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8-十六烷基小檗碱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23:35
【摘要】:目的:肺癌是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占全球所有癌症病例的十分之一以上,其死亡率亦位居全球癌症致死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发展。尽管根据组织学分类,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但约85%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NSCLC。由于当前常用的抗肺癌药物效果欠佳、存在的毒副作用较大以及肿瘤细胞产生的抗药性,使得手术切除仍然是NSCLC最佳的治疗选择。然而,由于NCLSC发病早期无相关特异性症状,且当前对肺癌的发病分子机制仍不甚明了,缺乏针对NCLSC的准确及简易的早期诊断方法,以至于大多数肺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手术切除已无法救治的病理晚期。因此,深入探究肺癌的发病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有效早期筛查、预后标志物以及挖掘安全有效治疗肺癌的药物已是亟不可待。小檗碱(Berberine,BBR)又称为黄连素,是传统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小檗科、防己科、罂粟科等植物当中,长期在传统中药中被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近年来,小檗碱及其衍生物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低,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8-十六烷基小檗碱(8-BBR-C16,HBBR)是通过向BBR的C8位引入16C直链烷基修饰而产生的一种新BBR衍生物,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口服吸收率、生物利用度较BBR显著增高,并且具有较明显的肺部靶向性,但其是否具有抗肺癌以及其它肿瘤活性仍未有报道。因此,一方面,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NSCLC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差异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预测、核心基因筛选及预后分析等方面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可能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HBBR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GEO数据库中的人肺癌组织mRNA表达芯片数据集,我们比较分析了GSE21933、GSE33532、GSE44077和GSE74706数据集中NSCLC及其对应正常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挖掘出差异上调基因:676、865、274、1797个;差异下调基因:761、1262、689、2350个;通过对四个芯片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最终获得差异上调基因57个以及138个差异下调基因。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发现上调的差异基因与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下调差异基因与血管生成、细胞粘附、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过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挖掘出度得分≥19的中心节点基因25个,其中CCNB1、CCNA2、CEP55、PBK以及HMMR基因得分最高。通过Oncomine的肺癌数据库我们进一步对筛选得到的前5名中心节点基因进行了表达验证,并且通过Kaplan Meier Plotter的肺癌病人数据库进行预后分析后发现CCNB1、CCNA2、CEP55、PBK以及HMMR的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NSCLC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并且其它20个中心节点基因也与NSCLC的临床预后紧密联系。(2)参考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利用格式试剂合成法,将16碳直链烷基取代BBR C8位的H合成HBBR。产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拟研究目标产物。(3)为研究HBBR的体外抗肺癌作用,通过MTT方法分析了HBBR对于A549细胞的活力影响,发现HBBR较BBR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大大提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25、27.398μg/ml;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HBBR(0、0.2、0.5、1μg/ml)给药后A549细胞的周期分布,通过EdU增殖实验检测DNA合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表达蛋白,发现HBBR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且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运用流式细胞仪、TUNEL细胞凋亡检测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我们发现HBBR亦能够通过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而实现其抗肿瘤作用,并且通过分析HBBR给药后A549细胞中CEP55、PI3K、Akt、pAkt、p21、p27的蛋白表达水平后发现,HBBR极有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而抑制细胞生长;同时,通过细胞划痕以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发现,HBBR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4)通过在裸鼠右前肢腋下皮下接种A549细胞建立人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接种后通过口腔灌胃给药21天的方式研究HBBR的体内抗肺癌效果。实验结束时,与肿瘤模型组相比,药物组BBR(120 mg/kg)、HBBR(5 mg/kg)、HBBR(10 mg/kg)的平均离体瘤重分别降低27.47%、34.58%、59.07%。同时,通过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荷瘤21天后裸鼠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现HBBR给药后,NSE、CYFRA21-1和CA125水平显著降低。此外,通过检测给药期间裸鼠的体重变化以及解剖后各小鼠的脏器系数,发现HBBR长期给药对小鼠生长无明显毒副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BBR具有较好的体内抑制肺癌生长潜力,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5)肠道内微生态的稳定与机体的健康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息息相关,为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究HBBR抑制人A549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生长的可能机制,收集动物实验第20天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HBBR(10 mg/kg)组小鼠新鲜排泄的粪便,提取粪便中的基因组DNA后,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的差异。从9个粪便样本中获得了685707个有效的焦磷酸测序读数,总共鉴定了198种微生物。结果发现肿瘤模型组小鼠体内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BBR组。表明HBBR的治疗有利于维持小鼠体内稳定和健康的微生态。在种水平上,本研究首次报道了HBBR给药有利于维持Clostridium clostridioforme(梭状梭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生酸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迪氏副拟杆菌)、Lactobacillus animalis(动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格氏乳杆菌)、Lactococcus lactis(乳酸乳球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多枝梭菌)以及Mucispirillum schaedleri在荷瘤小鼠肠道内的丰度。(6)采用人肺癌A549细胞荷瘤裸鼠模型和鼠源Lewis肺癌荷瘤模型同时比较HBBR单药、紫杉醇单药、紫杉醇联合顺铂以及紫杉醇联合HBBR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效果,初步探究HBBR是否可以增强紫杉醇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A549细胞荷瘤裸鼠模型中,HBBR(10 mg/kg)每日口腔灌胃给药联合紫杉醇(12 mg/kg)每周注射1次的肿瘤抑制率(62.01%)较紫杉醇、HBBR单药分别提高18.54%、15.06%;同时在Lewis肺癌荷瘤模型中,该组合的肿瘤抑制率(57.99%)较紫杉醇、HBBR单药分别提高19.94%、21.66%,由此可见HBBR与紫杉醇联合给药有利于各自药效的提高。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相关芯片数据,首次在多个数据集中挖掘出了一系列共有表达的差异基因,通过网络数据库及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后,发现NSCLC的发生与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首次证实小檗碱的C8位十六烷基取代物即HBBR具有抗肺癌活性且其抑制肿瘤活性与细胞周期及凋亡密切相关。通过分析HBBR给药后荷瘤裸鼠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发现HBBR治疗有利于维持荷瘤小鼠体内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并且通过分析HBBR与紫杉醇单用及联合给药对荷瘤裸鼠模型以及Lewis肺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皮下瘤组织生长的影响,发现HBBR联合紫衫醇给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药药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
【图文】:

