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肝靶向药物甘草次酸氨基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08-25 02:20
【摘要】:研究背景:甘草次酸是从中药甘草中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研究证实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作用,同时在肝细胞中有丰富的结合位点,具有明确的肝靶向性。当前,以甘草次酸为母核,通过结构修饰,发现靶向抗癌药物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验室前期合成的TOGA与TNGA,是川芎嗪小分子与甘草次酸羧基位分别以酯键和酰胺键相连的化合物,通过体外活性测定发现两结构抗癌活性并不显著。结合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及相关文献报道发现引入氨基酸残基对药物活性增强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降低细胞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靶向作用,为高效低毒抗癌药物的发现提供重要的方向。研究目的:本课题意在对实验室前期合成的甘草次酸衍生物TOGA及TNGA深入进行结构改造并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基于甘草次酸结构本身的靶向性,结合拼合原理及化合物活性改善方法,将氨基酸小分子引入衍生物结构中,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靶向性,进而提高其抗癌活性。同时结合相关机制及成药性探究,发现高效、低毒的靶向抗癌药物。研究内容:本实验以TOGA及TNGA为结构修饰前体,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氨基酸残基合成系列甘草次酸氨基酸衍生物,并通过核磁、质谱等手段确证其化学结构。将合成的系列化合物通过5种癌细胞模型(HepG2人肝癌细胞模型,Hela人宫颈癌模型,A549人肺癌模型,BGC-823人胃癌模型,MDCK犬肾上皮细胞)进行活性评价,通过MTT法对化合物抗癌活性进行验证,筛选出高效低毒的优势化合物。后期对初步活性测定得到的优势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确认其起效官能团,推断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对优势化合物的体外血浆及肝微粒体稳定性进行探究,结合药代动力学、药物体内分布及裸鼠移植瘤实验,对化合物成药性及肝靶向性进行初步评价,为新药的后续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研究结果:本实验通过化学拼合原理合成甘草次酸氨基酸衍生物34个,通过细胞MTT实验对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较起始物活性得到增强,其中化合物TOGA-X1,TOGA-X4,TOGA-X5,TOGA-X17抗癌效果甚至强于阳性药顺铂,对MDCK正常细胞杀伤作用进行评价后,最终得到高效低毒的抗癌先导化合物TOGA-X4。通过对化合物结构母核及药效基团进行替换增减,结合细胞活性实验,对候选药物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最终确定TOGA-X4为候选药物。结合细胞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发现TOGA-X4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出现早期凋亡。通过体外稳定性实验探究,发现化合物TOGA-X4在体外大鼠血浆孵育2 h后剩余化合物含量62.7%,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1h后剩余化合物含量71.3%,可认为该化合物在体外基本稳定。对TOGA-X4进行微球制剂,提高其水溶性,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发现化合物在体内血浆中6h和12h浓度明显升高。通过动物体内分布实验探究,发现在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中,化合物在肝脏中分布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多,最终趋于稳定,可认为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TOGA-X4给药剂量为80mg/kg时,抑瘤率达49.5%,但在肝脏,肾脏和心脏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与5-Fu相比要好得多,证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研究结论:起始物TOGA和TNGA经结构修饰后,活性明显增强,且TOGA衍生物抗癌活性普遍强于TNGA衍生物,其中筛选出的低毒高效候选药物TOGA-X4能够对肝癌细胞进行有效杀伤,而对正常细胞杀伤较小,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早期凋亡。在体外血浆及肝微粒中能够较为稳定的存在,结合药代动力学实验,体内分布实验及药效学实验表明TOGA-X4能够定向进入肝脏中,具有良好的肝靶向作用。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抑瘤效果,达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4;R285
【图文】:

色谱图,化合物结构,反应液,反应产率


逡逑取“一步法”反应液少量,处理后进样,如图2-4液相色谱图所示,峰1保留时间为逡逑5.506邋min,结合薄层监测,分离纯化该反应液,得到纯度较高的峰1化合物,反应产率逡逑50%左右。通过质谱对峰1进行结构确认,如图2-5所示,确定该化合物为TMP-C1。逡逑1逡逑ft逦I逡逑I邋\邋I邋\逦/邋\逡逑逦]邋V__!邋V.邋!邋\逦逦逦逦逦逡逑0逦2.5逦5.0逦7.5逦10.0逦12.5逦15.0逡逑c/min逡逑图2-4邋“邋一步法”合成2-氯甲基-3,5,6-三甲基吡嗪反应液HPLC色谱图逡逑xIO邋5|逦、N邋八逡逑离邋4-逦17.0682邋y^C,逡逑1逡逑1逡逑度h逡逑°邋 ̄100邋120邋140邋160邋180邋200邋220邋240邋260邋280邋300逡逑m'z逡逑图2-5峰1化合物结构解析逡逑2.1.3.2“四步法”反应监测结果逡逑对“四步法”每步反应液进行收集,分别处理进样,液相色谱图观察其反应情况,通逡逑过对各步骤反应液监测,发现“四步法”各步反应产率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直接逡逑进入下步反应,减少了分离纯化过程中带来的化合物损失,最终反应产率高达80%。同逡逑时对各步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

色谱图,反应液,色谱图,结构解析


图2-7各步反应产物离子流图及结构解析逡逑A.步骤a反应产物结构解析;B.步骤b反应产物结构解析;C.步骤c反应产物结构解析;D.步骤d反逡逑应产物结构解析逡逑对“一步法”与“四步法’’TMP-C1反应液进行薄层监测[V邋(二氯甲烷):V邋(甲醇)逡逑=邋100:1],如图2-8所示,右侧为TMP-C1对照品,左侧为反应液,中间为交叉点;“一步逡逑法”薄层板监测反应产物下方为川芎嗪原料,反应不完全且杂质较多,杂质极性与反应逡逑产物相近,较难分离;“四步法”薄层板监测,原点为催化剂等强极性物质,分离纯化时逡逑不会对产物造成影响,如图所示,该方法反应较为完全,杂质量少且极性与反应产物相逡逑差较大,分离纯化简单易得。逡逑38逡逑

