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抗支气管哮喘作用和机制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学位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取物对支气管大鼠哮喘潜伏期的影响组相比,地塞米松组、蛞蝓高剂量组均能延.05)。见表 1-2。 1-2 蛞蝓提取物对支气管哮喘大鼠哮喘潜伏期影响( x s剂量(mg·mL-1) 哮喘40.5 1 68.1组 23 49.2组 92 56.5组相比,▲P<0.05
(P<0.05);地塞米松组、蛞蝓高、低剂量组 BALF 中 LT、IL-4 含量明显下降,IFN-γ 含量上升(P<0.05)。见表 1-3、1-4。表 1-3 蛞蝓提取物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 LT、IL-4、IFN-γ 的影响( x s,n=8)分组 LT(ng·L-1) IL-4(ng·L-1) IFN-γ(ng·L-1) IFN-γ/IL-4正常组 31.39±6.28▲12.66±0.61▲165.43±20.21▲12.62±2.26▲模型组 39.31±5.43 14.64±0.55 130.66±4.66 9.93±0.86地塞米松组 33.56±1.09▲13.84±0.39▲173.95±19.07▲13.22±1.71▲蛞蝓低剂量组 32.24±2.87▲14.06±0.56 144.30±116.20 10.96±1.41蛞蝓高剂量组 31.69±1.76▲13.23±1.05▲173.27±38.42▲13.21±2.37▲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
表 1-4 蛞蝓提取物对支气管哮喘大鼠 BALF LT、IL-4、IFN-γ 的影响( x s,n=8)分组 LT(ng·L-1) IL-4(ng·L-1) IFN-γ(ng·L-1) IFN-γ/IL-4正常组 19.52±1.83▲10.58±0.67▲14.41±1.78▲1.35±0.09▲模型组 23.21±1.61 14.39±0.77 11.24±1.12 0.78±0.04地塞米松组 19.28±1.07▲10.51±0.81▲14.42±1.87▲1.37±0.08▲蛞蝓低剂量组 20.81±1.54▲9.32±1.07▲13.33±0.74▲1.44±0.09▲蛞蝓高剂量组 20.26±1.91▲10.43±1.02▲14.35±2.02▲2.08±0.77▲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霞;;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年01期
2 丁浩萍;;支气管哮喘患儿运用微信平台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20年02期
3 童画;苏克雷;张业清;陈晓东;居尚;;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8年12期
4 邱家兴;李芬;梁小娇;刘建东;陆常青;林妙;;基层医院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现状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9年01期
5 丰华;;孟鲁斯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99期
6 张玉红;;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激素撤减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年01期
7 刘敏;;社区督导治疗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9年02期
8 米红梅;;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年09期
9 徐青;;白介素-17、白介素-33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4期
10 陈博智;谭翩翩;陈锋文;;广东省化州地区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淑芬;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人群支气管哮喘与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王聪慧;趋化因子CXCL13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3 彭丽萍;共刺激分子CTLA_4-Ig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宁群;补益肺肾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刚;辅助T淋巴细胞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桂芳;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制转录因子ROG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郑宏宇;白介素-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学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孙庆华;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9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白彦;从T细胞受体δ链多态性及T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晓艳;当归与激素合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增效减毒作用及机制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粟莲玉;蛞蝓抗支气管哮喘作用和机制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刘晓芳;射麻止喘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杨有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穴位压痛阈敏化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唐晓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及肺功能MVV影响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季法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吕晓慧;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曹晨晨;哮灵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毕卫;清肺祛风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热哮证)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张奇莉;自拟固本解痉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7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4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