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蜈蚣败毒饮对转基因小鼠血清IL-23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1:00
【摘要】:目的:采用转基因表达K5.STAT3C的银屑病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蜈蚣败毒饮对转基因模型小鼠皮损及外周血IL-23含量的影响,同时分析IL-23与皮损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随机的方法将K5.STAT3C转基因银屑病模型小鼠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蜈蚣败毒饮低剂量组、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5组转基因小鼠的灌胃剂量均为2ml/100g/d,每日分早晚两次进行。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8d;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前4d连续灌胃,后4d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胃,灌胃剂量及频次同前,如此符合甲氨蝶呤临床患者的药物服用方法。末次给药后1h,各组转基因小鼠经戊巴比妥钠(35mg/kg)腹腔注射麻醉,将小鼠固定在手术台上,在无菌的条件下经腹主动脉取血4ml。抽取的血液于肝素钠真空采血管中,混匀,常温保存,并于2h内提取PBMC供流式细胞学检测。2.观察指标:(1)计算小鼠的皮损的MPSAI评分;(2)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L-23水平;(3)分析IL-23含量与皮损相关性。结果:1.皮损MPSAI评分: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MPASI评分变化最大,即βMPASI值最高;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次之;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变化最小,βMPASI值最低。2.IL-23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IL-23血清因子的含量在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IL-23含量方面,空白对照组与蜈蚣败毒饮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较,蜈蚣败毒饮低、中剂量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西药对照组与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血清IL-23因子的血清学含量方面,蜈蚣败毒饮的中、高剂量组以及甲氨蝶呤组均具有降低因子血清含量的作用,且蜈蚣败毒饮的浓度越高,因子血清含量越低,抑制作用越为明显,西药甲氨蝶呤的抑制作用与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相似。3.IL-23血清因子水平与转基因模型小鼠给药前后皮损变化量,即△ MPASI的变量回归直线,此直线计算出了相应的相关系数,其p=0.0000.05,说明了直线成立,即存在IL-23与△MPASI的相关性。同时因为相关系数均为负值,所以相关为负相关,即说明小鼠给药前后的△MPASI值越大,说明小鼠皮损的缓解程度越高,越具有治疗效果,此时的血清中IL-23的值就越低;反之,βMPASI值越小,说明小鼠的皮损缓解程度越低,治疗效果不明显,这时血清中的IL-23的值就越高。这与IL-23的表达功效以及文献中涉及的与银屑病的相关性作用相一致。结论:1.蜈蚣败毒饮可降低转基因模型小鼠的MPASI分值,改善临床症状。2.蜈蚣败毒饮可降低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血清IL-23水平。3.IL-23血清因子水平与转基因模型小鼠给药前后皮损变化量具有相关性,呈负相关。4.蜈蚣败毒饮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有效方剂,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志广;;冯宪章辨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J];中医学报;2015年05期

2 杨素清;谭杰军;闫景东;王甜甜;;王玉玺教授从“毒”论治银屑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3年01期

3 娄卫海;王萍;张們;;张志礼治疗掌跖脓疱病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2年10期

4 范斌;徐蓉;李欣;李峰;施若非;迮侃;李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09期

5 王煜明;吴小红;曾雪;刘瓦利;;庄国康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J];中医杂志;2012年16期

6 谢亚宁;;寻常型银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17期

7 程艳艳;;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3期

8 赵海梅;左志琴;程绍民;王艳辉;吕爱平;刘端勇;;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1期

9 孙占学;王京军;张丰川;李曰庆;李元文;;当代名医治疗银屑病临床用药经验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年01期

10 邓小元;牛朝志;;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42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英栋;;银屑病病因病机探寻[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可欣;“斑发于阳明”理论指导银屑病辨证与治疗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锐辉;“从心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史宝娜;大连地区352例银屑病的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4 潘军;穴位贴敷法预防冬季型银屑病复发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8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38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