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干预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05:40
【摘要】:背景:肺癌目前是我国乃至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现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另一途径,与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乏氧是诱导VM形成的一个重要始动因素,而肿瘤干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参与VM形成。前期研究发现川芎和丹参可抑制肺癌类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LCs)VEGF、HIF-1α以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这些蛋白与VM形成机制相关。由此,我们推测川芎和丹参可能抑制肺癌CSLCs VM的形成,且在不同的氧环境下作用机制不同。目的:首先分离富集A549 CSLCs亚群,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然后观察A549 CSLCs促VM形成的作用;最后明确川芎和丹参单药组和两药配伍组分别对不同氧环境下肺癌CSLCs VM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具体分子机制,旨在观察单味药及配伍后的作用效果,为中药的临床实践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选A549 CSLCs亚群,并通过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小鼠移植瘤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共同鉴定所分选的球细胞为CSLCs。(2)通过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检测A549 CSLCs三维小管形成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1、vWF观察A549CSLCs向内皮细胞诱导转化能力,从而判断A549CSLCs促VM形成的作用。(3)建立A549 CSLCs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常氧组和乏氧组,每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川芎组、丹参组、川芎和丹参(川丹)组以及恩度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各组vWF蛋白表达,CD31/PAS双染法检测各组VM形成,观察川芎和丹参对不同氧环境下A549CSLCs VM的作用。(4)ELISA法检测VEGF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MP-9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ACC1、HGF、c-MET、TWIST、VE-Cadherin、FAK、EphA2、Integrin β1、HIF-1α蛋白的表达,分析川芎和丹参对不同氧环境下A549CSLCs VM作用的具体机制。结果:(1)无血清培养的A549细胞于第3天开始形成形态较规则的细胞球,随后细胞球逐渐增大,到第5天细胞球的折光性开始降低,连续传代2次,球体更加立体规整。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提示A549球细胞形成的单个克隆灶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其亲代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移植瘤形成实验发现A549球细胞较原代A549细胞更早成瘤,在30天观察时间结束时,5×105数量级A549球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原代细胞的成瘤率为80%;1×105数量级A549球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原代细胞的成瘤率为60%;1×104数量级A549球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原代细胞的成瘤率为0,说明A549球细胞较原代细胞更易成瘤。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在第6h、12h和24h A549球细胞均比其原代细胞有更强的细胞迁移能力(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A549球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的表达量高达80.4%。(2)观察EA.hy926、A549原代细胞、常氧A549CSLCs和乏氧A549CSLCs在三维培养体系中小管形成的能力。结果显示,与A549原代细胞相比,A549 CSLCs具有较强的小管形成能力,且在乏氧环境下更明显,小管形态更接近EA.hy926形成的小管。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常氧环境比较,A549CSLCs在乏氧环境下CD31、vWF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在乏氧环境下A549CSLCs向内皮细胞转化的能力更明显。(3)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和川丹组可促进vWF蛋白表达,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乏氧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各组之间对vW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各组之间对vWF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差异。CD31/PAS双染法结果显示,无论常氧环境还是乏氧环境,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可抑制VM的形成;不同氧环境比较,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ELISA法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P均0.01);乏氧环境下,各组之间对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环境下各组均明显促进VEGF的表达(P均0.01),这可能与乏氧本身作为信号促进VEGF的表达有关。RT-PCR法检测VEGF的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能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P均0.01);乏氧环境下,各组之间对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环境下各组VEGF表达普遍增高,这可能与乏氧本身作为信号促进VEGF的表达有关。RT-PCR法检测MMP-9的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能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P均0.01);乏氧环境下,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环境下各组MMP-9表达普遍增高,这可能与乏氧本身作为信号促进MMP-9的表达有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川芎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可抑制MACC1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HGF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c-MET的表达,丹参组和恩度组可抑制TWIST的表达,丹参组、川丹组可抑制VE-Cadherin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FAK的表达,川芎组和丹参组可抑制EphA2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Integrinβ1的表达;乏氧环境下,川芎组可抑制MACC1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HGF的表达,川芎组可抑制c-MET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TWIST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VE-Cadherin的表达;川芎组、丹参组和恩度组可抑制FAK的表达,川芎组和恩度组可抑制EphA2的表达,川芎组和川丹组可抑制Integrin β1的表达。结论:(1)无血清培养法分离富集的球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2)A549CSLCs较A549细胞有更强的促VM形成能力,且在乏氧环境下促VM形成能力更强。(3)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川芎、丹参以及两者配伍均能抑制VM的形成,然而,无论常氧还是乏氧环境,川芎和丹参配伍对抑制VM的形成协同作用不明显。(4)川芎、丹参以及两者配伍在不同氧环境下对VM的抑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
【图文】:

