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葫芦茶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20:01
【摘要】:葫芦茶苷是从植物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 Linn.)分离、提纯出来的,全称为3,5-二羟基苯基-6-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它是一种苯丙素苷的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葫芦茶苷具有降血糖及抗肝炎等生物活性,但对其在动物和人的体内研究,尤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仍为空白。本课题首先从植物葫芦茶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出葫芦茶苷,然后将其用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建立专属、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用于测定大鼠血浆的葫芦茶苷原形及其主要代谢物,考察组织中葫芦茶苷的分布情况,以获得葫芦茶苷在SD大鼠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为中草药葫芦茶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建立了适用于检测SD大鼠血浆中的葫芦茶苷的LC-MS/MS法。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化模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的离子对m/z433.3→m/z125.2(葫芦茶苷)和m/z301.1→m/z151.0(内标,槲皮素)。液相条件:色谱柱为 SynergiTM Fusion-RP 80A C18(4 μm,2.10 mm i.d × 50 mm,美国Phenomenex公司);柱温为40℃;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甲醇(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经方法学验证,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葫芦茶苷及内标槲皮素的测定;葫芦茶苷在血浆中浓度范围1~2000 ng/mL内,线性良好(r0.99);定量下限为1 ng/mL。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等良好,满足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的要求。对SD大鼠灌胃给药和静脉给药后血浆中葫芦茶苷进行检测,应用DAS3.2.8软件处理,药动学结果显示:单次灌胃给葫芦茶苷25mg/kg 后,血浆中葫芦茶苷 t1/2z为(2.51±2.21)h,Tmax 为(0.25±0.08)h,Cmax 为(6.01±2.15)ng/mL;单次静脉给药5 mg/kg后,血浆中葫芦茶苷的t1/2z为(1.27±1.19)h,Tmax 为 0.08h,Cmax 为(109.77±4.29)ng/mL。然后建立测定组织中葫芦茶苷浓度的LC-MS/MS法: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骨骼肌、体脂和睾丸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线性范围浓度为5~2000ng/mL(r0.99);定量下限均为5 ng/mL;肝与肾组织的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静脉给药(5 mg/kg)后组织测定数据表明,葫芦茶苷主要分布在肾、心、脾、肺、肝、小肠和骨骼肌,给药2 h后点各组织未检出葫芦茶苷。最后建立用于测定血浆中葫芦茶苷代谢物对羟基桂皮酸的LC-MS/MS法:对羟基桂皮在血浆中浓度范围10~2000 ng/mL内,线性良好(r0.99);定量下限10 ng/mL;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本定量分析要求。应用DAS3.2.8对血浆中对羟基桂皮酸浓度进行处理,得到其药代学结果:单次静脉给药5 mg/kg的t1/2z为(0.86±0.58)h,Tmax 为 0.08 h,Cmax 为(1536.45±193.93)ng/mL;单次灌胃给葫芦茶苷20、25 mg/kg后,血浆中对羟基桂皮酸的t1/2z为1.24~1.67 h,Tmax为1.15~1.25h,平均 Cmax 分别为 452.98、837.75 μg/mL,平均 AUC0-t 分别为 1138.75、2027.58 h·ng/mL,Cmax和AUC0-t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1)从葫芦茶提取物中得到纯度大于95%的葫芦茶苷,可用于药代试验;(2)用于测定SD大鼠血浆中葫芦茶苷的LC-MS/MS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良好,可重复;SD大鼠灌胃给予葫芦茶苷,血浆中只检测到少量的原形,葫芦茶苷血浆末端消除半衰期为(2.51±2.21)h;而静脉给药其半衰期为(1.27±1.27)h。(3)采用本法测定SD大鼠组织中葫芦茶苷,该法灵敏、准确可靠。葫芦茶苷主要分布在肺、肾、心、肝、脾、骨骼肌和小肠,脑几乎未检测到。给药后30min不同组织的分布浓度从高到低排列为肾、脾、肺、心、骨骼肌、肝、小肠;给药2 h后,各个组织均未检测到葫芦茶苷,说明该供试品在SD大鼠体内无蓄积。(4)应用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葫芦茶苷的代谢产物对羟基桂皮酸,方法可行,稳定性良好。灌胃(20、25 mg/kg)和尾静脉(5 mg/kg)给予葫芦茶苷后,对羟基桂皮酸在血浆的t1/2分别为(1.24~1.67)h和(0.86±0.58)h。单次灌胃给葫芦茶苷20~25mg/kg剂量范围,血浆中对羟基桂皮酸的Cmax和AUC0-t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大。本课题建立LC-MS/MS检测方法及其葫芦茶苷的药代动力学结果,为葫芦茶及其苷的体内体外代谢等评价提供依据,为其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图文】:

