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题依据:中药质量关系着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中药质量评价很大程度上参照西药的质量标准模式,测定一个或几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忽视了中药化学组成的整体性。指纹图谱的使用虽可从整体角度全面表征中药的化学信息,但无法有效阐释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内在关系,不足以体现中医药临床配伍用药的特点。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等功效,是典型的多效中药。即一味中药具有多种功能,置于不同的复方“配伍环境”中针对不同的病症发挥出不同的功效。目前,黄芪主要通过检测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苷的含量进行质量评价,未能有效阐明黄芪在具体复方“配伍环境”条件下的定向“物质基础”。课题组基于多效黄芪的前期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医辨证论治观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辨识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的新的研究策略,即从方剂入手研究多效中药的定向药效成分,且该中药在方剂中处于君药地位,辨识中药在复方配伍环境中作用于特定病症的“定向药效成分群”。故,本研究将黄芪置于“黄芪建中汤”配伍环境中,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药效评价环境,应用现代科学方式阐明黄芪对该复方的药效贡献,利用谱效关系方法阐释黄芪化学成分与药效指标之间的联系,最终锁定黄芪发挥定向药效的活性成分群,为黄芪的定向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阐明黄芪建中汤中黄芪的药效贡献作用,分析黄芪发挥定向药效的活性成分群,为黄芪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设置黄芪、饴糖、缺黄芪或饴糖的阴性方、黄芪建中汤全方5个给药组,以一般状态、体重、胃液生化指标、胃组织病理为传统药效学指标,采用~1H-NMR和LC-MS代谢组学方法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和胃组织线粒体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系统比较各给药组药效差异,探讨黄芪对黄芪建中汤的药效贡献作用。(2)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将黄芪化学成分分离为三个部位:水洗脱部位(A)、35%乙醇洗脱部位(B)和95%乙醇洗脱部位(C),与缺黄芪的阴性方组合形成不同配伍的黄芪建中汤,利用LC-MS技术对复方黄芪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用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干预研究,从化学成分含量、传统药效学与血清核磁代谢组学三个角度探讨黄芪不同化学部位对复方的药效贡献作用。(3)采用灰色关联度与偏最小二乘法两种关联分析方法,探究黄芪不同化学部位成分分别与体重、胃液pH值、胃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代谢组学数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筛选黄芪建中汤中黄芪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成分群。结果:(1)黄芪对黄芪建中汤的贡献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状态不佳、体重明显减轻、胃液pH值显著升高、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与线粒体内源性代谢紊乱。经给药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黄芪建中汤全方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黄芪与饴糖阴性方组,黄芪阴性方效果较差,明确并验证了黄芪对复方的药效贡献。(2)在黄芪不同化学部位配伍的黄芪建中汤指纹图谱中,共鉴定并归属了24个黄芪的化学成分。传统药效学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显示,黄芪不同化学部位配伍的黄芪建中汤对体重、胃液pH值、胃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差异代谢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黄芪建中汤全方回调作用最好,黄芪不同化学部位组合后比单个化学部位的回调作用较好,黄芪阴性方的效果较差。(3)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4个化学成分色谱峰的面积与各药效指标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4个化学成分与药效数据关联度均大于0.6,本研究选择前12个关联度较大的成分进行分析,与体重相关的关联序为:14131521101212082297;与胃液pH值相关的关联序为:281991016171213152422;与胃蛋白酶活性相关的关联序为:124681511249221714。综合传统药效数据相关的化学成分,获得4个共有的成分,分别为8(3-Hydroxy-9,10-dimethoxyptercarpan)、9(7,2'-Dihydroxy-3,4'-dimethoxy isoflavan)、15(Formononetin-7-o-glc-6''-o-acetate)、22(Isoastragaloside I),表明这些成分可能为关键的活性成分。与血清代谢组学相关的关联序为:2861524229177192111。其中与传统药效数据相关的4个关键成分均在代谢组学结果中找到,进一步验证了传统药效指标结果。灰色关联度只能分析变量间的密切程度,无法识别方向的相关关系,因此本课题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筛选活性成分,显示变量间的关系,弥补灰色关联度这一弱势,筛选回归系数大于0的成分作为黄芪的活性成分。其结果表明,与体重相关的活性成分依次为:819211922161071813241723;与胃液pH值相关的活性成分依次为:8131792111819231016227;与胃蛋白酶活性相关的活性成分依次为:131721189811210222415236719165。综合传统药效数据相关的化学成分,获得13个共有的成分,顺序为:8291113191718221016723。该成分主要为黄芪黄酮类与皂苷类成分。与血清代谢组学相关的活性成分依次为:138921171018112221516724。其中与传统药效指标共有的活性成分为2(Calycosin-7-O-B-D-glycoside)、7(Calycosin-7-o-glc-6''-o-acetate)、8(3-Hydroxy-9,10-dimethoxyptercarpan)、9(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10(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glucoside)、11(Calycosin)、16(Dihydroxy-trimethoxy DHIF)、17(Astragaloside IV)、18(Astragaloside III)、22(Isoastragaloside I),该活性成分主要为黄芪黄酮类与皂苷类。