相关信号,瘤细胞,分子,血管内皮


因此,进一步探讨调节VM的关键分子机制将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向。逡逑3邋VM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癌症的复发转移逡逑VM通过调控多种分子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如图1)。研究已经发逡逑现与VM相关的主要分子包括血管内皮粘素(vascular邋endothelial-cadherin,逡逑VE-cadherin)[23’24],上皮细胞激酶(epithelial邋cell邋kinase,,EphA2)邋t251,粘附斑激酶(focal逡逑adhesion邋kinase,FAK)丨26],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邋metalloproteinase,MMPs)丨27],逡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邋endothelial邋growth邋factor,VEGF)【28】等。逡逑VE-cadherin不仅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维持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而且能调逡逑节邻近血管的生成[29]。VE-cadherin仅由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细胞表达,在侵袭性较差的逡逑肿瘤细胞中检测不到,这说明存在血管生成转换的可能性。而VE-cadherin表达的下调逡逑消除了恶性肿瘤细胞形成血管网络的能力

血管平滑肌,细胞,肿瘤血管生成,靶向


图2肿瘤干细胞与VM的关系逡逑综上所述,CSCs既能直接或者通过转向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参与VM形成,逡逑又能通过EMT或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VM形成(如图2所示)。然而,CSCs与VM逡逑之间的相互作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CSCs在肿瘤血管生成和VM形成的相同和不逡逑同的作用机制;靶向CSCs治疗后是否可以完全阻断VM的发生等。随着研宄的不断深逡逑入,CSCs在VM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必将进一步明确,可望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取逡逑得突破性的进展。逡逑参考文献逡逑[1]逦Wu邋S,邋Yu邋L,邋Cheng邋Z,邋et邋al.邋Expression邋of邋maspin邋in邋non-small邋cell邋lung邋cancer邋and邋its逡逑relationship邋to邋vasculogenic邋mimicry邋[J]_邋J邋Huazhong邋Univ邋Sci邋Technolog邋Med邋Sci,邋2012,邋32逡逑(3):邋346-352.逡逑[2]逦Roudsari邋LC,邋West邋JL.邋Studying邋the邋influence邋of邋angiogenesis邋in邋in邋vitro邋cancer邋model逡逑systems邋[J].邋Advanced邋drug邋delivery邋reviews,邋2016,邋97:邋250-259.逡逑[3]逦Hall邋R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德英;李亚琼;李传伟;柳雅玲;;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17期

2 李杰;;Epha2与血管生成拟态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关系的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7期

3 孙保存;;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J];天津科技;2014年02期

4 刘晓梅;陈忠平;;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和肿瘤干细胞[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9年04期

5 张诗武;孙保存;;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6 杜珂;龚志敏;陈怀云;;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04期

7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09期

8 徐媛;蔡萍;毛海燕;徐蔚蔚;;骨桥蛋白在卵巢癌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年S3期

9 赵晶洁;李胜好;郑秀琴;张淑杰;邹雪松;王波;;MMP-9表达与GIST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10 陈秀玮;冯华;;血管生成拟态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立祥;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黄河;高群;马金良;;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体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容小明;黄渤;阎亚涛;彭英;;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3 陈忠平;;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靶点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曹蓉;;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荷人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5 陈忠平;;胶质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和意义[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倪春生;刘岩雪;邱志强;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7 曹蓉;;磁共振动态增强灌注成像评价肝癌血管生成拟态及病理对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8 曹蓉;;磁共振动态增强灌注成像评价肝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实验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9 陈银生;陈忠平;;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熳;谷彦军;张丹芳;赵秀兰;孙保存;;胃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道安 李运红 赵迎;双向分化恶性肿瘤存在血管生成拟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刘道安 李运红 赵迎;恶性肿瘤血供方式新发现——血管生成拟态[N];健康报;2006年

3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天津日报;2014年

4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李运红赵迎;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揭开[N];科技日报;2006年

5 新华 文新;我国学者揭示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蒙;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干预和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夏芸;Sema4D/plexinB1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3 王晓开;姜黄素对胶质母细胞瘤U87MG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黄敏;mTOR经HIF-1α调控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任鹏;I-TAC-CXCR3诱导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张t ;罗格列酮抑制胃癌细胞系的增殖、侵袭与逆转耐药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7 王世勇;恶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林贤;黑色素瘤中线形程序性坏死和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9 梁军;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在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中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朱芳;PI3K作为抗肺癌血管新生和血管生成拟态共同靶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雄;沉默Mig-7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8年

2 刘持稳;肾型谷氨酰胺酶对肝癌生物学功能及血管生成拟态影响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索明珠;马钱子碱抑制乳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耿松珊;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系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通过MMP促进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5 丁云鹏;自噬特异性基因beclin-1在胃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苏州大学;2014年

6 文明明;白细胞介素-23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7 宋文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D133、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廖丹;子宫内膜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9 党瑞锋;前列腺癌中血管生成拟态与骨转移及凋亡关系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宗富;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与中医证型及临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3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73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