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补脾益肺通便方治疗大鼠气虚型便秘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7:54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补脾益肺通便方对气虚型便秘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24h排便粒数,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结肠P物质含量的影响,来验证该方药的疗效。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本方治疗气虚型便秘积累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96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高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低剂量组(E组)、莫沙必利组(F组)。空白组不造模,其余五组均进行造模,方法为: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并配合饥饱饮食加疲劳法。造模结束进行评测,若造模成功,分别进行药物治疗:A、B组灌胃生理盐水,C组灌胃高浓度的中药液,D组灌胃中浓度的中药液,E组灌胃低浓度的中药液,F组灌胃莫沙必利药液。治疗2周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24h排便粒数,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检测大鼠结肠组织P物质含量。结果:(1)在大鼠的一般情况方面,空白组大鼠活泼机灵好动,毛发光亮。模型对照组大鼠有喜静少动,精神萎靡,毛发枯槁等气虚表现。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接近空白组,效果最优。中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一般情况大致相当,之间无明显差异,效果居中。低剂量组优于模型对照组,疗效最次。(2)在大鼠的24h排便粒数方面,治疗后各组大鼠排便粒数均有增加,由高到低排列为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方面,治疗后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除时间均能够缩短,由低到高排列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大鼠结肠组织P物质含量方面,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组织P物质含量存在差异,由高到低排列为: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肺通便方能改善气虚症状、促进排便、缩短排便时间,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并能影响结肠组织P物质的含量,使其含量增高,从而有效治疗气虚型便秘,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结肠P物质相关,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粒数,大鼠,莫沙必利,低剂量


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莫沙必利组与高剂量组无明显差异,达到同一水平(见图1、表 2)。图 1 各组大鼠 24h 大便粒数的比较

黑便,大鼠,莫沙必利,低剂量


中剂量组 16 22.50±2.96*△低剂量组 16 20.25±2.86*莫沙必利组 16 25.06±1.95△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LSD 检验,与高剂量组相比*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P<0.05,与莫沙必利组相比▲P>0.053 对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的影响经治疗后,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除时间均能够缩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检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与空白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方面,由低到高,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莫沙比利组与中剂量组疗效相当;高剂量组达到空白组水平(见图 2、表 3)。

积分光密度,结肠,大鼠,莫沙必利


模型对照组 15 448.40±39.61高剂量组 15 290.67±35.48*▲△中剂量组 16 348.25±50.41#▲低剂量组 16 395.56±47.75*莫沙必利组 16 346.50±49.95▲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LSD 检验,与中剂量组相比*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P< 0.05,与空白剂量组相比△P>0.05,与莫沙必利组相比#P>0.054 对大鼠结肠组织 P 物质含量的影响经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组织 P 物质含量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及 LSD 检验;其中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之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结肠 P 物质含量方面,由高到低列为: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莫沙比利组与剂量组处在同一水平(见图 3、表 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英;梁玲;聂坚;韦德勇;左爱学;;升麻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年03期

2 于连云;;肉苁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年04期

3 祝婧;钟凌云;龚千锋;刘礼平;于欢;谌瑞林;;升麻不同炮制品对脾气虚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21期

4 徐可;翟春宝;田利军;王永刚;唐劲;;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14期

5 刘海宁;陈玉琢;吴昊;刘韬韬;;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年04期

6 赵蕾;廖秀军;杨关根;茅伟明;张秀峰;邓群;武文静;;慢性功能性便秘基本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10期

7 李宇栋;张书信;杨影;;张书信治疗中老年慢性便秘经验浅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10期

8 唐春花;;结肠水疗治疗慢性便秘84例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2期

9 佟媛媛;;温针灸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01期

10 沈峰;尤华智;聂国荣;;火麻仁蛋白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一男;功能性便秘患者体质与饮食习惯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俸铭;宣肺补肾养阴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罗佳佳;塞因塞用法对模型大鼠结肠P物质、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及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赵晓东;加味枳术汤对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黏膜SP、VIP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5 杨会锋;水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9在功能性便秘结肠粘膜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6 时乐;生白术提取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0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10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