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雷公藤同步缓释滴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1:49
【摘要】:中药缓释制剂具有减少服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的特点。但中药的各成分只有在体内同时释放,同时作用于靶点部位,才能达到各成分相互协同的作用,发挥其多层次、多靶点综合疗效的优势。因此,有效的中药缓释给药系统应能保证各活性成分按各自原有的比例释放,即同步释放。本课题以难溶性药物雷公藤为模型药物,以实验室自制的质量可控的雷公藤提取物为原料药,基于固体分散体原理,研制中药制剂雷公藤缓释滴丸。通过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以期实现雷公藤多组分的同步缓释。建立了雷公藤提取物的HPLC体外分析方法,用于考察雷公藤的基本理化性质、雷公藤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和含量测定以及滴丸的体外释放和含量测定。通过考察不同载体、不同药物-载体比例对雷公藤溶出度的影响,最终选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雷公藤固体分散体,药物:PEG6000:F68=1:2:1。理化性质考察表明在不同的溶出介质中雷公藤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与原料药相比明显提高,其中雷公藤内酯酮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提高30倍。制备的雷公藤固体分散体在60 min内溶出度也显著提高达80%以上。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等方法结果表明药物可能以非晶结构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在固体分散体增溶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制剂雷公藤缓释滴丸的研究,以料液温度、冷凝液温度、滴速、滴距为考察因素,滴丸的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滴丸的制备工艺,确定滴丸的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0°C,冷凝液温度:10°C,滴速:30 d·min-1,滴距:6cm。以含药量、水溶性基质比难溶性基质的比例、硬脂酸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并根据体外同步性,确定滴丸的处方为:含药量15%,水溶性基质与难溶性基质的比例为3:1,硬脂酸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为3:1。即雷公藤提取物:PEG6000:F68:SA:GMS=3:8:4:3:1。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滴丸中各有效成分符合缓释特性且相似因子f2值均大于50,满足同步释放要求。体外释药方程显示滴丸的释药机制为溶蚀扩散相结合。对自制雷公藤滴丸进行高温、高湿、强光照射试验,表明湿度和温度对制剂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应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保存。
【图文】:

指纹图谱,雷公藤,原料药,指纹图谱


用微孔滤膜(0.45μm)过滤,取续滤液,即得。2.1.2 色谱条件色谱柱:XB-C18 色谱柱(4.6×200 mm,,5 μm,Welch matereals);流动相:腈-0.1%磷酸;梯度洗脱(见表 1.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5 °C;流速:mL·min-1;进样量:20 μL。表 1.1 雷公藤 HPLC 梯度洗脱程序Tab. 1.1 Gradient elution progra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WH by HPLC时间/min流动相组成/%乙腈 0.1%磷酸0 20 8045 40 6095 50 50115 60 40135 100 0

HPLC色谱,雷公藤,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红素


16图 1.2 雷公藤 HPLC 色谱图A-空白对照 B-对照品溶液 C-供试品溶液1-雷公藤甲素 2-雷公藤内酯酮 3-雷公藤次碱 4 雷公藤红素 5-雷公藤内酯甲Fig. 1.2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 of TWHA-blank B-standard C-sample1-triptolide; 2-triptonide; 3-wilforine; 4-celastrol;5-wilforlide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明,李勇吉;实验室用小型滴丸器的制作[J];中成药研究;1983年09期

2 黄体忠,黄泰康;中药滴丸的制备与发展[J];中药通报;1985年04期

3 薛舒;不想换脑?就用舒脑欣滴丸[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5年11期

4 吴青业,金伟军,陈志良;清痛滴丸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1期

5 伍毅;吴金美;;复方田七滴丸质量标准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尹志萍;赵德运;张古英;陈建军;;儿茶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河北医药;2008年08期

7 李忠瑞;张琦红;罗敏;陈鹏;林玲;马剑茵;;一种新的中药滴丸制备方法(简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4期

8 曾德惠;;滴丸的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79年10期

9 曾德惠;;滴丸制备理论的综述[J];中国药学杂志;1981年05期

10 张震亚;暴国祯;;滴丸包装机[J];医药工业;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立宇;林展增;;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不同剂量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黄海宽;邵秀丽;张云锋;;中药滴丸生产仿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实现[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楠;肖凡;;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对不同类型咳嗽患者的疗效[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章臣桂;;中药滴丸制剂研究及辅料应用[A];第二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傅俊曾;宋生有;邢璐;姜民;彭佳敏;罗国安;白钢;;液质联用法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2种人参皂苷的含量[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结根;;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刘艳杰;董林毅;王利强;程斌峰;侯媛媛;白钢;;GC/MS法测定川贝枇杷滴丸中的挥发性成分[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胡金芳;申秀萍;刘静;梅学仁;;藿香正气滴丸对胃肠功能的影响[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余晖;唐波;张艺凡;薛飞;;参附滴丸抗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试验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谢华文;肖桂祥;康勇;郭冬秀;;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文华;中药滴丸能否成为市场新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徐淑森;中药滴丸优点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孙国强;创新滴制技术 增加滴丸类型[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德承;小滴丸大学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5 李玉峰;“中国第一滴丸”扬名世界[N];天津日报;2006年

6 汪莹;天津第六中药厂:国内首创现代化中药滴丸制剂[N];中国工业报;2007年

7 孙国强;滴丸机冷却柱温度梯度控制的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滴丸——争领现代剂型之风骚[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孙国强;滴丸机冷却介质的处理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阿龙;六味地黄滴丸健康5A标准[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敏;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林珊;基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探讨麝香通心滴丸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彭彦卿;软胶囊滴丸制药生产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董林毅;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药效物质组学及作用机制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韩育明;鹅冰舒冠滴丸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王建湘;舒冠滴丸对AS兔炎症介质的调节作用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7 邹迪;三苦滴丸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炎症机制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韩振蕴;清脑滴丸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对脑缺血MARCKS磷酸化的调节 [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燕芳芳;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敬;雷公藤同步缓释滴丸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2 左璨粲;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D];暨南大学;2015年

3 唐宜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滴丸制备工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明;滴丸缺陷检测剔除设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黄望平;滴丸硬度自动检测测控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任莹利;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抗病毒和细菌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蒋永莉;麝香通心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热瘀阻型)患者中医证候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陈晶晶;麝香通心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热瘀阻型)患者及AS模型大鼠Lp-PL-A2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何芳;基于胶质细胞HIF-1α通路调控细胞凋亡研究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徐佳;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广告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6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96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