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线叶唇柱苣苔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21:09
   目的:以线叶唇柱苣苔(Chirita linearifolia W.T.Wang)全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石油醚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线叶唇柱苣苔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为以后对其药理活性研究打下基础,对开发新的药用资源和活性先导药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取线叶唇柱苣苔干燥药材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总浸膏,总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进行系统溶剂法萃取分离,分别得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法等分离方法对其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对分得的单体化合物利用理化检验结合DEPT、~1H-NMR、~(13)C-NMR、MS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20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甲基蒽醌(1),2-乙基蒽醌(2),二十七酸(3),β-sitostenone(4),2-甲基-1-羟基-9,10-蒽醌(5),2-辛基-1-羟基-9,10-蒽醌(6),单油酸甘油酯(7),(R)-7-hydroxy-α-dunnione(8),2-羟甲基-1-羟基-蒽醌(9),香草酸(10),二十二酸甘油酯(11),胡萝卜苷(12),β-D-Glucopyran oside,2-(3,4-dihydroxyphenyl)ethyl,4-[(2E)-3-(4-hydroxy-3-methoxyphenyl)-2-propenoate](13),熊果酸(14),谷甾醇(15),heitziethanoid A(16)。结论:上述分离鉴定的1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主要为蒽醌类,甾体类,甘油酯类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2,5,6,9为蒽醌类,7,11为油脂类,化合物13为苯乙醇苷类。
【学位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1
【部分图文】:

DEPT谱,化合物


勺口”自,化合物1的‘七-NMR和DEPT谱图

谱图,化合物,谱图,基团


3.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3.2.1 化合物2综合分析:EI-MS(m/z,%)(见图7):236[M]+,222[M-CH2]+,207[M-C2H5]+,存在一个乙基基团,结合13C-NMR数据可知分子量为236,分子式为C16H12O2,不饱和度为11。1H-NMR(500MHz,CDCl3,δ)(见图8): 2.54(2H,s)为1个连在电负性比较大的基团上的-CH2信号峰

DEPT谱,化合物


化合物2的‘C-NMR和DEPT谱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峻;齐梦蝶;张权;秦振娴;康利平;南铁贵;杨健;袁媛;詹志来;刘勇;;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石吊兰全草化学成分[J];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05期

2 李晓君;陈铁;李梦雪;李会珍;张志军;;紫苏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12Y25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3 周勤梅;彭成;蒙春旺;刘露丝;杨雨婷;郭力;熊亮;刘昭华;;益母草中脂肪族化合物的研究[J];中草药;2015年09期

4 文庆发;钟玉蛟;苏雪会;李聪颖;刘静;李延芳;梁冰;;石吊兰全草中的一个新菖蒲烷类倍半萜(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13年02期

5 田璞玉;王金梅;康文艺;;华丽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年23期

6 李远彬;王羚郦;赖小平;冯峰;周应军;;巴戟天抗衰老活性成分研究[J];中南药学;2011年02期

7 王满元;龚慕辛;张东;杨岚;;红药中一个新的β-萘甲酸双糖苷类化合物(英文)[J];药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李晨阳;高昊;焦伟华;丁博;李晓彬;姚新生;;巴戟天根皮中的醌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康文艺;张丽;;五种苦苣苔科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10 康文艺;陈林;臧鑫炎;;卷丝苣苔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贞芳;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满元;红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3 毕跃峰;石胆草、卷柏化学成分及卷柏药理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翠元;药用植物马铃苣苔属和近缘类群的系统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姚尧;石胆草的化学成分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林;四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陈文娟;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臧鑫炎;勐醒芒毛苣苔和卷丝苣苔化学成分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8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28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