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脂多糖诱导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构建溃疡性结肠炎细胞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使用靛玉红干预细胞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促炎细胞因子和抑炎细胞因子表达含量的变化,明确靛玉红的抗炎作用,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索靛玉红改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与靶点。材料与方法:培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使用脂多糖(LPS)刺激HCoEpiC使其产生炎症反应并根据炎症因子IL-6释放量确定LPS的最佳使用浓度从而明确模型建立的最优条件,建立模型后使用不同浓度靛玉红溶液对其进行干预,分析细胞存活率以确定靛玉红最佳用药浓度,同时使用不同浓度靛玉红溶液干预正常HCoEpiC,观察靛玉红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其安全浓度,根据上述实验获得条件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靛玉红组高、中、低剂量组和靛玉红联合组(靛玉红+PPM-18),除正常组外均使用LPS刺激HCoEpiC细胞构建UC模型细胞,治疗组加入相应浓度靛玉红进行干预,培养24小时后取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靛玉红对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2)和抑炎细胞因子(IL-4)释放量的影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靛玉红对NF-κB的mRNA表达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靛玉红对各组细胞PI3K、AKT、p-AKT、NF-κB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培养时间下HCoEpiC的生长情况将12H,24H,48H三组数据OD均值进行比较24H48H12H,与12H组进行比较,24H组OD均值显著升高(P0.01),与12H组进行比较,48H组OD均值升高(P0.05),与24H组进行比较,48H组OD均值降低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浓度LPS对HCoEpiC的IL-6表达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其余各组IL-6浓度均显著增高(P0.01)。与5?g/ml组进行对比,10?g/ml组、15?g/ml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10?g/ml组进行对比,15?g/ml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3.不同浓度靛玉红对HCoEpiC存活率的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LPS组和1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0.5μmol/L组、0.25μmol/L组、0.125μmol/L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PS组进行对比,1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0.5μmol/L组、0.25μmol/L组、0.1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与1μmol/L组进行对比,0.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0.25μmol/L组和0.1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0.5μmol/L组、0.25μmol/L组、0.125μmol/L组三组细胞存活率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浓度靛玉红对LPS诱导HCoEpiC存活率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与LPS组比较,25μmol/L、5μmol/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μmol/L组、0.5μmol/L组、0.25μmol/L组、0.125μmol/L组细胞生存率显著上升(P0.01)。与25μmol/L组进行比较,5μmol/L组和1μmol/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0.5μmol/L组和0.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0.1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与5μmol/L组进行比较,1μmol/L组和0.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0.5μmol/L组和0.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1μmol/L组、0.5μmol/L组、0.25μmol/L组和0.125μmol/L组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促炎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进行比较,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TNF-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三组进行组间比较,TNF-α表达量差异显著(P0.01),且靛玉红中剂量组TNF-α表达量最低。靛玉红中剂量组与靛玉红联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低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中剂量组、靛玉红联合组TNF-α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6.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促炎因子IL-12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IL-12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IL-1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中剂量组IL-12表达量降低(P0.05),靛玉红低剂量组和靛玉红联合组IL-12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与靛玉红中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IL-12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靛玉红联合组IL-1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低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联合组IL-1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7.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抗炎因子IL-4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IL-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IL-4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靛玉红高剂量组与靛玉红中剂量组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和靛玉红联合组IL-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中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IL-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联合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中剂量组和靛玉红低剂量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 NF-κB蛋白表达量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靛玉红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中剂量组及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靛玉红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靛玉红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靛玉红中剂量组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靛玉红低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剂量组、靛玉红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9.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 NF-κB的mRNA表达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NF-κB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靛玉红联合组NF-κB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联合组NF-κB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NF-κB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靛玉红中剂量组、靛玉红高剂量组、靛玉红联合组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低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剂量组、靛玉红联合组NF-κB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10.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 PI3K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靛玉红联合组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中剂量组及联合组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靛玉红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靛玉红中剂量组和靛玉红联合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中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低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靛玉红中剂量组与靛玉红联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低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联合组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11.