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瘤枝五味子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0:29
   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五味子属植物瘤枝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 W.C.Cheng var tuberculata(Y.W.Law)Y.W.Law)果实及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对茜草科植物育亨宾(Pausinystalia yohimbe)树皮的生物碱类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三章对2005-2016年间所报道的从茜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采用微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正相硅胶及ODS等柱色谱分离手段对瘤枝五味子果实及藤茎、育亨宾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旋光等理化常数测定及UV、IR、HRESIMS、1D和2DNMR、ECD、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与文献报道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最终,分别从瘤枝五味子果实、藤茎和育亨宾树皮中分离鉴定了 25,58和27个化合物,除去共有的成分,一共有106个化合物,其中36个为新化合物。以上化合物类型涵盖木脂素、三萜、生物碱、甾体、黄酮、倍半萜、脂肪酸及其它类型化合物。同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神经保护、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筛选,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估。一、瘤枝五味子果实及藤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植物分布广泛,药用价值高,可用于滋补,镇静,收敛,该科包括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在民间,五味子属植物多以果实入药,具有滋补强壮、收敛安神的功效,如中国药典收录的北五味子(S.chinensis)和华中五味子(S.sphnanthera)的果实;南五味子属植物多以根茎入药,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如黑老虎(K.coccinea)和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等。瘤枝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 C.Cheng var.tuberculata(Y.W.Law)Y.W.Law),是五味子属下的一个变种,木质藤本,主产于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等地。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五味子资源,并从中寻找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我们对产自湖南新宁的瘤枝五味子果实和藤茎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及标准品对照等方法从果实中分离鉴定了 25个化合物,包括24个木脂素和1个倍半萜,其中13个木脂素为新化合物;从藤茎中分离鉴定了 58个化合物,包括12个新化合物。本实验测试了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成分LF-1~24,LS-1~17,LS-19~26,LS-29~33,LS-35~38和LS-40对CoCl_2 H2O2及Aβ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大部分木脂素类成分均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在CoCl_2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10,LF-13~14,LF-21~22,LS-3~5,LS-7~8,LS-10,LS-12~13,LS-16,LS-25,LS-31,LS-36,LS-40;H2O2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 LF-2,LF-4,LF-6,LF-8,LF-11~12,LF-16~17,LF-20~21,LS-1,LS-4,LS-6~9,LS-11,LS-19,LS-23~24,LS-31,LS-35~36,LS-40;和 Aβ25-35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3~4,LF-6~10,LF-12~17,LF-19,LF-21,LF-23,LS-1,LS-3~4,LS-7~8,LS-14,LS-16,LS-21,LS-23,LS-29,LS-31~32均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15%以上。同时,在低浓度组3.2 nM浓度下,CoCl_2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3,LF-8,LF-9,LF-14~19,LS-2,LS-4~8,LS-23,LS-24,LS-26,LS-35~37,LS-40;H2O2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LF-7,LF-8,LF-13,LF-17,LF-18,LS-4~9,LS-20,LS-23~25,LS-35,LS-37;和Aβ25-35 损伤模型中化合物 LF-2,LF-6,LF-7,LF-9~10,LF-12~19,LS-1~4,LS-7~9,LS-11,LS-14,LS-19,LS-21,LS-23~26,LS-29,LS-31~32,LS-40,与损伤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此外,本实验还测试了从瘤枝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的6个三萜类成分LS-41~LS-46对肿瘤细胞HepG2、MCF7、HT-29和HeLa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LS-42和LS-43对MCF7的增殖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49.2和47.1 μM;化合物LS-42对HeLa的增殖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41.3μM;其它化合物有一定细胞毒性,但作用不明显,IC50均大于50μM。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茜草科(Rubiaceae)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龙胆目(Gentianales),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茜草科植物许多可供药用,如茜草、巴戟天、钩藤、金鸡纳树等。该科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蒽醌类衍生物和黄酮类等,其中生物碱类成分由于其含量较多,结构复杂多变及生物活性显著成为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部分茜草科生物碱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从茜草科金鸡纳属(Cinchona)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奎宁(quinine)用于治疗恶性疟;从茜草科钩藤属(Uncaria)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中得到的钩藤碱(rhynchophylline)临床上用于降血压。育亨宾树(Pausinystaliayohimbe)主要生长于非洲西海岸的热带地区,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不生长。育亨宾树皮中总生物碱含量高达6.1%,主要为育亨宾及其异构体,为吲哚类生物碱,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育亨宾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部位共分离鉴定了 2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12个新化合物。同时,本实验测试了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PY-4,PY-14和PY-15对HeLa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但IC50均大于100 μM;化合物PY-11和PY-16对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及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 PY-11 的 IC50 分别为 16.82 μM(6.16 μg/ml)和 13.46μM(4.93 μg/ml);化合物 PY-16 的 IC50 分别为 27.64μM(9.79 μg/ml)和 40.54μM(14.36 μg/ml)。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R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永俊;汪春泉;王琦;赵晓宏;;大孔树脂纯化五味子总木脂素、总三萜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05期

