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扁桃斑鸠菊抗痛风活性物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6:0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嘌呤的摄入量也逐渐增加,加之生活不规律,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向低龄化发展。目前市场上治疗痛风的药物如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存在着毒副作用大,易致敏等弊端。天然产物是发掘新型抗痛风活性成分的重要源泉。扁桃斑鸠菊,又名南非叶,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常用来治疗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扁桃斑鸠菊提取物具有降低血尿酸、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对防治痛风病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其作用物质基础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扁桃斑鸠菊为研究对象,以期从中寻找到高效低毒、具有良好抗痛风活性的候选先导化合物,阐明其发挥抗痛风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台湾扁桃斑鸠菊嫩枝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60%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层的萃取物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发现60%乙醇提取部分、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因此,以活性馏份二氯甲烷萃取部分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重结晶、薄层制备色谱、制备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34个单体化合物,综合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CD光谱、X-单晶衍射、钼盐反应、改良的Mosher法、计算ECD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及立体构型。化合物1-34均为豆甾烷型甾体皂苷及苷元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12、15-20、23-30、32-3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的侧链具有较为新颖的环合方式,其16位与23位通过氧连接形成六元氧环,22位与28位通过氧连接形成五元氧环,两个环为顺式骈合,该环合方式为此类化合物中首次发现。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及NF-κB双报告基因的实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34个化合物进行抗痛风及抗炎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21具有明显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化合物6、17、18、19、21、25、27具有良好的NF-κB抑制活性,提示这些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痛风活性,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21,23-epoxy、22,24-epoxy豆甾烷型甾体皂苷相比于其他几类豆甾烷型甾体皂苷具有更好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及NF-κB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揭示扁桃斑鸠菊抗痛风活性成分奠定了化学基础,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扁桃斑鸠菊药用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伟;崔承彬;;几种物理化学技术在天然产物立体结构解析中的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年06期

2 樊峗;马武开;;痛风的中医认识及证治方法[J];国医论坛;2015年06期

3 路杰;崔凌凌;李长贵;;原发性痛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5年03期

4 杨早;;南非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袁昌齐;肖正春;印敏;;值得重视的几种非洲植物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年03期

6 周腊梅;陶娟;;痛风中医文献解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年05期

7 罗琦;;痛风方联合西乐葆及碳酸氢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杨宇;李江江;王项;邱冠周;;报告基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9 谢建祥;黄敏;黄国栋;;白艾痛风灵免煎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模型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2期

10 Georgewill OA;Georgewill UO;;Antiarthritic activity of Vernonia amygdalina in albino rat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冰清;遗传背景对痛风和/或高尿酸血症影响的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4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4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