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葛根素协同5-FU抗结肠癌的药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19:19
   结肠癌为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国内外近几年的报道中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氟尿嘧啶(5-FU)单用或联合用药至今仍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但因具有天然的耐药性,患者易对其产生耐药而使总体有效率降低。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可以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抑制cox-2基因表达等作用表现其抗癌作用,对人的胆管癌QBC939细胞,胰腺癌PANC-1细胞,肺癌H446细胞等多种癌细胞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此外,葛根素与其他化疗药合用可表现协同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多与外排蛋白表达有关,因此从外排蛋白的角度阐述机理具有较大研究意义。药物转运蛋白是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的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其在肠道细胞中分布广泛。其中P-gp能主动泵出进入肿瘤细胞内的化疗药物使肿瘤细胞内抗癌药物蓄积减少,其过度表达是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发现的可以逆转多药耐药现象的化药中,大多毒性强、成本高,限制了临床应用。中药单体成分作为化疗增敏剂具有一定的潜力。为探寻葛根素能否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合前期葛根芩连方的研究结果,拟通过比较经典化疗药五氟尿嘧啶单独给药与葛根素和五氟尿嘧啶联合给药对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Caco-2的抑制作用和对实体瘤的抑制率。并以P-gp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从蛋白功能和能量角度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1.药效研究稳定培养了人结肠癌Caco-2细胞,细胞生长及传代良好。利用MTT法测定葛根素与5-FU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对Caco-2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将葛根素与5-FU联合用药,与单用相比,可明显降低Caco-2细胞的存活率。单独用药时,葛根素对Caco-2细胞的IC50为3404.53 μM,5-FU对Caco-2细胞的IC50为190.64μM,联合用药时,葛根素和5-FU对Caco-2细胞的IC50为别为1475.06μM和92.19μM,证明葛根素与5-FU联合使用能协同增加对Caco-2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Hoechst 33258和流式细胞术比较联合用药与单独给药对Caco-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后,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对Caco-2细胞无明显的促凋亡作用,5-FU对Caco-2细胞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与5-FU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证明葛根素与5-FU联用对Caco-2细胞的无明显协同促凋亡作用。并且在流式结果中也得到证实。在周期检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能显著提高GO/G1期细胞的比例(P0.001),并降低S期细胞的比例(P0.05)。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GO/G1期细胞的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证明葛根素能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并能协同5-FU阻滞细胞周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长。5-FU单用与葛根素和5-FU合用组可以显著性抑制裸鼠皮下瘤的生长,葛根素虽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葛根素组平均肿瘤体积是对照组的0.59倍,平均瘤重是对照组的0.57倍,肿瘤的体积和肿瘤重量的均值均比对照组小,分析可能由于样本数量较少,肿瘤在体内的增长组内差异较大,影响了统计学差异。2.机制研究研究葛根素对Caco-2MDR1基因与P-gp表达量的影响,从蛋白基因表达的角度阐述其对P-gp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的结果来看,与空白组相比将葛根素单独给药和与5-FU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性的降低P-gp MDR1基因表达量。研究葛根素对P-gp ATP酶活性以及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从能量依赖的角度阐述其对P-gp外排功能的影响。根据发出光的强度与ATP的浓度成正比的原理。通过标准曲线用化学发光荧光分光光度计来检测发光值,计算ATP含量,表明当葛根素与5-FU联合用药时可以显著性的降低细胞内ATP含量。通过比较经P-gp ATP酶选择性抑制剂Na3V04进行处理和未经处理样品间的信号差异,测试化合物对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表明当葛根素与5-FU联合用药时可以显著性的降低细胞内ATP酶活性,从而抑制蛋白。通过Docking分析,以P-gp为药物靶点,比较葛根素与P-gp天然配体结合能力比较ATP与葛根素对蛋白的结合能力,通过计算机对接出的结果可以看到,葛根素与P-gp的得分为6.435,而ATP与P-gp的结合活性为5.700。葛根素的Docking Score数值更大,说明葛根素与P-gp的结合活性大于ATP与P-gp的结合活性,更容易与蛋白结合。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盼;张彬;向纪明;;水溶性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年04期

2 钟静惠;崔赤梅;顾晴;;葛根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7年02期

3 蔡皓;张樱山;李晓强;李智勤;;UPLC法测定活血定眩提取液中两个异黄酮的含量[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8期

4 ;可以口服的葛根素安全更方便![J];大家健康;2016年04期

5 ;葛根素也可以口服的 安全更方便![J];大家健康;2015年08期

6 ;葛根素也有口服制剂了![J];大家健康;2015年09期

7 崔书霞;田炜;郝志梅;;葛根素对心脏疾病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13年07期

8 王广峰;付海波;;葛根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9 胡人月;张毅;陈国庆;杜洪飞;杨大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乙酰葛根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中南药学;2012年03期

10 李晓侠;李成;;注射用葛根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祯;毛定安;刘利群;刘玲娟;;葛根素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A];第十九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2 范津玲;;葛根素的临床应用进展[A];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陶志勋;;葛根素的临床应用进展[A];2004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赵红;李成建;;葛根素不良反应[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光红梅;李应全;魏欣冰;张岫美;;羟乙葛根素对过氧化氢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屈凌波;王玲;陈晓岚;赵玉芬;;7-磷酰化葛根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立实;丁晓琴;;葛根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现状[A];第二届中国西部营养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张立实;;葛根素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综述)[A];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曹丽君;王瑞;赵娇;刘永惠;孙连庆;;葛根素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0 王立;梁爽;薛冰;张文君;;葛根素新剂型的研究进展[A];中国商品学会第五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雨晴;葛根素二次开发为药食同源应用开辟新途径[N];科技日报;2015年

2 记者 李松;大健康产业升级 葛根素市场助力[N];中国食品报;2015年

3 副主任医师 罗建国;葛根素可用治多种疾病[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李立安;葛根素的临床新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张生林;陈芸;张毅;葛根素可治老年VBI[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陶春祥;葛根素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刘海文;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程书权;葛根素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时仲省;一项研究显示 葛根素可预防酒精性股骨头坏死[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葛根素或成阿司匹林“替补队员”[N];医药经济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承锋;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动学及其代谢产物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2 宋浩亮;PPC药效毒理学及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郭东艳;葛根素衍生物纳米冻干粉针的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苗维纳;葛根素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电生理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0年

5 娄海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羟乙葛根素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6 闫莉萍;葛根素心肌保护,调节血脂和舒血管的药理作用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岳红文;人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及葛根素对豚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柴欣楼;葛根素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张三印;葛根素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刘西京;葛根素衍生物4ac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内外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洋;葛根素对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盆底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7年

2 李雪莲;葛根素协同5-FU抗结肠癌的药效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匡慕予;低温提取葛根素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4 胡伟伦;天然产物葛根及薄荷有效成分的溶剂浮选分离富集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袁亭亭;生物催化葛根素脂肪酸酯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s

本文编号:2812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12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