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槐耳清膏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他莫昔芬耐药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2 20:07
【摘要】:目的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他莫昔芬耐药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耐药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内分泌治疗获益。中药槐耳具有抗多种肿瘤作用,本研究探讨槐耳清膏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以及他莫昔芬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LCC2,用不同浓度的槐耳清膏作用于两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乳腺癌MCF-7细胞及他莫昔芬耐药的LCC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MTT法验证槐耳清膏能否增强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LCC2细胞经浓度梯度的槐耳清膏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他莫昔芬耐药细胞LCC2经浓度梯度槐耳清膏作用48 h后,细胞内ERα、AIB1、Survivin等他莫昔芬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样本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MTT实验表明槐耳清膏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LCC2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细胞在24 h、48 h、72 h的IC_(50)分别为(9.58±0.52、6.43±0.20、4.25±0.13 mg/mL)vs(18.16±0.16、13.10±0.97、8.66±0.18 mg/mL),表明槐耳清膏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槐耳清膏能诱导MCF-7、LCC2两种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早期、晚期凋亡。随药物浓度增高,发生早期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MCF-7细胞经0、2、4、8 mg/mL槐耳清膏作用48 h后,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03±0.61)%、(6.27±1.16)%、(12.53±0.57)%、(14.27±1.10)%,单因素方差分析,F=118.42,P0.001。LCC2细胞经0、2、4、8 mg/mL槐耳清膏作用48 h后,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33±0.64)%、(7.17±1.25)%、(10.27±2.02)%、(12.77±0.21)%,单因素方差分析,F=33.5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显示槐耳清膏能下调他莫昔芬耐药细胞LCC2中ERα、AIB1、Survivin等蛋白表达;分别用0、2、4、8、16 mg/mL槐耳清膏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ERα表达逐渐减少,P0.01。药物作用前,与MCF-7细胞相比较,AIB1、Survivin在他莫昔芬耐药细胞LCC2中表达明显增多,经不同浓度(0、2、4、8、16 mg/mL)槐耳作用后,LCC2细胞中AIB1、Surviv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呈递减趋势,P0.01;4.最后MTT试验表明,2 mg/mL和4 mg/mL槐耳清膏与他莫昔芬联合作用于LCC2细胞均能增强他莫昔芬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并且较高浓度的槐耳清膏更能增强他莫昔芬对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槐耳清膏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乳腺癌MCF-7、LCC2细胞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降低他莫昔芬耐药细胞LCC2中ERα、AIB1、survivin等他莫昔芬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他莫昔芬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敏感性。
【图文】:

槐耳清膏


20-7)and B (LCC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increased conc~16 mg/mL)for 24、48、72 h, then the cell viability was hod. Data are shown as mean ± SD for the three replicat group. 法检测不同浓度及时间槐耳清膏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Cell proliferation assessed by MTT after increased conceatment for different time

槐耳清膏,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


Data are shown as mean ± SD for the three replicates, *P<0.05, **P<0.01 vscontrol group.图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槐耳清膏处理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4 mg/mL 8 mg/mL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爱琳;胡仲冬;屠鹏飞;;槐耳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24期

2 李庆霞;潘海燕;刑雅军;张炎;苗军程;张秀智;兰艳芹;;AI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676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76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