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 AK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正常组、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及靛玉红联合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靛玉红对LPS诱导的HCoEpiC p-AK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与正常组进行对比,模型组、靛玉红高、中、低剂量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靛玉红联合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p-AKT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进行对比,靛玉红高、中剂量组及联合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靛玉红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靛玉红高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低剂量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靛玉红联合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高剂量组与靛玉红中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靛玉红中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低剂量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靛玉红联合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靛玉红低剂量组进行对比,靛玉红联合组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1.使用LPS诱导HCoEpiC建立UC模型细胞通过使用LPS诱导HCoEpiC能够使该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从而模拟人体结肠组织发生炎症反应。2.靛玉红的安全性及疗效适当浓度的靛玉红对细胞活性影响极小,且该浓度靛玉红也能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减轻炎症反映,故靛玉红对UC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3.靛玉红能够影响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靛玉红能够在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2和IL-6表达量的同时增加抑炎细胞因子IL-4的表达量,从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对UC进行治疗。在本实验中联合组IL-12释放量并没有因为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而进一步减少,提示IL-12释放量可能与其它信号通路相关性更强。4.靛玉红能够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本实验结果表明靛玉红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而NF-κB信号通路激活其下游一系列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会导致UC的病情恶化,因此靛玉红可以通过抑制其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达到对UC的治疗作用。5.靛玉红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本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起到抑制PI3K表达和阻断AKT磷酸化的作用,因此靛玉红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控制UC的发展且降低其癌变几率。6.靛玉红可作用于多个治疗靶点靛玉红能够抑制PI3K/AKT以及NF-κB信号通路活性,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够上调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可使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释放量降低,防止因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增强从而产生的正反馈调节,同时靛玉红也能影响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均值升高(P<0.05),与 24H 组进行比较,48H 组 OD 均值降低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 不同培养时间OD值比较2. 不同浓度LPS对HCoEpiC细胞 IL-6表达水平的影响去空白,计算IL-6浓度后将不同组别结果进行对比,与正常组进行对比,5 g/ml组、10 g/ml组与15 g/ml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5 g/ml组进行对比,10 g/ml与15 g/ml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10 g/ml组进行对比,15 g/ml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
不同浓度靛玉红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田;杜德极;杨士兰;万小平;谢定成;冉长清;钟代华;;靛玉红的药理研究——Ⅰ、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通讯;1979年11期
2 齐尚斌;郑振源;钟代华;臧其中;;靛玉红的药理研究——Ⅱ、~3H-靛玉红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J];中草药通讯;1979年12期
3 齐尚斌;何光星;万尧德;;靛玉红的药理研究——Ⅲ、靛玉红在小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的研究[J];中草药;1981年07期
4 曾庆田;杜德极;谢定成;万小平;冉长清;;靛玉红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J];中草药;1982年01期
5 唐俐,段积华;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田发安,龚考才,李春敏;N_(1′)-甲基靛玉红肟的结构和性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1期
7 杨亚斯,彭龙玲,何光星,刘小丽,杨东生,邓萌,徐世惠,万小平,李萍;N′—乙酰靛玉红致突变作用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5年Z1期
8 马明珠;蒋慧钧;李世群;刘义祥;吴巍;魏章亨;杨艳萍;杨筑庆;夏代宇;;N′-乙酰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1992年03期
9 曾庆田,杜德极;N’—乙酰靛玉红的抗肿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10 曾庆田;杜德极;万小平;郑民实;;5’—碘靛玉红的抗肿瘤作用(摘要)[J];浙江肿瘤通讯;198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莉;;锡类贴片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姚邦垣;马明珠;;从靛玉红研制思路方法联想新药开发[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旭;王立娟;唐志鹏;;靛玉红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形态及亚群的影响[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刘玉昊;张巧梅;Muhammad Ishfaq;陈春丽;李继昌;;靛玉红对鸡毒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5 叶立红;辜爽;黄良永;李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利咽糖浆中靛玉红的含量[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胡晓伟;姚晔;陈俊聪;何建波;;靛玉红在活化的碳糊电极上的吸附及电还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王亮;唐志鹏;葛婷;;靛玉红对小鼠脾细胞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书刚;林兴建;陈道文;许利刚;陆杰;余年;张颖冬;;3'单肟靛玉红对β淀粉样蛋白致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9 魏云飞;苏健;邓仲磊;朱辰;袁琳;卢子杰;朱清毅;;靛玉红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张爱军;冀学斌;王琳;张晓琳;彭军;侯明;;靛玉红对小鼠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 褚建新;靛玉红 为何能从中药宝库脱颖而出[N];健康报;2017年
2 雪烟;阻击癌症从植物中寻找“克星”[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楠;靛玉红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张爱军;靛玉红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许利刚;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3'单肟靛玉红对Alzheimer病治疗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4 邓湘昱;大青叶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5 张书刚;Cdks抑制剂3’单肟靛玉红对Aβ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玲;二硫化二砷单药或联合靛玉红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13年
7 汪晓辉;南板蓝根质量评价研究及马蓝愈伤组织培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思源;靛玉红抗脂多糖诱导人结肠上皮细胞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许辉辉;蓼蓝转录组测序用于靛蓝靛玉红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潘淑琴;菘蓝中靛蓝与靛玉红代谢积累规律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文强;靛玉红白蛋白纳米粒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俞鸣烽;靛玉红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赖金伦;中药单体靛玉红抗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7 刘泽玉;青黛炮制过程中原理与工艺的优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陈雪梅;青黛炮制过程基本原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杨波;靛玉红体内外代谢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10 Q面
本文编号:271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