葫芦茶苷


(C-2",6〃),116.9邋(C-3",5"),160.2邋(C-4"),147.0邋(C-7”),115.8邋(C-8〃),169.4邋(C-9〃)。以上数据逡逑分进一步说明化合物中含有三个结构片段:一个葡萄糖基片段,一个间苯三酚片段和顺逡逑式-对羟基肉桂酰基。通过与文献[361比较,最终确定葫芦茶苷的结构,如图2-1所示。逡逑T邋FTMS邋+邋p邋ESI邋Full邋ms邋[200.00-2000.00J逡逑,00^,邋457,104逡逑J逡逑J逡逑eJ逡逑三逦437.1935逡逑80i逡逑75-I逡逑70i逡逑65—逡逑60-逦I逡逑55|逦j逡逑50:逡逑45i逦381.2975邋;逡逑40邋三逦353.2662逡逑35—逡逑30]逡逑251逦892.2376逡逑20三逡逑sj逦619.5273逡逑1逦473.0849逡逑E逦301.1409逦丨邋|邋|逦591邋49|60逦671053邋758.2222逦908.2081逡逑tL邋.逦.邋-,1;06!7924邋,邋^2]6.0562逡逑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逦700逦800逦900逦1000逦11O0逦1200逡逑m/z逡逑图2-2葫芦茶苷的HR-ESI-MS谱逡逑Fig.邋2-2邋HR-ESI-MS邋Spectrum邋of邋tadehaginoside逡逑-8邋-逡逑

葫芦茶


图2-4葫芦茶SD的13C邋APT谱逡逑Fig.邋2-4邋13C邋APT邋Spectrum邋of邋tadehaginoside逡逑2.4本章小结逡逑本章对植物葫芦茶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得到适用于药代动力学试验的葫芦茶作逡逑I20mg,,并应用丨IR-ES丨-MS、lH-NMR、l3C-APT等波普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逡逑-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春娣;张卫;施晓卉;刘晓燕;韩怡;吕玲燕;蒋志涛;;UPLC-MS/MS法同时测定感冒宁颗粒5种成分含量[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01期

2 吴晓毅;张可一;张睿;贾怡;余慧芳;;UPLC-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悬浮细胞中8种萜类成分[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2期

3 陈大伟;冉兴无;;糖尿病新药热点[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年02期

4 金燕;林娜;任少琳;;葫芦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5年04期

5 张小坡;李海龙;谭银丰;赖伟勇;陈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葫芦茶苷及其代谢物[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吴伟;朱章志;李红;耿华;;葛根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3年07期

7 周旭东;吕晓超;史丽颖;于大永;王永奇;;葫芦茶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植物;2013年04期

8 田小华;;葫芦茶治疗婴儿脓疱疮50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01期

9 袁晓丹;楼青青;张丹毓;姚平;申翘璇;;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年01期

10 李海英;唐爱存;梁丽英;卢秋玉;张志伟;;葫芦茶不同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秀玲;TCDCA抗炎免疫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2 杨波;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体内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立平;石菖蒲挥发油中β-细辛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657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57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