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质量标志物T2、T5的冬虫夏草质量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8:51
【摘要】: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幼虫或幼虫尸体形成的干燥复合体,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度28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和灌木地带为冬虫夏草的集中分布区域,具有调节免疫、降血脂、抗肿瘤、抗菌、抗疲劳等多种效用。目前市场上冬虫夏草混淆品较多,且多为虫草属近缘种,其性状与化学成分(腺苷、核苷等)与正品冬虫夏草相似度高,现有中国药典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的鉴别,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必要筛选冬虫夏草中的特异性成分作为质量标志物,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冬虫夏草的质量标准。本文通过制备色谱的方法分离提取出了冬虫夏草中的特异性成分T2和T5。通过方法学考察,T2、T5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能够有效的纯化、富集T2、T5。考察了T2、T5的稳定性,T2容易受到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发生部分降解,在90℃的时候,降解产物为T4,70和50℃的时候降解产物为T3、T4,低温干燥时不发生降解;与空气接触会促进T2的降解反应。T5比较稳定,不会发生降解反应。确定了T2和T5的最佳干燥方法为冷冻干燥。运用UPLC-Q-TOF/MS的方法对T2、T5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T2、T5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分子的多肽。使用LC-MS/MS测序并验证,结果表明T2、T5就是小分子的多肽。具体方法如下:在正离子模式下,挑选一级质谱中强度排名前二十的碎片做二级质谱,所得的碎片信息使用MASCOT软件检索并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所有来源于冬虫夏草及其同属的蛋白、肽段序列的阳性结果。测序结果中排名最高的四个肽段序列,其中T2得分最高的两个肽段SVTDPFHPGGPGLIR、IILLILK来源于冬虫夏草,T5中ETGNLLR肽段来源于冬虫夏草,LLLALVK来源于冬虫夏草同属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是从测序结果中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几个肽段SVTDPFHPGGPGLIR、IILLILK、ETGNLLR、LLLALVK,用色谱和质谱进行比对和验证,确定T2和T5的结构,最终建立基于T5的冬虫夏草质量控制的新方法,并对T2、T5的活性进行研究,以期对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和功效说明作出贡献。
【图文】:

冬虫夏草,特异性,图谱,古尼虫草


图 1-1 冬虫夏草 T2 特异性图谱Fig1-1 The specificity of the T2 spectrum(注:S1 为蛹虫草,S2 为凉山虫草,,S3 为古尼虫草,S4 为冬虫夏草)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乙腈,水溶液,甲酸,流动相


图1-3不同流动相的考察Fig 1-3 Different mobile phase(a. 乙腈-水溶液 b. 乙腈-0.1%甲酸水溶液 c. 甲醇-水)) 检测波长的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妍;张国民;哈伟;;穿山甲应用及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5年03期

2 陈天羽;杨学连;陆昕怡;李月;马维维;金梦;邵莹;吴启南;;我国药用动物品种沿革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年03期

3 程元柳;邱乙;彭成;万德光;沈才洪;侯飞侠;国锦琳;;冬虫夏草资源管理法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2期

4 郭晓庆;孙佳明;张辉;;水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5年01期

5 金晓东;张杰;李佑;顾正兵;;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制备土贝母中土贝母苷甲、乙、丙对照品的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年12期

6 范学海;朱颐申;陈兰婷;李文惠;韦萍;;液质联用在多肽及蛋白质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6期

7 熊耀坤;梁爽;洪燕龙;杨秀娟;沈岚;杜焰;冯怡;;应用反相高效制备液相同时分离川芎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H[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2期

8 李晓飞;晏容;刘云;侯晓晖;娄方明;;不同产地与品种斑蝥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9 关世侠;袁中文;周郁斌;张怡;叶小玲;胡波;;不同品种水蛭抗凝抗血栓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14期

10 周利兵;姜紫勤;;5种鹿茸中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显隆;胶类药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元柳;基于核苷类指标性成分的冬虫夏草质量控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3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63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