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丹酚酸B-TAT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HSF增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16:48
【摘要】:研究背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是一种临床常见但治愈率低的皮肤纤维化疾病,目前以手术和药物注射治疗为主。HS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会给患者带来痛楚,激素类药物注射给药副作用较大且费用相对昂贵。因此,研制出有效预防与治疗HS的潜在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是HS形成的关键效应细胞。研究认为HSF过度增殖、活化和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Human Myofibroblasts,HMF),是HS病理生理学的中心环节。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于TGF-β/Smads等多个信号转导通路。穿膜肽TAT是一种新型促进药物转运的佐剂,具有高度细胞穿透能力,能转运药物透过皮肤,促进药物跨膜转运而不改变转导物质生物活性或造成细胞膜伤害。本课题拟将合成的DSPE-PEG_(1000)-TAT作为导向性材料,制备载丹酚酸B的穿膜肽TAT修饰脂质体(SAB-TAT-LIP)透皮制剂,使脂质体具有高效的入胞能力,高效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增强真皮层的药物递送和细胞摄取,从而发挥防治HS的作用。目的研制SAB-TAT-LIP透皮制剂,优化制备工艺,进行质量考察;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真皮层滞留效应及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同时,考察其对体外HSF的增殖、迁移、侵袭、TGF-β_1表达水平、细胞周期与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SAB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DSPE-PEG_(1000)-TAT磷脂导向性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将DSPE-PEG_(1000)-MAL和末端含有半胱氨酸的穿膜肽TAT通过迈克尔加成法合成DSPE-PEG_(1000)-TAT,采用MALDI-TOF-MS法对终产物进行分子量鉴定,FT-IR和~1H-NMR法进行结构鉴定。(2)SAB-TAT-LIP的制备工艺研究。建立SAB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DSPE-PEG_(1000)-TAT作为磷脂导向性材料,采用pH梯度-逆向蒸发法制备SAB-TAT-LIP,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进行最优工艺的验证。(3)SAB-TAT-LIP的质量评价。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初步稳定性和冻干稳定性等理化性质;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药规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透皮性能,真皮层滞留效应,并绘制体外渗透曲线,拟合药物动力学方程;进行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考察,观察皮肤有无红斑及水肿现象,同时将给药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综合评价该脂质体透皮制剂的安全性。(4)SAB-TAT-LIP对HSF增殖等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建立HSF传代培养、冻存和复苏方法;考察SAB-TAT-LIP的体外血清稳定性,并采用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SAB-TAT-LIP对HSF增殖活性的影响,设计合理的给药浓度;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法考察脂质体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考察脂质体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检测脂质体对TGF-β_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对比反应物和终产物的MALDI-TOF-MS、FT-IR和~1H-NMR图谱,结果验证所得的终产物为目标化合物,成功合成了DSPE-PEG_(1000)-TAT磷脂材料,可用于下一步实验。(2)SAB-TAT-LIP最优制备工艺为:取处方量的S100,Chol,DSPE-PEG_(1000),DSPE-PEG_(2000),DSPE-PEG_(1000)-TAT(100:33.33:2:1:1,mol/mol)溶于有机溶剂(氯仿:甲醇=2:1,v/v),SAB溶于1%甘氨酸-盐酸缓冲盐溶液(pH值为3.28),将两相体系转移入茄形瓶中,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旋干有机溶剂,在氮气氛围下放置过夜吹干残留的有机溶剂,加入适量的PBS缓冲盐溶液调至pH值为6.0,继续孵育30 min形成脂质体乳液,探头超声180次(功率300 W,超1 s间隔1s),过0.8μm的微孔滤膜,然后用400 nm脂质体挤出仪来回挤出15次整粒,即得SAB-TAT-LIP。测得该脂质体载药量为(6.31±0.34)mg·mL~(-1),包封率为(86.70±0.85)%。处方量扩大5倍后,测得载药量为(6.27±0.51)mg·mL~(-1),包封率为(86.22±0.97)%。结果表明制备工艺稳定可靠。(3)SAB-TAT-LIP大小较均匀,呈球状或近球状,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219.90±5.09)nm,Zeta电位(-9.25±0.92)mV,多分散系数PDI值为0.190±0.013,4℃放置10 d稳定性良好;脂质体冻干粉复溶后形态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分布均匀,粒度圆整;体外24 h累积释放率为62.49%,无突释效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符合Hixon-crowell方程模型;体外32 h皮肤累积透过率为17.21%,透过速率为(28.33±4.9)μg?cm~(-2)?h~(-1),真皮层滞留量为(44.39±6.87)μg?cm~(-2),符合零级方程及Hixon-crowell方程模型,体外透皮性能明显优于SAB溶液和SAB普通脂质体,且无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4)体外培养的HSF生长状况良好,符合实验要求;SAB-TAT-LIP在血清环境中24 h内无明显聚集和沉淀现象,粒径大小和吸光度值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空白脂质体对HSF基本无毒副作用,不同浓度的SAB-TAT-LIP干预HSF不同时间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同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SAB-TAT-LIP干预HSF 48 h后,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细胞早调和中晚调率明显增加,TGF-β_1分泌量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得到的SAB-TAT-LIP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满足局部透皮给药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规律,对体外HSF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周期G_0/G_1期有阻滞作用,对TGF-β_1的表达水平有下调作用,为后期用于研究体内防治HS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3.6;R285.5
【图文】:

