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环维黄杨星D的检测及制备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8:14
【摘要】: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占据第一位,黄杨宁片主要由环维黄杨星D和相关辅料组成,多年以来一直被临床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环维黄杨星D是一种环阿尔廷烷甾体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黄杨科黄杨属植物瓜子黄杨及其同属植物体内的,主要被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在本草纲目中,黄杨木被收集为药用植物,人们用它来控制心血管疾病,环维黄杨星D作为其活性成分被收录于2000版中国药典延用于今。目前,环维黄杨星D主要存在于黄杨科黄杨属植物中,而且其含量比较低,在小叶黄杨中其含量最大的粗茎中黄杨碱的含量为0.3%,而且提取产率比较低。由于环维黄杨星D结构中不含共轭基团,无法被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紫外检测器所直接检测。本课题对环维黄杨星D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探索环维黄杨星D的检测方法,改进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工艺,更好的降低这一具有良好临床作用的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成本。方法:1.环维黄杨星D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该方法是通用的生物碱检测方法,用冰醋酸溶解,结晶紫指示,高氯酸进行滴定。一方面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低,滴定终点的判定存在人员操作误差,另一方面所检测的是生物总碱的含量。文献报道有直接紫外吸收测定法,但由于环维黄杨星D属于末端紫外吸收,信号干扰大,难于被检测器检测。考虑环维黄杨星D分子上有仲胺基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宜衍生化试剂来增添紫外吸收基团进行含量测定。2.环维黄杨星D制备工艺的探索比较酸-醇提取法和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两种常规生物碱提取方法的产率,确定采用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正交优化实验选择最合适的碱化条件,探索浸提液体积、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黄杨碱收率的影响,确立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分离工艺。结果:1.建立了环维黄杨星D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下为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伊力特C18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柱,81%甲醇和19%水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1),异氰酸苯酯作为衍生化试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的三氯甲烷溶解后,环维黄杨星D与其发生衍生化反应后,生成N-N?取代脲,检测波长为242nm。在40ng~400ng范围内环维黄杨星D物质的量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12小时稳定性RSD小于2%。本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适用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分析。2.探索了一条新的环维黄杨星D提取分离路径提取分离方法如下:用1倍量的无水乙醇和浓氨水对黄杨木粉进行氨化,氨化1h后用5倍量的环己烷进行浸提,旋蒸得膏状物后用三氯甲烷转移,三氯甲烷转移液与PH=4.35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混合,使环维黄杨星D与磷酸二氢钠其生成溶于水磷酸一氢盐从有机层转移至水层,弃去有机层,向水层中滴加浓氨水对其进行还原,环维黄杨星D以沉淀形式析出,然后过量的纯化水水洗其表面附着的磷酸盐,烘干后进行产率计算和含量检测。结论:1.在既定的色谱条件下,环维黄杨星D衍生化物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仪器精密度、方法回收率、稳定性实验均满足检测要求。2.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环维黄杨星D的制备工艺3.提高了环维黄杨星D的产率,纯度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
【图文】:

环维黄杨星D


廷烷三萜型生物碱---沙打旺碱(分子结构式见图 1-2),虽然同为真生物C16 及 C20 与环维黄杨星 D 结构相差较大,其他植物类群中并未发现肢动物蝼蛄体内也发现有黄杨生物碱---蝼蛄素 1 和蝼蛄素 2(分子结构结构与环维黄杨星 D 也差别较大,因此环维黄杨星 D 其主要存在于与。黄杨星 D 上 C16 位羟基和 C3、C21 位氨基活性有差异,C21 的氨基活性 位由于氨基直接与孕甾烷母核相连,空间位阻要比 C21 位大,,C16 位羟 D 环的 α 位且与孕甾烷母核相连,空间位阻大,反应活性相对较低[26-27

沙打旺,孕甾烷,母核,空间位阻


由于氨基直接与孕甾烷母核相连,空间位阻要比 C21 位大,C16 位环的 α 位且与孕甾烷母核相连,空间位阻大,反应活性相对较低[26图 1-1 环维黄杨星 D 的结构Fig.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cyclovirobuxine D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3;R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鹰;刘新国;马浩然;张红;;环维黄杨星D抗心肌缺血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J];中国药师;2015年09期

2 黄丹丹;邵靓婧;许立;;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J];医药导报;2014年12期

3 吕宏迪;郝少君;王希东;苏峰;李文俊;张正臣;;心脑宁片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年09期

4 余海滨;王清照;沈俊岭;任周新;;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完整血管环舒张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年04期

5 黄丹丹;许立;;环维黄杨星D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喻斌;阮鸣;沈祥春;许立;郑红;方泰惠;;环维黄杨星D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药材;2011年11期

7 刘秀梅;刘晓岩;王银叶;陈世忠;;环维黄杨星D抑制凝血和静脉血栓形成(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0年02期

8 于民权;许立;方泰惠;宋永亮;;环维黄杨星D的药理及毒理研究概况[J];安徽医药;2008年10期

9 谢昀;于治国;徐新盛;文艳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年07期

10 叶寿山,王萍,倪光玉,贾德云,李心伟;注射用黄杨宁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华清;高嘉屿;吕碧玉;尹卫平;;蝼蛄中新黄杨生物碱及其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亚静;;黄杨宁二次开发热背后有隐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安全;环维黄杨星D和黄杨宁PK-PD结合模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李强;基于MAPKs和线粒体功能crosstalk的环维黄杨星D改善醛固酮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7年

2 邓晓冬;环维黄杨星D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牛兰岚;节肢动物蝼蛄和独角仙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黄丹丹;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衰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心肌Na~+-K~+-ATPase亚基表达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陈淑奎;环维黄杨星D固态自微乳处方研究及伏立康唑注射剂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梁涛;环维黄杨星D对心血管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91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91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