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Shh、Gli-l、Ptch、Smo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1 01:56
【摘要】:1目的1.1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1.2探讨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Shh、Gli-1、Ptch、Smo表达的影响。2方法2.1临床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CAG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的病人,最后共收集合格病例105份,询问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和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及中医四诊相关信息等,整理和分析数据,观察CAG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2实验研究: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0.2%脱氧胆酸钠和30%酒精混合溶液灌胃+0.1%氨水自由饮用+饥饱失常喂养法建立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脾胃培源方大、中、小剂量组,给予药物灌胃治疗5周,观察实验中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包括毛发、体型、食欲、精神状态等)的变化,肉眼观察大鼠胃形态损伤及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mo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Shh、Gli-1、Ptch的表达。3结果3.1临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多以1~5年居多,多有明显的饮食嗜好,中医症状多以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等为主,证型以肝胃气滞型居多,胃镜象多黏膜颜色改变,病理组织多以胃黏膜萎缩为主,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程、病因、饮食习惯和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性别、胃镜象、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和不典型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实验研究3.2.1病理学改变:空白组大鼠胃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符合CAG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胃黏膜变薄,肌层变厚,胃黏膜固有腺体结构紊乱,数量减少,腺体萎缩,胃上皮细胞脱落,偶可见肠上皮细胞,时有大量炎性细胞,黏膜明显水肿,可见点片状出血;经给药干预后,各治疗组胃组织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2.2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Smo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Smo的IO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脾胃培源方组和胃复春组Smo的IOD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 Western Blot检测Shh、Gli-1、Ptch蛋白表达:各组Shh、Gli-1、Ptch蛋白表达差异明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hh、Gli-1、Ptch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四组Shh、Gli-1、Ptc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在本次调查研究中,CAG以肝胃气滞型为主,其次脾胃虚弱型、肝胃郁热型、脾胃湿热型和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最少。CAG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程、病因、饮食习惯、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但与年龄、性别、胃镜象、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无相关性。4.2脾胃培源方可改善CAG大鼠的生存质量和胃黏膜病变状态,并可降低CAG大鼠胃组织中Shh、Gli-1、Ptch、Smo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Sonic Hedgehog通路的激活,促进胃黏膜腺体的分泌,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对CAG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图文】:

性别分布,年龄,患者,情况


表 1-1 105 例 CAG 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Tab1-1 105 cases of CAG patients with age, Gender distribution年龄(岁) 男性 女性 总计(n) 构成比(%)<3030~40~50~60~≥70总计35151373464820151025971335281751056.6712.3833.3326.6716.194.76100%

分布情况,病程,患者,分布情况


图 1-2 105 例 CAG 患者病程分布情况Fig1-2 105 CAG patients with disease duration distribution2.1.3 职业重金属接触情况分析105 例 CAG 患者中未接触过重金属行业的为 93 例,所占构成比为接触重金属行业的为 12 例,占 11.43%。见表 1-3,,图 1-3。表 1-3 105 例 CAG 患者发病与职业重金属接触的情况分析Tab1-3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vy Metal Contact in 105 CAG Pa重金属接触 例数(n) 构成比(%)无有合计931210588.5711.43100.00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思政;赵梓芸;易超;杨榕;张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8年12期

2 王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4期

3 杨元庆;;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J];光明中医;2019年02期

4 沈东;邓厚波;刘铁军;;刘铁军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5 张志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1期

6 林保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0期

7 才让东主;拉日卓玛;;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11期

8 贾志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9期

9 艾宗雄;王继萱;孙志文;谢晶日;;谢晶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9年04期

10 魏昌军;;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少伟;王彦刚;杨泽祺;张世雄;许妙婵;;“六位一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A];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2 吴和木;辛金坤;许飞龙;张喜琴;林鸿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0例疗效观察[A];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3 段洋洋;杨铸锋;许亚培;杨静;李世济;龙润;杨倩;;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黏膜组织学相关性分析[A];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9年

4 吴人照;;铁皮石斛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A];2014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5 金佳丽;何奕坤;张正利;;胃悠方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尹广恒;;标本兼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张莎;刘华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琦;杨少军;汪龙德;刘俊宏;;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董晓琳;程雪;严琴;查安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周阿高;;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的认识及思考[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长安;做时代良医[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刘舟 吴颢昕 张卫华 骆殊;孟景春“辛润”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3 陈亚男;中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N];中国医药报;2018年

4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高原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在益气养阴活血[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5 刘秉麟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6 河北省中医院 刘小发 徐伟超 马晓菲 吴佳欣;四维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何婧 李t

本文编号:2690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90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