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吡唑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4;R96
【部分图文】:
前言前言化学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天然产物因其结富多样,成为药物研发的源泉,在新药创制过程中发球上市的小分子药物中,约有 30%属于天然来源,在出,约占 60%[1-2]。而在药物的天然来源中,植物来]。基于此,植物来源的新药研发在药物发展历程中占
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吡唑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血栓栓塞性疾病是指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状态所引起的疾成是指血液在流动过程中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而发固;血栓栓塞是指血栓由形成部位脱落,在血液流动中发生的部分或管的情况。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脑血栓、外周静脉血栓、冠心死、缺血性脑梗死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条件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导致病要疾病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抗血栓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三小板药物、抗凝血药和血栓溶解剂[7]。
竖直键( 型),H-21 处于平伏键( 型),RO证实这一点。HMBC 谱图进一步验证了三个羟图 1.8)。化合物 1 在氯仿/甲醇(1:1)体系中析射技术最终确定其结构及绝对构型为 (3S, 14R-0.03 (8)。至此,化合物 1 的结构确证如图 1droxyserratane。 1.8 化合物 1 的结构及1H-1H COSY, HMBC 和 ROES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雪英;陈志兵;;吡唑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董浩;国媛媛;刘成霖;侯梅芳;;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2期
3 李景华;王曙光;娄斌辉;陈璐;;一种新的合成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方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王悦秋;雷敏;;吡唑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年05期
5 马正月;闫国英;杨更亮;祝士国;管立;;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合成及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08期
6 刘长令 ,张国生;吡唑类化合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24期
7 陈南;张美慧;王斓;徐莉英;夏明钰;董金华;;苯乙烯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增殖活性[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7年05期
8 ;2009年公开的农药专利集锦(二)[J];今日农药;2009年04期
9 姬文娟;许天明;魏优昌;姚巍;邢家华;谭成侠;;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J];农药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罗杰伟;;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探讨[J];广东化工;2013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娇娇;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吡唑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代东;铜/钴催化三组分合成吡唑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杨小东;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文强;稠环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冯玉兰;新型稠环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方法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跃超;新型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姬文娟;取代的双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妲;系列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丹丹;新型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DNA的切割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易玉平;缺电子联烯的水合反应以及环加成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郑毅;新型吡啶连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5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4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