高别孕烯醇酮水平有关。
【图文】:

切面图,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冠状


图 1 大鼠前额叶皮质与杏仁核取材位置(冠状切面)Brain sites from where the tissue samples were extractertex (A) and the amygdale tissue (B). The numbers refer base on Charles Watson and George Paxinos, 2007.取:每 100 mg 组织加入含 PMSF 的 RIPA 裂解液 1 ml,,下 13000 rpm 离心 30 min,取上清液,-80 ℃保存待测 试剂盒和所需试剂及待测样品需放室温复温后开始测定液和洗涤缓冲液。 测定前额叶皮质、杏仁核 TNF-α水平准溶液:取400 μl样品稀释液加入标准品粉末中配成100。取100 μl标准品母液,加400 μl样品稀释液配成溶度为μl 加 400 μl 样品稀释液逐个倍比稀释,获得系列标准溶

链脲佐菌素,痛敏,大鼠


KM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NP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其林,蔡文琴,张可成;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年02期

2 项红兵,田玉科;星形胶质细胞与疼痛敏化调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9期

3 刘慧,王小军,胡荣,杨忠,蔡文琴;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4 张敬军;;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7期

5 陈彬;刘宽;王伟;;成年大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表达的差异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年05期

6 沈维高;何欣;王振江;;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英国科学家确定星形胶质细胞新功能[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7期

8 靳哲;赵忠新;;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2年01期

9 李军杰,张致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解旭东,田国红;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莹;赵珠峰;朱长庚;;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复发中的作用[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唐爱辉;王同飞;王世强;;星形胶质细胞钙活动:脑细胞网络中的第二兴奋系统?[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池美珠;陈超;钱燕;李剑敏;吴步猛;;产前重复激素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发育的影响[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魏尔清;;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云;王鲜忠;王剑;谌剑波;范光丽;张家骅;;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玉武;程晓娟;;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水肿的形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董其平;柴真;;谷氨酸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活动的影响[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曾俊;李康生;;柯萨奇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鲍欢;徐晓云;顾晓波;徐霞红;胡晖;;缺氧后水通道蛋白4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加祥;白云;宋敏;王艳艳;杨晓亚;;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免疫分子维持大脑免疫稳态[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星形胶质细胞由“天使”变“魔鬼”原因找到[N];健康报;2012年

2 记者 刘海英;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呼吸强度[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4 汪敏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有两种新功能[N];解放日报;2003年

5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记者 谢培;发怒表现男女有别,原来是“杏仁核”有差异[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记者 陈青 通讯员 孙国根;药物复吸与脑区杏仁核有关[N];文汇报;2011年

8 冯卫东;早一点关注你淘气的孩子[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奇 云;解读大鼠基因有助人类攻克疑难病症[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招;离子通道TRPM7调节细胞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黄维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俊华;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ATP促进丘脑中的突触删除[D];浙江大学;2015年

4 邓雅婷;龙胆苦苷镇痛与抗抑郁的中枢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新;星形胶质细胞NDRG2在七氟烷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钟志宏;亚铁离子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香芹酚在实验性脑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洪洋;孕酮对Aβ所致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凌云志;帕瑞昔布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徐进;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AQP4内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唐文红;NDRG2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火树;钩吻素子抗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脑内机制的初步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2 黄庚娣;杏仁核不同神经元集群在大鼠PTSD样行为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3 龚佩佩;磷酸化MSK1在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D];南通大学;2013年

4 何洁玉;糖皮质激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nRH的调控机制[D];西南大学;2015年

5 张丽丽;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线粒体凋亡与自噬的关系[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燕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ApoE~(-/-)小鼠脑血管、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损伤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7 米鹏霞;P物质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杨志奇;小鼠皮层内移植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重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陈雅南;敲除星形胶质细胞的dicer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马辉;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8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38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