色谱图,“一步法”,薄层,反应液


C逦D逡逑图2-6各步反应液HPLC色谱图逡逑A.步骤a反应液;B.步骤b反应液;C.步骤c反应液:D.步骤d反应液逡逑0逡逑x106逦A逦x105逡逑1邋75逦153,1020逦8|逦195.1129邋VNY^0Ac逡逑离15逦XX逦氧i逦\邋入义逡逑子邋1.25逦?逦S逡逑|逦|邋;逡逑兮0.75逦号「逡逑强05逦强^逡逑?又邋0.25逦汊邋1.逦253.1184逡逑°逦100邋1邋20邋140邋160邋1邋80邋200邋220邋240邋260邋280邋300逦°逦100邋120邋140邋160邋180邋200邋220邋240邋260邋280邋300逡逑m/z逦mlz逡逑A逦B逡逑x106,逦、N邋a逦xlO邋5[逦、N邋八逡逑'邋1T逦“邋”一邋X(CI逡逑辜邋0.8_逦J逦3-逡逑倍逡逑l°'6i逦1逦-逡逑|°1逦—逦1邋i逦,逡逑f。.2邋I邋,逦I逡逑0l邋100邋1;(i邋jj0邋160邋180邋?60逦240邋?60'邋^040逦^邋i60邋_硕__说逦?油输洳洳妯邋300逡逑m/z逦m/z逡逑C逦D逡逑图2-7各步反应产物离子流图及结构解析逡逑A.步骤a反应产物结构解析;B.步骤b反应产物结构解析;C.步骤c反应产物结构解析;D.步骤d反逡逑应产物结构解析逡逑对“一步法”与“四步法’’TMP-C1反应液进行薄层监测[V邋(二氯甲烷):V邋(甲醇)逡逑=邋100:1],如图2-8所示,右侧为TMP-C1对照品,左侧为反应液,中间为交叉点;“一步逡逑法”薄层板监测反应产物下方为川芎嗪原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庆霞;华晓丹;李伟男;张喜武;赵宇巍;;载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年07期

2 乔鲁鲁;汝金梅;朱莉;王跃;胡兰芳;汪红芳;张孝林;;白藜芦醇脂质体的制备及肝靶向性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徐广灿;;肝靶向药物研究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米雪;赵岩;杨慧;;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肝靶向药物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14年01期

5 李茜;姜赛平;张幸国;;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肝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2年18期

6 彭忠田;谭德明;黄顺玲;朱平安;刘菲;;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肝靶向性的初步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7 熊真珍;刁勇;;壳聚糖介导的肝靶向基因传递[J];海峡药学;2010年09期

8 杨瑞;梅丹宇;杨媛;梅兴国;;紫杉醇长循环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年04期

9 王文;仲伯华;;以胆酸为载体的肝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03期

10 仵文英,薛红安,王莉,谢红;应用强化材料修饰脂质体提高肝靶向性[J];中国药事;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颖;;肝靶向载药系统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梁美好;马臻;王尊元;沈正荣;;-种新型肝靶向性大分子前药的制备[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马平安;柳时;张丽萍;景遐斌;;用离体成像技术研究乳糖介导的肝靶向效应[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查瑞涛;杜田;赵建新;袁直;;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的合成及其肝靶向性质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美英;李宏武;刘河;仲伯华;;胆酸为载体的肝靶向一氧化氮释放药物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马臻;王尊元;沈正荣;;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载体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7 宋晓丽;尤娟;耿志荣;王志林;;As_2O_3肝靶向制剂的制备及其抗肝癌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刘河;祝传宝;仲伯华;;胆酸为载体的肝靶向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陈建海;罗奇志;任非;;丝裂霉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肝靶向性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10 任雪玲;徐敏;陈婷婷;张振中;张云;;肝靶向性shRNA载体的构建与效应鉴定[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伟峰;我国肝靶向新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我国肝靶向新药研究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13年

3 孟庆普 曹淑玉;让药物长“眼睛”[N];科技日报;2000年

4 记者 白毅;中国药科大学研究发现:NO供体型齐墩果酸衍生物有特异性肝靶向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甘露糖化胆固醇配体修饰甘草次酸脂质体的肝靶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杨西晓;肝靶向纳米制剂的生物特性及药动、药效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程立华;反义寡核苷酸肝靶向制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4 蔡春;Gal-HSA-5-Fu的合成、肝靶向作用及抗癌活性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5 海俐;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脂质体配体的设计、合成及靶向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彭忠田;肝靶向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纳米药物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雪琼;羧甲基壳聚糖智能释药肝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平安;肝靶向糖基化高分子键合药物载体的制备与生物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馥;肝靶向性药物微胶囊LbL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靳雪源;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及肝靶向利巴韦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思远;肝靶向奥沙利铂与索拉菲尼共载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活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赵蕊;肝靶向药物甘草次酸氨基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刘阳;奥沙利铂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药效学的初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4年

4 黄利;肝靶向莪术油纳米粒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胡展红;新型肝靶向去甲斑蝥素修饰物纳米粒的研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申海菊;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粒径对肝靶向性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4年

7 徐广灿;肝靶向马蹄金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6年

8 徐巍;肝靶向性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

本文编号:2803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03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