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生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初步探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13:41
【摘要】:目的: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是最为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食材。本文对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可能原因;通过检测不同产地生姜和直接压榨姜汁中6-姜酚含量,为生姜相关产品开发及产地提供参考依据和新思路;通过MOE等软件预测主要成分6-姜酚潜在的抗炎作用靶点,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预测抗炎靶点进行验证,探索生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为生姜相关药物的靶点选择及研发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最常用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的挥发油,用乙醚稀释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将结果进行对比。采用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五种不同产地生姜中的6-姜酚;采用直接压榨法得到姜汁及姜渣,并采用醇回流法提取鲜姜和姜渣中6-姜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样品中的6-姜酚含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MOE软件探究6-姜酚潜在的抗炎作用靶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6-姜酚抗炎机制的研究。采用MTT法确定6-姜酚的给药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6-姜酚对炎性因子TNF-α、IL-6及cAMP分泌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姜酚对炎症细胞内磷酸二酯酶4表达的影响。结果:从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8种,其中生姜挥发油30种,干姜挥发油36种,炮姜挥发油35种,姜炭挥发油26种。其中生姜中含量较多的有β-水芹烯、柠檬醛、莰烯等;干姜中主要含有姜烯、β芹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等;炮姜中主要含有姜烯、β-水芹烯等;姜炭中主要有龙脑、姜烯、β-水芹烯等。各产地生姜中6-姜酚含量分别为:辽宁0.123 mg/mL、山东0.121mg/mL、云南0.176 mg/mL、四川0.274 mg/mL、江西0.264 mg/mL;在95.57 g生姜中6-姜酚含量为121.9 mg,66 mL姜汁中的6-姜酚含量为55.39 mg,为生姜中6-姜酚总含量的45.46%,4.98 g姜渣中测得6-姜酚含量为36.68 mg,为生姜中6-姜酚总含量的30.10%。PDE4为经PharmMapper网站筛选出的可能的6-姜酚抗炎作用靶点,PDE4与6-姜酚经MOE模拟对接后显示,该靶点与6-姜酚有着良好的对接;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此浓度范围中6-姜酚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LPS可激活RAW264.7,使其活力显著增加,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组与LPS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即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活性;6-姜酚给药组与LPS对照组相比,其TNF-α、IL-6的分泌均显著降低,且其对TNF-α、IL-6分泌的抑制程度均与其给药浓度呈正相关;而给药组cAMP的分泌量较LPS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给药浓度亦呈正相关;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PDE4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P0.05,即RAW264.7细胞经LPS处理后其PDE4的蛋白表达量有显著增加;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组与LPS组相比P0.05或P0.01,即6-姜酚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DE4蛋白的表达,且其抑制程度与其给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的挥发油既有相同成分,也各有其特征成分。姜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在不同的炮制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成分上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了炮制品药理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的各产地生姜6-姜酚含量中,四川及江西两地生姜中6-姜酚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产地。直接压榨法得到的姜汁6-姜酚含量达到45.46%,即直接压榨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提取生姜中的6-姜酚,同时对直接压榨姜汁的产品化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PDE4与6-姜酚经MOE进行模拟对接后的评分结果说明PDE4很有可能是6-姜酚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以此为基础选定PDE4为靶点对6-姜酚的抗炎作用进行后续研究;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LPS可使RAW264.7细胞处于激活状态,细胞活力显著增强,而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则抑制了激活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确定了本实验的给药浓度为25-100μg/mL;LPS组与空白组相比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cAMP分泌显著降低,说明10μg/mL LPS可使RAW264.7细胞至炎;而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分泌起抑制作用,但会促进cAMP的分泌,说明该浓度范围的6-姜酚能够有效的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起到抗炎作用;经LPS诱导后致炎的RAW264.7细胞内PDE4含量显著增加,而经25-100μg/mL浓度的6-姜酚给药后的炎症细胞内PDE4表达被显著抑制,说明6-姜酚对RAW264.7细胞具有抗炎作用,且这种抗炎作用的机制很可能是6-姜酚抑制了炎症细胞内PDE4的蛋白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R284.1
【图文】:

生姜,挥发油,总离子流,出油率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分析,总离子流图见图1.1-1.4,所得质谱图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和 WILEY 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出的各种化学成分,结果见表 1.2。3 结果由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及其炮制品四种药材的挥发油,其中干姜的出油率最高为 1.25 mL/100 g(1.25%,V/W),生姜的出油率最低为 0.20 mL/100 g(0.20%,V/W),其出油率见表 1.1。表 1.1 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的出油率药材 药材重量/g 挥发体积/mL 出油率(mL/100g)生姜 100.00 0.20 0.20干姜 20.00 0.25 1.25炮姜 20.03 0.15 0.75姜炭 20.04 0.18 0.90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 4 种药材挥发油,分析后所得的总离子流图如图 1.1 至图 1.4 所示。

