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用孤养和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的方法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分析化浊解毒疏肝方对小鼠脑中缝核(RN)内色氨酸羟化酶-2(TPH2)的分布及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疏肝方防治抑郁症的神经化学机制,以期对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提供有效的实验基础。实验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测定每只小鼠的糖水偏爱比。根据糖水偏爱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化浊解毒疏肝方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2只,使每组的糖水偏爱值一致。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单笼饲养并采取CUMS法进行造模。造模的同时,进行药物灌胃,上述处理结束后,用新奇摄食抑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等进行行为学分析。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色氨酸羟化酶2(TPH2)阳性神经元。计数中缝核各亚核及脑桥被盖网状核等部位的TPH2阳性神经元数。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Newman-Keuls检验。结果:1.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糖水偏爱比的总体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的糖水偏爱比低于正常组,其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总体均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模型组的摄食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组(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的游泳潜伏期显著长于模型组和各药物处理组(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中缝背核背侧部(DRD)的TPH2阳性神经元显著少于正常组及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化浊解毒疏肝方中剂量组(p0.05);中缝背核腹侧部(DRV)的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中缝背核束肩部(DRI)的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中缝尾侧线状核(CLi)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中缝正中核(MnR)的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本身没有统计学意义;中缝正中旁核(PMnR)TPH2的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氟西汀组及化浊解毒疏肝方中、高剂量组(p0.05);状被盖核的TPH2阳性神经元显著少于及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脑桥被盖内侧核的TPH2阳性神经元显著少于及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p0.05)。讨论:1、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糖水偏爱、悬尾不动时间及悬尾不动潜伏期、强迫游泳不动潜伏期及不动累计时间等指标均反映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正常组采取合笼,其他各组采取单笼饲养的方法,使小鼠抑郁症模型成功。2、氟西汀、化浊解毒疏肝方均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结合孤养导致的抑郁样行为。3、化浊解毒疏肝方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4、模型组中缝核各亚核、脑桥被盖网状核和脑桥被盖内侧核等脑区TPH2阳性神经元减少,化浊解毒疏肝方组的相应脑区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或有增多趋势,说明化浊解毒疏肝方通过促进TPH2表达,使5-HT合成增多,是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途径。5、不同的抑郁样行为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别。并且,DRD、DRV、DRI、脑桥被盖网状核、脑桥被盖内侧核等脑区内TPH2阳性神经元,氟西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氟西汀和的抗抑郁作用与相应脑区的TPH2表达无关,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与化浊解毒疏肝方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R-332
【图文】: 图 1 抑郁症辩证及治疗1.2.5 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抑郁实验应用本论文使用国内外经典动物抑郁模型的方法,即经过改良和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模型ξCUMSο结合孤养的方法,以抑郁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从行为学和 TPH2 的两
第 2 章 实验研究13图 2 各个核区分布图2.5 行为学结果2.5.1 一般情况观察正常组小鼠会对周围事物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体毛色泽柔软明亮,行为敏捷,日常排泄正常以及活跃型强,对环境的敏感度高 经过为期三周造模,两组通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鼠进行比较后,模型组出现活动迟缓,毛色稀疏,行为惊恐,反应灵敏度降低,厌食 2.5.2 数据处理本次实验共使用 ICR 小鼠 72 只,每组 12 只,由于在造模过程中出现死亡,或造模结果不理想的小鼠踢除共 4 只,保留比较有意义的 8 只行为学测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建平;;李佃贵教授化浊解毒法治疗脑血管病验案举隅[J];河北中医;2015年10期
2 王征;陈松;赵勇;杨荣梅;;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J];浙江临床医学;2015年09期
3 杨敏;康洪钧;戴晓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年03期
4 王红星;蔡焯基;王玉平;;避免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诱发癫痫[J];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5 关雅迪;韩芳;;中缝背核5-HT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22期
6 姚丽华;陈建新;王晓萍;王惠玲;王高华;刘忠纯;;慢性应激联合孤养C57小鼠抑郁模型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7 谢生辉;牛广明;韩晓东;乔鹏飞;;抑郁症磁共振脑功能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6期
8 杨剑虹;林敏;关铁峰;沈鑫华;;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伴疼痛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3年12期
9 Xinghua Jiang;Junmei Xu;Dingquan Zou;Lin Yang;Yaping Wang;;Baicalin influences the dendritic morphology of newborn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us of chronically stressed ra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06期
10 朱宇欢;;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静;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陈小四;开心散常用药对干预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及NE、5-HT的对比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
2727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2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