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羊肚菌化学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7:17
【摘要】: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L.)Pers)为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下真菌,可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调节免疫力、降血脂等,是一种珍贵药用菌和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本论文以羊肚菌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总结羊肚菌的研究发展现状,包括该植物发展简史、种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几个方面。2、通过葡聚糖凝胶色谱、高效液相(HPLC)色谱等分离色谱技术,从羊肚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尿嘧啶、1-苯基-1H-咪唑、甘露醇、2,3-dihydro-1H-imidazole-1-carbaldehyde、麦角甾醇、腺苷。以上化合物中β-谷甾醇、1-苯基-1H-咪唑、甘露醇、2,3-dihydro-1H-imidazole-1-carbaldehyde、腺苷,5个为首次从羊肚菌中提取得到。3、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羊肚菌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羊肚菌超临界CO_2萃取物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含烷烃类、烯醇类、醛类、脂肪酸类、酯类等,占总提取物的69.62%。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羊肚菌中19种金属元素含量;HPLC柱前衍生化技术检测羊肚菌中17种氨基酸含量。5、通过多糖分离提取技术对羊肚菌子实体中的多糖进行提取纯化,得到三个多糖化合物,分别为:MEWP-H_2O-Ⅱa、MEWP-H_2O-Ⅱb及MEWP-H_2O-Ⅱc,分子量分别为91.68 kD、33.93 kD及9.99 kD,且主要是由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单糖组成,并进行红外扫描、电镜扫描结构表征。另外,对各多糖组分进行糖含量、蛋白含量及糖醛酸含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
【图文】:

羊肚菌,图片,《本草纲目》,补肾


图 1-1 羊肚菌图片Figure 1-1 The picture of Morehella esculenta (L.) Pers羊肚菌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医认为羊肚菌具有化痰理气、补肾、壮[3]

化合物,白色粉末


ydro-1H-imidazole-1-carbaldehyde量:98.10;白色粉末;可溶于水,,加1H-NMR (500 MHz, DMSO-d6) δH: 10.56 J = 8.0 Hz, H-3), 5.81 (2H, s, H-5), 5.28 (1, DMSO-d6) δC:174.00 (C-6), 157.77 (C-2)图 2-6。图 2-5 化合物Ⅵ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t

本文编号:2665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65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