挥发油,总离子流,干姜,硕士学位论文


干姜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图

炮姜,挥发油,总离子流,干姜


图 1.3 炮姜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图图 1.4 姜炭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图经 NIST 质谱库检索并结合文献分析后,4 种分别鉴定出的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2:生姜、干姜及干姜炮制品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 48 种,其中生姜 30 种,干姜 36 种,炮姜 35 种,姜炭 26 种。这 4 种炮制品的共有成分为 17 种,分别为α-蒎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β-倍半水芹烯、姜烯、莰烯、α-金合欢烯、α-没药醇、龙脑、樟脑、乙酸香叶酯、α-柠檬醛、β-柠檬醛、β-榄香烯、揽香醇、桉叶油醇、反式-橙花叔醇。干姜、炮姜和姜炭的共有成分有 6 种,分别为α-水芹烯、α-柏木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南炀;潘钰;吴虢东;曾跃勤;陈亮;;6-姜酚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免疫学机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12期

2 耿彤;吴晓磊;王志伟;;姜活性成分6-姜酚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7年04期

3 于海;马龙利;陈可可;余德顺;;柱层析纯化6-姜酚的工艺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9期

4 于艳静;锁然;于艳敏;夏威;张丹;彭松;;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生姜中6-姜酚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08期

5 李立;朱晓薇;李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中6-姜酚的含量[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马武开;周静;刘丽敏;姚血明;钟琴;唐芳;安阳;黄颖;王莹;刘正奇;;姜酚胶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10期

7 史进程;彭宁;黄雪松;;温度和酒度对姜酒中6-姜酚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8 罗少华;邵伟;龚大春;;RP-HPLC测定干姜中6-姜酚的含量[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12期

9 孙承铭;谢岱希;郑文华;;6-姜酚对脑缺血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11年52期

10 谢自斌;郭琳;龙瑞蓉;蒋晓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酚胶丸中6-姜酚的含量[J];中南药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莉;容蓉;杨勇;吕青涛;巩丽丽;;不同制法的四逆汤中6-姜酚含量测定[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朱海扬;曾慧兰;韩新爱;黄雪松;古建泉;钟启;;姜酚对MOLT 4细胞株增殖及凋亡作用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韩新爱;曾慧兰;葛峰;黄雪松;古建泉;贾海涛;钟启;朱海扬;郁志;卢育洪;张学利;何庆瑜;;6-姜酚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张永鑫;李俊松;蔡宝昌;;HPLC法同时测定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5种姜辣素的含量[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宣伟东;卞俊;刘娟;王朝武;袁兵;;生姜抗晕动病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宣伟东;卞俊;刘娟;王朝武;袁兵;;生姜抗晕动病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7 韩雪;张园园;薛玉聪;楚立;;基于TLR4/MAPKs/NF-κB信号通路的6-姜酚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A];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8 卫莹芳;周元雳;汪晓辉;龙飞;吴晓仪;杨婷;;犍为干姜适宜加工方法的研究[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燕全;左冬;夏伦祝;;基于UPLC快速测定3种姜酚含量的生姜干燥工艺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10 卫莹芳;汪晓辉;周元雳;龙飞;张盈娇;代琪;;HPLC法测定干姜中辛辣成分的含量[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潘波;煎药,不可随意用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芳;铜陵白姜姜酚的制备、抗癌活性及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王少鹏;6-姜酚对过氧化氢致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3 杨光;6-姜酚生物学作用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向云亚;6-姜酚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刘伟;姜酚抑菌作用及姜酚—壳聚糖复合膜性质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韩亮;橘皮汤有效部位制剂开发及其主要成分药物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生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的抗炎机制初步探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赵位昆;不同剂量6-姜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9年

3 韦秋雨;生姜中活性成分6-姜酚的纳米制剂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4 谷文光;6-姜酚增强VEGFa/VEGFR2结合增加血管渗透性抑制肿瘤演进[D];南开大学;2017年

5 闫金奎;6-姜酚的提取、纯化与应用[D];暨南大学;2008年

6 傅松文;6-姜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韩新爱;6-姜酚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丽敏;姜酚胶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2年

9 王哲;干姜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杜瑞;6-姜酚肟对PC12细胞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和促分化作用[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6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56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