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扰现象


growth factor,VEGF)[3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35]、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12]等,对 HS 的主要调作用见图 1-2。这些生长因子在 HS 形成中通常会发挥双重作用,且存在相互串联和干扰现象,增大了信号转导的复杂性。因此,靶向生长因子途径治疗 HS 时,应明确该生长因子在 HS 不同阶段所起的确切作用。

创面愈合,炎性细胞,皮肤,Ⅲ型胶原蛋白


图 1-3 皮肤创面愈合中各种炎性细胞对 HSF 的作用[43]Fig.1-3 Effect of inflammatory cells on HSF in skin wound healing.1.4 ECM 代谢异常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是正常皮肤组织中最主要的 ECM 成分,两者的数量及

思路图,脂质体,表皮结,外治


本研究针对 HS 表皮结缔组织和角质层明显增厚,导致药物渗透性差的关键问题入手,将中医药外治理论与新型微粒给药系统相结合,研制具有良好透皮吸收性能的 TAT 修饰脂质体,以期为 SAB 应用于 HS 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便运用途径,载丹酚酸 B 的穿膜肽 TAT 修饰脂质体(SAB-TAT-LIP)防治 HS的研究思路见图 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盼松;郑炜君;周永斌;陈明;柴守诚;马有志;马翎健;徐兆师;;短柄草Hsf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类和高温响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 张峰;蔡云飞;;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SF[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熊洋洋;顾雅琦;刘志薇;李彤;吴致君;庄静;;茶树中两个HSF转录因子基因分离与温度胁迫响应的比较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12期

4 李金波;张霞;田文儒;曹荣峰;高善颂;张桂林;;热休克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aM mRNA和HSF活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田颖刚;王春艳;黄宇玫;廖春艳;张盼;朱胜;乔娟娟;;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对5-氟尿嘧啶诱导HSF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21期

6 卫刚;李启炎;赵卫东;;基于HSF的数字城市模型Web发布[J];工程图学学报;2008年03期

7 宋菲;王齐齐;王挥;黄玉林;陈卫军;赵松林;;槟榔花中酚类物质对HSF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23期

8 王婷婷;仇有文;王沛文;陈宏宇;杨俊颖;王窦逗;伍淼;王傲雪;;番茄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1期

9 韩利红;刘潮;张维维;李发;邓发虎;阮子恒;;铁皮石斛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年04期

10 钱伯章;;上海石化HSF聚酯切片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J];聚酯工业;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阳菁;杜士云;李辉;熊怀阳;王守海;李阳生;;一个水稻HSF基因及其可变剪接的表达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尚闫;岑松;周明珏;;杂交应力函数(HSF)方法的完善[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郎思睿;汪晓峰;;热激转录因子HSF调控油菜种子耐脱水性获得的机理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月丹;绞股蓝总皂苷干预光老化HaCaT细胞对HSF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刘金戈;八棱海棠和水稻抗逆相关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吴铭;重组人胶原蛋白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艳婷;丹酚酸B-TAT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HSF增殖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王云;龙眼HSF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热胁迫响应中的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3 郑井元;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热激转录因子(HSF)的分离及HSP70基因功能的RNAi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李红颖;大白菜HSF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爽;菠菜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全基因组分析及SoHsfA1基因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红甜;水稻HSF家族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及OsHsfA2a不同转录本的功能初探[D];吉林大学;2012年

7 桑健;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超积累型东南景天内参基因筛选与HSF基因家族初步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王一凡;禾本科植物中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AEE、BAM和Hsf基因家族的比较和进化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9 靳继苏;热激转录因子(Hsf)与热激蛋白基因(Hsp70、Hsp21、sHsp21)在莲草直胸跳甲高温耐受性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767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67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