版本,软件


图 1-1 R 软件(3.4.0 版本)截图Fig.1-1. The operation interface of R software (version 3.4.0).

版本,软件,功能注释,异基因


图 1-2 FuRich 软件(2.1.2 版本)截图Fig.1-2. The operation interface of FuRich software (version 2.1.2).异基因分析及功能注释了进一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基因的功能,我们使用

版本,网络构建,非小细胞肺癌,异同


图 1-3 DAVID(6.8 版本)截图Fig.1-3. The operation interface of online database DAVID (version 6.8).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为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相对正常组织所发生的分子机理异同,我们通过 S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家勇;杨晨晨;徐茜;;微小RNA-2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32期

2 吴畴斌;方志明;王炜;郝名浩;;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8年12期

3 金冬春;裴俊烽;张前进;缪炳良;竺科英;;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8年23期

4 黄海欣;李桂生;黄东宁;陈绍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3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柳州医学;2009年01期

5 黄赛男;姚红艳;;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年11期

6 汤丽云;;探讨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1期

7 李嘉;温本;郑文滔;倪薇薇;;加速超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7年12期

8 郭芷汛;刘欢;李艳;李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年01期

9 戴春雷;邵冲;单月宏;谢永明;臧蔚;;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年22期

10 阚强波;王俊峰;;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天女;丁重阳;;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2 陈艳;王熙才;周永春;伍治平;金从国;刘馨;姚乾;胡红艳;徐珑峰;田爱;;人非小细胞肺癌原位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3 王明慧;肖汀;;热休克蛋白90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江一鸣;杨新妹;俞丹璐;王燕;;非小细胞肺癌循环内皮干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A];2014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青年医师论坛暨内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5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思考[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6 张沂平;;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杜开齐;朱有才;张志豪;邬冬强;肖怀清;王细勇;;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仝战旗;吴整军;郝爱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存活原因剖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贾小力;陈岗;;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杰;;9345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安慧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获批上市[N];中国医药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刘卉;非小细胞肺癌疗法趋精准[N];医药经济报;2016年

3 赵舒;临床三足鼎立成型[N];医药经济报;2016年

4 张原;AURA3研究获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证据[N];中国医药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许宁生;阿法替尼赛点[N];医药经济报;2017年

6 Simon King 编译 廖联明;今年这些药物聚焦全球目光[N];医药经济报;2017年

7 记者 廖晨霞;非小细胞肺癌特定药纳入医保[N];天津日报;2017年

8 塔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靶向药援助[N];健康报;2017年

9 记者 冯卫东;加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N];科技日报;2014年

10 通讯员 蔡心轶 记者 程守勤;非小细胞肺癌检测有新标志物[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玉波;8-十六烷基小檗碱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2 侯沙沙;S100A4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和肥胖症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黄日胜;MicroRNA-485-5p和MicroRNA-38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焦晶华;咪达唑仑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浩有;长链非编码RNA XIST通过调节miR-186-5p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侵袭[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刚;MiR-9-5p通过TGFBR2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周华平;LOC285194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子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8 李鹏;泛素连接酶CBLB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预后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9 阿茹娜;一、抗药性抗体对干扰素-α治疗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二、GOLM1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0 张朝阳;多西他赛介导STAT3信号通路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睡眠及生活质量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2 崔旭;非小细胞肺癌EGFR与TN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3 李献;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及其突变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D];苏州大学;2018年

4 刘丽;PD-1和PD-L1在云南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5 陈本超;GRK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6 RIZAL KUSHAL;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在组织和血浆中的对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7 郭锦翠;ERCC1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8 杨欣;NSCLC中Napsin-A、CK7、p63、Ki-67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9 尹勇利;氩氦刀冷冻消融非小细胞肺癌术中不同参数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10 李海梅;润肺消ve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6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66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