2 田学军;龙云惠;黄兆龙;;云南产萝芙木生物碱薄层色谱法鉴别[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3 黄训瑞,林徽;育亨宾药物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1999年02期

4 ;新型细胞毒剂紫杉酚[J];药学进展;1992年01期

5 李鹏;陈琴华;张卓;何婧;胡士凤;;离子交换树脂对育亨宾总生物碱的纯化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02期

6 绳金房,孙文基;育亨宾治疗阳萎的药理与临床概要[J];西北药学杂志;1995年04期

7 郑培良;育亨宾治疗阳萎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年06期

8 刘艳纯;孙志良;刘兆颖;;钩吻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6年10期

9 谢旭东;穆淑珍;沈晓华;王道平;杨付梅;邓璐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年02期

10 李春沁;刘美琳;董佳悦;王紫燕;张梅;;波棱瓜子中总木脂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恒毅;刘叶;陈超;陈祖玉;阮汉利;;育亨宾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C];2014年

2 刘盛;曹洵;周敏;韦万兴;;珠子草生长过程中木脂素含量的变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刘美平;于能江;徐斌;赵毅民;;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络石藤总木脂素提取物中的总木脂素含量[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彦志;郭永慧;王小兰;郑晓珂;赵献敏;刘媛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马尾松松针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5 王彦志;郭永慧;王小兰;郑晓珂;赵献敏;刘媛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马尾松松针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施建军;张娜;杜斌;谭莹;蔡维维;易清清;冯磊;邱丽颖;;合欢皮抗新生血管有效部位中木脂素苷的分离和纯化[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汤海峰;李媛;林厚文;;细薄星芒海绵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异玛拉巴烷型三萜成分[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汤海峰;李媛;林厚文;;细薄星芒海绵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异玛拉巴烷型三萜成分(英文)[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9 樊慧;臧毅;王冀;赵芸;胡金锋;;中药秦艽中环烯醚萜苷和三萜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华钢;陈毅文;;中药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况[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生物碱--中药化学(四)[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赵一亮;澳大利亚毒蛙[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孙春艳;拓宽生物碱营养应用[N];吉林日报;2006年

4 刘斌;生物碱——中药化学(5)[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刘斌;生物碱--中药化学(八)[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刘 斌;生物碱--中药化学(六)[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齐继成;提取荷叶中生物碱[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刘 斌;生物碱 中药化学(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生物碱——中药化学(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叶;瘤枝五味子和育亨宾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吴文明;换锦花、巴山冷杉及金山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劲;牛蒡子抗病毒有效部位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4 李慧义;1. 左旋紫草素生物转化研究 2. 牛蒡子中木脂素成分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5 谭锐;联苯环辛烯木脂素衍生物的化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7年

6 涂秋云;连翘木脂素的分离制备工艺及其药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朱力杰;北五味子总三萜、木脂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聂江力;北五味子产地质量的评价及木脂素提取工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9 刘志伟;铜的肠道上皮细胞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于光艳;甲醛联合苯对幼鼠骨髓细胞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永俊;五味子总木脂素和总三萜纯化工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2 董高超;一种呋喃类倍半木脂素的合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3 罗倩;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的抗神经炎症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刘震;一种天然呋喃类木脂素的合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5 夏军;胺类木脂素的合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6 吕强;杜仲总木脂素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提取纯化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7 周海棠;天然木脂素的合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8 舒志恒;黄荆子总木脂素制备工艺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9 郭伟华;蜂产品中生物碱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10 张慧;鸭脚木中总三萜的富集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81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1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