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据报道美国约有1.9%的术后患者发生SSI,欧洲SSI居医院获得性感染第二位,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可能更高。手术部位出现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会给患者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手术部位感染位居我国医院感染前三位,其中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研究显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占58.04%,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8.2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3.74%。感染伴随着临床抗生素的过度应用,耐药病原菌普遍产生,致使抗生素疗效欠佳。研究显示,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对临床中常见的抗生素普遍产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8%;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2%;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87%;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80%。甚至出现了广泛耐药的细菌以及超级细菌,对人类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抗生素与消毒剂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抗菌药物,虽然其抑菌、杀菌机制不同,但相关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消毒剂与抗生素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后,会对同样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产生耐药,并且对低浓度的消毒剂也会产生交叉耐药。另外,当细菌对低浓度消毒剂产生耐药后,其同样也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现代研究发现传统中草药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不易产生细菌耐药,尤其是复方制剂。中草药的抑菌作用的药理学研究及中药成方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受到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二科创制的清热解毒燥湿方,由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蒲公英、地丁、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组成,在临床使用20余年,用于预防足部手术感染及治疗丹毒、足癣等均有良好疗效。组成药物中大黄、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具有抗菌活性,常互相配合使用,在低浓度时可抑菌,高浓度时则杀菌。大黄、黄连和黄柏均具有较广泛的抑菌谱,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提取液中的生物碱能降低细菌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而起到抑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力与浓度正相关。白鲜皮、蛇床子的醇提成分具有杀菌作用,实验研究显示地肤子醇提、煎煮、浸渍三种提取方法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立枯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均有抗菌作用,且浸渍法抑菌作用最优。研究显示许多清热解毒类中药及其复方对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干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中药在临床抗菌应用中前景广阔。目前,对该方抑菌作用的药理学研究仍然空缺,对临床使用的有效浓度,用药时间缺少科学数据,影响了该方的进一步开发与推广应用。目的了解足部细菌菌谱分布情况,分析足部病原菌的种类特点。观察足外洗一号方对足部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对科室住院患者足部的细菌进行采样,分析患者足部常见细菌菌谱分布情况;针对细菌菌群特点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白色念珠菌(ATCC14053)、化脓性链球菌(ATCC19615)、表皮葡萄球菌(16K4038)6种致病菌为实验菌株。按照清热解毒燥湿方的药物组成及剂量,制作出1g粉末相当于原药4.37g中药干粉及药物浓度为1g/ml的中药水煎液。分别制备六种细菌的0.5麦氏浊度菌悬液,将菌悬液稀释至105CFU/mL后,与倍比稀释的中药干粉混悬液及中药水煎液充分振荡混匀,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抑菌效果,获得中药干粉及中药水煎液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对比分析相同浓度下不同剂型中药对同一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1.患者足部细菌采样结果本次实验共分离菌株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65.22%,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30.43%,大肠埃希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真菌占4.35%,白色念珠菌1株。2.复方中药干粉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始终无细菌生长,说明整个实验过程无细菌交叉污染,不同细菌对中药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6K4038)来自临床标本采集,菌株经微生物鉴定仪进行了鉴定,此菌株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对中药敏感性最高;白色念珠菌(ATCC14053)对中药敏感性最低。中药复方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如下:中药对表皮葡萄球菌(16K4038)的MIC值为0.015625g/ml,中药对白色念珠菌(ATCC14053)无抑菌作用,中药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IC值为0.125g/ml,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 MIC 值为 0.03125g/ml,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MIC值为0.015625g/ml,中药对化脓性链球菌(ATCC19615)的MIC值为0.03125g/ml。3.复方中药不同剂型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实验通过选取对复方中药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ATCC25923)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比不同浓度下的复方中药干粉和水煎液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相同浓度的复方中药干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ATCC25923)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抑制效果均优于复方中药水煎液。结论本实验研究的清热解毒燥湿方在体外抑菌实验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中药浓度成正比;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但其抑菌效果同样与中药浓度呈正比。因此临床运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对比清热解毒燥湿方干粉混悬液和水煎液体外抑菌效果显示,其不同剂型的抑菌效果不同,开发时应注意剂型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
【图文】: 图1患者足部取样位置图逡逑2.3结果逡逑
图2中药干粉制备流程图逡逑2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建本,宋沧桑,唐利军,张桂芳;氟哌酸锌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实验[J];中国药学杂志;1995年04期
2 王晓凤;;诺氟沙星制剂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03期
3 苏秀玲,孙虹,芦秀丽,吴伟群,高逊,杜力军;体外抑菌实验微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探索(简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4 鲍敏;曾阳;米琴;陈振宁;;藏药翁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8期
5 王宁萍;金诃克林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2年06期
6 赵满靖,方玉才;大黄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1999年12期
7 邵建本,刘益,杨婷蓉,王根春;新的氟哌酸衍生物合成及其体外抑菌实验[J];西南国防医药;1994年04期
8 肖辉良,彭菲;中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体外抑菌实验报告[J];江西中医药;1995年S4期
9 刘欣;徐娟;洪纯;丁进亚;;丁香酚和大蒜素分别与亚胺培南联用对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7年01期
10 赵锡兰;杨风琴;廖国玲;赵燕;任力;;宁夏四种道地药材及其复方醇提物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旭琴;邱连利;乔登嫣;;黄连酊对107株致病菌株体外抑菌实验的观察报告[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冯秀丽;余仲平;刘畅;徐威;;金银花及其复方的体外抑菌实验[A];2012全国天然药物和中药毒理、药理学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周国儿;赵满靖;;黄连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抑菌实验观察[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晓川;李文媛;颜彦;奥·乌力吉;杨祥良;;玉簪花体外抑菌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晖;王雁霞;刘桂萍;;复方氯霉素醇溶液的体外抑菌实验[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6 刘琨;侯本祥;杨圣辉;李金陆;;壳聚糖体外抑菌实验研究[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邱莹;于腾;赵奉英;;祛屑洗药抗马拉色菌体外抑菌实验[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琨;侯本祥;杨圣辉;;氢氧化钙与甲壳素体外抑菌实验研究[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姚锋;邵京京;李明远;陆顺顺;孟俊杰;桑云璐;李婉宜;;重组小鼠β-防御素2的纯化及其体外抗NTHi活性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曹发昊;欧阳五庆;;呋喃西林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抑菌实验[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晏乐;清热解毒燥湿方足部抑菌作用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2 薛琴;甲砜霉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崔龙海;去屑止痒中药复方工艺及质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扶亚祥;奥比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春梅;消抗灵Ⅱ号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闵娜;创愈膏体外抑菌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
7 杨亚军;甲砜霉素脂质体的研制及其体外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叶光明;1-(1氢-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取代-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72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