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从调控线粒体自噬探讨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0-11-02 12:36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或脑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然而,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进程复杂,迄今为止正式被批准使用的有效治疗药物还为数不多。中药复方小续命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是依据小续命汤适应症脑缺血的发病机制,通过体外筛选模型优化确定的小续命汤抗脑缺血的有效药理活性组分。我们前期研究证实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作用于缺血区神经细胞线粒体,显著改善缺血后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线粒体自噬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缺血性损伤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而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维持自身稳态平衡,实现线粒体质量控制,因此靶向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基于此,本课题以线粒体自噬为切入点,提出线粒体网络的稳态失衡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可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调控线粒体稳态失衡改善神经元功能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因此,本研究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为观察对象,以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为干预手段,探讨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模型大鼠脑缺血改善情况,观察其对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自噬变化的影响,从调节线粒体自噬的角度揭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影响目的考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 g-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XXMD)低、中、高剂量组和金纳多(EGb 761)组,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线栓插入操作。待大鼠清醒后给予药物,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和金纳多均采用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四天。测定给药4天时MCAO大鼠缺血周边区大脑皮层组织线粒体膜肿胀度、ATP酶活性(Na+-K+-ATPase、Ca2+-Mg2+-ATPase)以及线粒体超氧阴离子(O2)和钙离子含量,研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4天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脑线粒体功能损伤,表现为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Na+-K+-ATPase(P0.05,P0.01)和 Ca2+-Mg2+-ATPase 活力(P0.05,P0.01),降低线粒体钙离子含量(P0.01)和超氧阴离子含量(P0.05)。结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和钙超载,改善线粒体功能。第二部分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考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 g-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XXMD)中剂量组和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组,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线栓插入操作。待大鼠清醒后给予药物,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采用灌胃给药,雷帕霉素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每日一次,连续四天。采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实验来测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和雷帕霉素给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的影响,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半球肿胀。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后24h、48h、72h和96h时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及BNIP3的表达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24h时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元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及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4天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和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降低MCAO大鼠mNSS评分(P0.05,P0.01),延长MCAO大鼠在平衡木上的停留时间(P0.05,P0.01)。TTC结果显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和雷帕霉素能够显著减少给药4天时MCAO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P0.05,P0.01),并可显著缩小其半球肿胀(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24 h时,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自噬及线粒体自噬均被显著激活,表现为细胞总蛋白和纯化线粒体蛋白中LC3-Ⅰ向LC3-Ⅱ的转化显著增多(P0.05,P0.01),细胞总蛋白中P62、Beclin-1及BNIP3的表达水平发生下降(P0.05),而纯化线粒体蛋白中P62及BNIP3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P0.01)。缺血再灌注48 h时线粒体自噬被抑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自噬出现持续下降现象。与模型组相比,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给药24 h时,能够通过降低 P62、Beclin-1、BNIP3 的表达水平以及 LC3-Ⅱ/LC3-Ⅰ 的比值(P0.05,P0.01)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时线粒体自噬的过度激活。其对线粒体自噬的抑制作用延续至再灌注48 h,随着时间进一步延长,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线粒体自噬的抑制作用消失。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至96 h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P62、Beclin-1及BNIP3的表达出现明显激活作用(P0.05,P0.01),并能增加LC3-Ⅱ/LC3-Ⅰ比值(P0.05),从而激活线粒体自噬,促进受损线粒体的自噬性清除。电镜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24 h时,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中有大量空泡结构的自噬泡及大量线粒体自噬结构。与模型组相比,XXMD给药组大鼠脑神经元核膜较为完整,细胞器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自噬泡及线粒体自噬结构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自噬随病程进展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现象,过高和过低的线粒体自噬均不利于神经细胞的存活。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能够调节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后24h时线粒体自噬的过度激活,促进缺血再灌注后期线粒体自噬。第三部分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后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目的考察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后对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 g-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XXMD)中剂量组、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联合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作用(XXMD+MDI)组及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组,插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线栓插入操作。待大鼠清醒后给予药物,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采用灌胃给药,mdivi-1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每日一次,连续四天。采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实验来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以及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联合mdivi-1给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的影响,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半球肿胀,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4天时,MCAO大鼠脑线粒体中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及BNI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XXMD组相比,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显著减弱,表现为MCAO大鼠mNSS评分升高(P0.05),在平衡木上的停留时间减少(P0.05),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多(P0.01),并可增加其半球肿胀(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大鼠脑线粒体P62和Beclin-1的表达降低(P0.05,P0.01),LC3-I向LC3-II的转化减少(P0.05),说明线粒体自噬减弱。结论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能够抑制线粒体自噬,并能进一步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显著降低,说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5.5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影响
    引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比较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后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 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后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应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后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线粒体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英,彭心昭,朴英杰;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动向[J];解剖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2 叶青;郑民华;;自噬的分子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3 何韬;王海杰;谭玉珍;;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4 张志才;邵增务;;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5 赵勇;师长宏;伍静;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6 王梅;李庆林;;自噬与癌症的治疗[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7 伍静;赵勇;师长宏;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0期

8 王雄;谭璐;;自噬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9 卞龙艳;;运动与自噬的关系进展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王伟;徐忠东;陶瑞松;;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噬与凋亡关系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盛楠;转录因子p8调控自噬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皮会丰;DNM1L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倩;miRNAs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黎炳护;激活TRPV1诱导自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陈江伟;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荣荣;自噬在布比卡因肌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维;NF-κB信号通路参与介导的自噬在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梁蓓蓓;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2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袁扬;线粒体自噬的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夏小静;IFN-γ诱导的自噬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与细胞增殖及抗细菌感染的调控[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红;Jnk2通过smARF的降解来调控压力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及组织损伤[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洪永桃;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对自噬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李宁;自噬在吗啡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冰;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王存凯;microRNA-30a-5p通过抑制自噬阻止肝星状细胞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宇程;泛素连接酶HOIL-1L在线粒体自噬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7 唐芙蓉;自噬对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军童;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包勇;Kap1在LBH589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自噬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魏园玉;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7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67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