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大黄药对配伍的泻下泻火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5:21
【摘要】:目的: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桃仁、大黄牡丹、大黄黄连、大黄甘遂配伍后,其泻下、泻火功效的药理药效实验;HPLC同时测定大黄配伍药对的蒽醌类组分含量变化;并进行五个药对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建立大黄五个药对“体外-功效-体内”的HPLC分析方法;从大黄不同组方的两种功效角度研究和探讨大黄药对配伍机制及其共性关系,揭示配伍功效变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方法:用代谢笼积分法、酚红糊排空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e活性实验,比较大黄配伍药对对大鼠的正常泻下作用、酚红糊肠推进功能、炭末推进率及Na~+-K~+-ATP酶活性;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及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大黄五个药对对大鼠泻火作用的影响;HPLC法以色谱柱为Dikma Dimonsil C_(18)(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56 nm,柱温40℃的条件下,检测大黄五个药对中7个蒽醌类组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大鼠内毒素造模0.5h后,灌胃给药,采血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配伍药对的血浆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用DAS 2.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大黄与药对配伍后泻下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大黄牡丹及大黄桃仁15 g/kg剂量组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泻下作用、促进肠推进功能、提高炭末推进率及抑制Na~+-K~+-ATPase活性,表明其泻下作用有显著差异;且与大黄组比较,大黄桃仁及大黄牡丹配伍后的泻下作用有差异,其中泻下作用最显著的是大黄牡丹组;2.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各药对配伍后其泻火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大黄组、大黄黄连组对内毒素及干酵母所致的发热具有显著退热作用;且与大黄组比较,大黄黄连组对内毒素及干酵母所致的发热具有显著退热作用;3.大黄及大黄药对的7个蒽醌类化合物的7条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大黄及大黄药对的精密度%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为94.54%~103.1%。大黄各药对配伍后7个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单味大黄比较,大黄桃仁、大黄牡丹及大黄甘遂组的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含量均升高,大黄枳实、大黄黄连组的番泻苷A、大黄素的含量均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大黄黄连组,且大黄黄连组的大黄酚含量显著降低;4.大鼠灌胃后,大黄配伍药对的血浆中可检测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番泻苷均未检测到。与单味大黄比较,大黄配伍药对,药液进入体内后大黄素含量增加;大黄与枳实、黄连配伍后,芦荟大黄素半衰期升高,而配伍桃仁、牡丹、甘遂后芦荟大黄素半衰期降低;大黄配伍药对牡丹、桃仁、甘遂后大黄酸的最大血药浓度增加。结论:本研究对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进行泻下、泻火功效变化进行研究,大黄配伍药对后其泻下、泻火作用及体内外蒽醌类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变化与大黄配伍的相使相须作用相对应,且大黄蒽醌类组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
【图文】:

发热的,干酵母,药对,内毒素


大黄及其配伍药对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药对,发热的,毒素,基础体温


n=10)别 剂量/g/kg基础体温/℃0.5h/℃ 1.5h/℃ 2h/℃ 4h/℃ 5h/℃ 6h/℃黄组 15 36.62±0.10 37.03±0.12 37.80±0.30*38.30±0.56*38.90±0.26 39.00±0.61*38.30±0枳实组 15 37.10±0.47 37.38±0.46 38.05±0.42 38.38±0.21*39.20±061 39.63±0.05 38.68±0黄连组 15 37.31±0.41 37.78±0.10 37.95±0.47*38.38±0.50*38.08±0.56*#38.15±0.47*#37.75±0牡丹组 15 37.33±0.33 37.78±0.38 38.43±0.43 38.93±0.51*38.88±0.43 39.48±0.90 39.23±0桃仁组 15 37.36±0.20 37.80±0.57 38.55±0.33 39.05±0.60*39.48±0.21 40.50±0.67*40.23±0甘遂组 15 37.18±0.47 37.43±0.50 37.63±0.38*38.65±0.78*38.98±0.62 39.65±0.31*38.68±0盐水组 - 37.53±0.46 37.20±0.85 37.30±0.85 37.65±0.49*37.35±0.49*#37.50±0.85*#37.15±0匹林组 20.5 37.39±0.40 37.93±0.29 38.15±0.21*38.20±0.54*38.40±0.51*38.80±0.18*38.75±0型组 - 37.64±0.29 37.95±0.40 38.85±0.56 40.13±0.05 39.67±0.15 41.08±1.10 40.33±0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大黄组比较:#P<0.05*P<0.05 vs control group;#P<0.05 vs Rhubarb group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付;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4年05期

2 李玉和;;大黄药对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12期

3 李玉和;大黄药对的临床运用[J];黑龙江中医药;1999年03期

4 沈敏南;大黄药对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1994年03期

5 杨新年,王元海;大黄药对在仲景著作中的应用规律[J];国医论坛;1999年05期

6 牛笑怡;张振秋;郑艳超;;赤芍、大黄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07期

7 李文圣,陈涛;大黄药理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药研究;1994年01期

8 葛晓利;钟永科;;大黄药渣制备超级活性炭[J];炭素技术;2014年02期

9 陈幼华;大黄药对浅述[J];河南中医;2000年02期

10 邵欣;樊玮玲;温素素;黄雄;;HPLC优选栀子-大黄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坤;崔楠楠;孟祥龙;马俊楠;王明芳;张朔生;;商陆皂苷甲泻下作用研究[A];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会议讲义[C];2014年

2 陈立军;张廷模;彭成;;炮制调控大黄药性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振丽;宋志前;王超;吕署一;王淳;;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结合型蒽醌含量与泻下作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A];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与中药药理学研究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燕武;潘文;;口服甘露醇液泻下作用的临床观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5 刘翠哲;;大黄游离蒽醌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减小大黄发挥泻下作用时的肾毒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昶国平;林青华;李广雷;刘博,

本文编号:2711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11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