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图文】:
图 2-1 各组大鼠给药过程中的体重变化 病理学观察.1 主动脉病理学观察采用 HE 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情况,如图 2-2 所正常组动脉壁结构完整,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动脉及外膜分界不清,细胞核固缩,细胞内有多量空泡,管腔内有疑碎片;阳性对照组动脉壁结构较完整,,纹理尚存,细胞内有多量菝葜低剂量组动脉壁纹理尚存,细胞质淡染;菝葜中剂量组动脉尚存,细胞质淡染;菝葜高剂量组动脉壁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
图 2-1 各组大鼠给药过程中的体重变化3.2 病理学观察3.2.1 主动脉病理学观察采用 HE 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情况,如图 2-2 所示其中正常组动脉壁结构完整,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动脉壁中膜及外膜分界不清,细胞核固缩,细胞内有多量空泡,管腔内有疑似血栓碎片;阳性对照组动脉壁结构较完整,纹理尚存,细胞内有多量空泡;菝葜低剂量组动脉壁纹理尚存,细胞质淡染;菝葜中剂量组动脉壁纹理尚存,细胞质淡染;菝葜高剂量组动脉壁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常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鉴;;通心络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7年06期
2 薛文隽,吴国忠;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06期
3 阮士怡;原希偃;任树生;张伯礼;胡国强;刘云洁;赵邦爱;王锐;屈彩芹;赵亚莉;张远;郭俊华;;“软坚散结”中药复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1988年04期
4 肖利群,章永平,徐也鲁;心痛定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机制的探讨[J];心肺血管学报;1989年01期
5 郑义;陈扬;商永;;高密度脂蛋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标[J];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6 丁波;邱波;任爱玲;孙衍飞;周保坤;张鉴;;靛红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7年06期
7 朱莹;宋志红;;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30期
8 崔慧辉;田英;龙石银;;二苯乙烯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20期
9 史静艳;;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22期
10 廖喻;吴洁;李先东;蒋亚军;;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云;田风胜;;三黄片组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魏万林;;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进展[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许艳妮;杨媛;高洁;鲍羿;王丽;徐扬;刘祺;杜郁;郑智慧;巫晔翔;姜威;余利岩;洪斌;司书毅;;微生物来源抗动脉粥样硬化候选药物筛选及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诸骏仁;;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孔德新;管琳;周千翔;;丹益莲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诸骏仁;;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7 刘畅;王潇;刘鹏;冯婷婷;李永臻;许艳妮;司书毅;;化合物IMB840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周京红;汪海;;激活NNMR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免疫学途径[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倩;田风胜;;三黄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A];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廖端芳;杨云波;袁皓瑜;李元建;;Ezetimib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肠道机制[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须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为核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慕欣;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如何付诸实践?[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李水银;蒲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邝枣园 黄衍寿 吴伟;黄芩苷抗动脉粥样硬化有新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甄奕;CD40LsiRNA阻断CD40/CD40L受体配体轴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徐金瑞;黑大豆种皮花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京红;激活NNMR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金雪婷;普罗布考通过树突状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石贵军;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张跃;比较兔不同动脉间TE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动脉粥样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思怡;菝葜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黄春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曾瑜;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D];泸州医学院;2013年
4 吕淑萍;IGF-1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5 陶修龙;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陈敏;姜黄属中药及姜黄素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整理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铁春苗;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郑宗菊;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马东明;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在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D];泸州医学院;2012年
10 张延菲;益母草碱(SCM198)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0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0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