灰色关联相关的活性成分可在偏最小二乘分析相关的活性成分中找到,分别为8(3-Hydroxy-9,10-dimethoxyptercarpan)、9(7,2'-Dihydroxy-3,4'-dimethoxy isoflavan)、22(Isoastragaloside I),表明这三种成分为黄芪发挥药效的关键活性成分,同时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进行谱效关系分析可优势互补与相互验证。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黄芪中总糖与各药效指标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因此,黄芪中各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协同达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佳效果,同时证明了黄芪的加入为小建中汤的药效增强了益气建中之力。结论:本课题利用传统药效指标与代谢组学方法验证了黄芪对黄芪建中汤的药效贡献,利用谱效关系技术锁定了黄芪在复方中发挥益气建中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黄芪的定向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黄芪内在质量的阐释提供了参考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OPLS-DA 增大组间差异,提取两组样本间与疾病有关的差异代谢物。.0 进行显著性检验,结合 S-plot 图以及 VIP 值,最终确定与疾病相关的验结果芪对黄芪建中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传统药效影响状态:正常组大鼠无异常状况,精神良好,皮毛光亮,动作敏捷,大组大鼠精神逐渐萎靡,毛色枯黄,食欲差,体型消瘦,出现眯眼与便药后,大鼠上述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 HQJZ 组改善作用 组与 YY 组改善作用次之,HY 组改善作用较弱。:体重的减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状的一个典型特征。如图 1 所示,的增加,模型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经给药治疗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其中 HQJZ 组的效果最佳;HQ 组与 YY 组改善作用次之,HY 组改善
第三章 黄芪对黄芪建中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效贡献研究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变薄,部分粘膜脱落,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甚至裂,为典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特征,证明造模成功。经药物治疗后,胃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 HQJZ 组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最明显,仅为极轻HQ 组的效果次之;HY 组的效果较差,出现粘膜上皮细胞中度水样变性及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连;;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年32期
2 许文倩;胡英还;秦雪梅;刘月涛;;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3 邢建华;;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13期
4 曹彩云;;温启宗老师临床运用黄芪建中汤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57期
5 李莲嘉;;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年10期
6 董洪娟;;联用黄芪建中汤和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年20期
7 曾泽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8期
8 郝连欣;;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年11期
9 杨晓东;;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年14期
10 郑国雄;;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晖;柴玉琼;高振鸿;;黄芪建中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白雪峰;;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机理应用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王继祥;;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72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孙万岫;;黄芪建中汤、一贯煎治疗虚性胃痛探讨(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宇恒;;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段明;程韵洲;;胃特灵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宋红;王颖;郑东升;郑小伟;李春雯;;脾气虚证大鼠GAS基因表达及加味黄芪建中汤的干预作用[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晓;郭跃;赵新生;;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体会[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宋梅兰;;黄芪建中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游绍伟;何鲜平;;黄芪建中汤治疗老年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58例临床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泰州 武简侯;黄芪建中汤证论[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方剂学专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楚一 辑;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N];民族医药报;2001年
4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 魏文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魏i
本文编号:2739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3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